多個省份的新高考改革突然被叫停,你怎麼看?

自在人生wub


我就是從考生大省、高教弱省-河南走出來的,對於這個問題,確實有頗多感慨。

數個省份的新高考改革為什麼叫停?首先要說清楚為什麼要進行高考改革,其次再分析具體如何改革,就能夠明白為什麼突然叫停了。

好了,言歸正傳。

眾所周知,我國現行高考制度的弊端或不足之處在於:

1.錄取方式過於單一,無法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單純的應試教育讓一些成績較差而其他方面突出的孩子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喪失了更大的實現人生價值的空間

2.對於學生而言,高考是個分水嶺,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反差太大。高中時玩了命的學習,大學是玩了命的玩。於是,很多遺憾的事就發生了,有些同學大學階段成績一塌糊塗。

3.高考錄取名額分配不公。在考生大省河北、河南、山東,學生多,名額少,競爭慘烈,考生及家長怨氣不小。

基於此,高考改革的呼聲及動作每年都有,人人都意識到高考必須改。

那麼,怎麼改,以河南為例進行說明。

在河南,高考改革的相關政策:

由現行的“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改為“3+3”,取消文綜和理綜,外語考試兩次,取其中成績最好的一次。第一個“3”比較簡單,就是語數外,第二個“3”比較複雜,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調出3門。

在河南,新高考改革的目的:

一是促進升學機會公平(這個是老生常談,每次都這麼說,沒啥新意,聽聽就可以了)。

二是改革考試形式和內容(這個比較複雜,執行起來難度也是最大)。

三是改革錄取方式。最大的變化是,合併本科三批與本科二批錄取,改為同批錄取

結論

(1)從現行高考弊端以及高考改革措施來看,坦率的講,治標不治本,沒有對症下藥。

(2)在沒有找到足夠解決現行高考制度弊端的完整方案之前,謹慎一些,沒毛病。

(3)在河南等省份,高考最大的弊端,是錄取名額少,不增加錄取名額,只改變錄取方式(變來變去還是以分數錄取,總的名額還是那樣),對於考生及家長而言,無太大意義。而且,從3+3的方案來說,其實是加大的學生負擔,比如,外語要考兩次。

(4)不解決升學率這個核心問題,其他的工作都是無意義的。

(5)其他省份,也是各有各的原因吧,應該說,這次及時叫停是好事。


有態度的童桐


我來自上海,談一下2017年改革後的首次3+3高考帶來的變化,以及身邊朋友的感受。

以南洋模範中學為例,作為上海的傳統名牌高中八校之一,南模在2017年高考中遭遇重創,具體表現為小三門中的地理和生物成績,等級分之低超乎想象,原因在於學校嚴重缺乏地理和生物老師,臨時借調來的初中老師負責高中畢業班,老師同學都非常不適應,平時上課就基本是對作業答案,但是沒有講解,再加上走班制的混亂,導致選這兩門課作為小三門之二的同學高二等級考B居多,嚴重影響了最終的成績,而南模的理科強項並未體現出強勢,最好班級科創班的成績差強人意,往年的清北復交大戶南模中學淪落到全市十五名之後,2017年6,7月間,南模應屆學子吐槽南模中學的帖子在知乎上高掛多日,成為一時奇景。

上海高考小三門實行6選3,浙江實行7選3,理論上的20和35種組合給學校老師同學造成的困擾前所未有,看似模糊了文理科,實際上造成了大學選材方面的困難,復旦大學招收的2017屆新生在第一次《大學物理》科目考試中,浙江和上海考生有多達30%的同學不及格,復旦老師評價這些同學的物理水平停留在初中階段,由於這屆學生參加新高考,高一下完成選科,不選物理的這些同學整個高中階段已經與物理絕緣,而《大學物理》作為復旦這種綜合性大學所有專業必修的掃盲性質的科目,難度並不會太高,但是依然出現了大面積不及格現象。如果交大的《普通物理》也出現類似狀況,對於我國理工科強校的學生培養機制都會帶來巨大沖擊,今年新出臺的強制選物理政策一定程度上是在進行糾偏,如果大學規定多數專業物理必選,似乎又與新高考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馳,從某種意義上說,2017高考的上海浙江試點已經失敗了。

正是基於此現象,很多省份踩了急剎車,暫停高考改革,以規避可能出現的諸多問題,不啻為是給高考改革一記響亮的耳光,希望主管部門認真論證這次改革帶來的種種問題,不要讓高考犧牲的2017屆學生的悲劇重演。


Jngto


準確的說,高考改革不是被叫停,而是推遲、暫緩。主要原因不是大家理解的3+3方案要進行調整,而是推進3+3方案,很多地方的條件並不具備。按照教育部的意見,要對各地實施高考改革的條件進行評估,達到改革要求的條件再啟動。但從現實情況看,即便推遲、暫緩一兩年,各地還是無法達到高考改革所需要的條件。


新高考改革在推進時,主要問題集中在兩方面,一是3+3方案本身的侷限,新高考改革,雖然也有自主招生和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改革,但總體而言,這一方案,主要進行科目調整,並沒有觸及錄取制度改革,由於高考錄取主要還是按3+3總分進行,因此,針對新的3+3科目組合,出現了新的應試,並導致科目失衡(包括語數外和選考科目之間的失衡,學生存在的選考博弈等)。簡單來,3+3科目組合,並沒有扭轉基礎教育的唯分數論,也沒有減輕學生負擔。


二是推進3+3方案,對中學師資、課程、場地,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管理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育資源相對豐富的上海和浙江,實施新高考改革,都出現師資不足、無法滿足學生選擇,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根本上要求的問題,那麼,在其他省市推進新高考,師資、課程、場地的問題會更突出。這就使得本來就有侷限的改革方案,在推進過程中,會被更加功利的對待。


目前看來,要調整3+3方案比較有難度,因此,推遲、暫緩高考改革,主要是為了解決第二方面的問題,就是給各地有更多時間去準備,但問題是,在上海和浙江啟動新高考改革4年之後,其他省市還沒有做好準備,多一兩年準備期,恐怕還是難以準備好。而且,這也無法解決3+3方案本身的侷限問題。


因此,推進新高考改革需要對3+3方案進行系統的審視,要讓3+3科目組合,擴大學生的科目選擇權、課程選擇權,促進學生個性和興趣發展,必須以招考分離為原則推進錄取制度改革。必須意識到,如果不打破總分錄取模式,任何科目改革,都會按下葫蘆浮起瓢,引發新的應試問題。


熊丙奇看教育


山東作為第二批試點省份,2017年秋季入學的同學已經開始了選課走班,從選課走班的情況看,雖然沒有出現什麼大的困難,但是也面臨很多問題,概括起來就是老師不知道怎麼教,學生不知道怎麼選,校長不知道怎麼管。
前兩天跟高二歷史組的老師交流新高考的課程設置,給我的認識就是他們什麼都不清楚,現在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就是走一步看一步!比如歷史有3本必修、3本選修,在老高考中,3門選修是涉及3到非選擇題,學生只需要3選1就可以,但是新高考下,由於高二就已經選課走班,所以歷史必修三也成了選修,那麼高考題目怎麼設計?必修怎麼考查、選修怎麼考查,有沒有選擇題等各個方面的疑問,現在根本搞不清楚。

再就是走班制度,雖然學校根據學生的個性化要求,儘可能滿足了每個學生的選課走班的需要,同時儘可能保持班級的穩定,但是也給班級管理帶來不小的衝擊。比如有的班級可能人數要達到七八十人,有的班級只有二三十人,同一個教室裡的學生選的科目並不完全相同,有的同學需要走一科,有的同學則為了避免走班,選擇一科自己並不擅長的科目等等。

再看看老師,由於學生選課的不確定性,學校的師資就受到很大的影響,比如物理老師本來非常富足,但是由於學生棄物理的趨勢比較明顯,所以導致物理老師出現了很大的富餘,富餘的老師一下子安排到哪裡?去別的年級還是去後勤還是待業?政治學科的老師,各學校儲備的並不多,但是山東新高考下,由於政治的學考放在高二進行,導致其他年級的政治老師非常緊缺,這還是對於教師資源比較豐富的高中,對一些教育資源落後的學校來說,新高考改革就是一個麻煩。

改革的方向沒有錯,改革的初衷也非常好,但是中國太大了,中國的教育太複雜了,各地的教育資源差距非常大,即便是同一省份不同的地方的學校,差距也非常大。

今年暑假,去浙江某高校參加了一個教師培訓,從培訓的情況看,新高考在浙江的試點很難說是成功的,存在很多問題。改革有來自校長、家長、老師、同學等不同方面的壓力,很多問題並沒有妥善解決,然後就在全國全面推行,步子顯然邁的有的大,很多省份自然缺少改革的底氣。現在不是叫停改革,而是推遲執行,推遲不是放棄,只是為了借鑑更多的經驗,吸取更多教訓而已。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高中教學和高考研究,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中國現在的國情,和歐美髮達國家是比不了的。 歐美髮達國家社會保障體系非常完善,歐美的年輕人不會為了將來吃飯而發愁,歐美的年輕人不會為了生病而發愁,歐美的年輕人也不會為了將來子女的教育而發愁,歐美的年輕人也不會為了將來贍養老人而發愁,更不會為了將來住在哪有一所房子而發愁 ,所以歐美的中學生或者是大學生,都是為了自己的興趣去學習。我國現在孩子將來要自已解決上述問題。而現在的孩子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必須努力學習,必須比其他孩子更優秀,才能生活的更好。而為了這個目標,你就得必須上一個好大學,要想上一個好大學,就得必須有一個高分數,所以那些難不易得分的科目就不會被選了。中國的國情是,現在的年輕人是為了生活,是為了活著而努力拼搏,堅決不能說是為了興趣而去學什麼。所以現行的高考6選3模式都實行起來困難,或者說物理在選考中,棄考是一種必然現象。舉例來說,四川大學的口腔專業排名全國第一,在設置選考科目時沒有任何要求,也就是說六科中三科任選均可以路道川大的口腔專業,那麼試想一下相同智商情況下學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怎麼能夠考過學歷史地理生物的呢?而口腔專業難道就不需要學物理嗎?大學如果要求專業上設置必考科目,教育部也要求設置不能是一科,也就是說某大學的理論物理專業要求考物理,但同時你也必須設置其他選考學科。同時教育部也規定了,學生在做選考科目時,只要有一顆與大學專業的要求相同即可報考該專業。所以如果沒有特殊要求,不考物理,也能上大學的理論物理專業。雖然網上總宣傳,大數據統計,學物理能報95%以上的專業,但這些專業同時也有選考的非物理科目,也就是說不選考物理這樣的專業也基本上能夠報考。國家需要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物理這一學科尤為重要。現在學生升學壓力大,將來生活壓力大,在高考制度沒有改變的前提下,物理被棄考是必然。


石頭打中頭


新高考早三年,我已向省、中央提出,浙江高考等級劃分賦分是不科學的,比如甲乙學生某門考分實分相差一分,可等級劃分賦分後相差三分,還有考分少幾分,也會劃到一個級別,再綜合各科計分,排名發生了變化,就是錄取變了。還有選物理少,都言中,不過浙江修改這政策了。不過這政策還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建議高考4十2模式,語文數學物理英語十其他二門選科,繼續進行40年實分實計好辦法!


夫餘東家乾乾


是應該取消而不是叫停!教育應有一定的穩定性,而不能說改就改,這不是教育改革,是對教育的傷害!教育改革的目的應是提高教學效果和提高學習效果,是讓學生學有所用,學生學有一技之長,並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而不能拿考試來說改革,這是絕對錯誤的!我認為中國的教育要做的事就是讓學生的品質、身體、知識和技能並重!而不是現今的只重智。


今日養生1


就要看大學要什麼能力,按大學的需求來考核!

1、體育要不要考?大學生需要健康的身體。

2、藝術要不要考?各行各業很多優秀人士可能是音樂美術的弱者。

3、英語要不要考?對於絕大多數人,只是交流的工具。聽說能力比起摳語法重要太多了!

4、語文要不要考?文科學生要求掌握很好的一門功課,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就靠他們了!對於理科學生來說,文言文、詩歌以及文學,真不需要掌握太多!現在文理同卷什麼意思?

5、數學要不要考?理科學生要增加教學內容,要保證考核難度!但是對於文科學生來說,高中數學只要基本上懂就行了,什麼解題技巧,什麼學透吃透都是多餘的!當然,可以額外設置類似英語四六級的考試,有些文科專業比如金融類,要求達到某等級能力。

6、文科必考,歷史、政治;理科必考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為選考科目。反應學生深入學習能力的科目,要往深了學,要往難了考!


大衛7611


回答這個問題,一句話“因材施教”。不僅僅改革高考制度,要進行系統改革。

一、改革教育體系

目前的教育體系是全面教育重點培養。這種方式造成如下問題:一是為了考試(總分),學生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去“全面發展”,既失去了個性發展(不能集中精力),又浪費了教育資源(包括時間)。試想一個文科生去學物理化學有意義嗎?因此,因材施教是培養人材的重要理由。

那麼如何改革呢?本人以為小學是基礎教育,初中是綜合教育(也屬於基礎教育),高中是分類教育,大學是專業教育。基於此,通過小學打基礎,再通過初中的全面教育(學生在此階段開始分化),再經過高中階段文、理科分類教育,即文科學生把精力集中在文科相關的科目學習,理科學生把精為集中在理科相關門科目的學習,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又減少了教育資源的浪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教育質量。

誠然,這樣會讓學生不能德智體全面發展。我想問一下,現在大學畢業的文科生,有幾個懂數理化的?反之理科生也是如此。試想諸如外語、地理、生物等知識是屬於再教育的課程,是孩子們走向社會根據需要再學習的問題,全國人民有多少出國、有多少知道地質結構、有多少知道世界上多少動植物?除非上了這個專業的學科。試問一個導彈專家有精力去寫一部小說嗎?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能去解一道數學難題嗎?

所以,中國的教育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不能搞平均教育,只有因材施教,才能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尖端人才,這叫多快好省。

二、改革高考制度

本人認為,高考制度改革分兩個方面:

一是分類高考。綜上所述,高考要分文、理科考試,物盡其用,物展所長。目前的高考以總分論英雄會造成學生或家長為了上大學而上大學,埋默了個性不說,也會讓大學錄取的學生專業上的參差不齊,大學教育上就會出現分化,60分萬歲讓人材培養事倍功半。如果實施分類高考,高考分數才真正反映出學生的真才實學,大學教育才會有的放矢,成才的幾率要事半功信。

本人建議:高考實行文理科分類考試,文科只考語文、歷史和政治,理科只考數學、物理和化學。至於外語那是走向社會的再教育,不用考,就業需要學生自然會去學,就如北京大媽為了賺外國人的錢,都能學英語一樣,就如大學生為了生存去考駕照,去考各種資質證書一樣。

如果為了讓考生有所特長,可以考慮在文理科考試課目外,增加一項專長考試,如生活(考動手能為)、文體(考個性愛好)。

三、中考、高考錄取改革

(一)高中錄取改革

首先在高中階段設置文科班,理科理和綜合班(選撥特殊學生)。

(二)分類錄取

不能用全科總分錄取,按照文科科目(同大學分類考試協同)總分錄取,理科同樣。學習內容向文理科分類傾斜,文理科內容只是輔助,只學設及文理科相關的文化課程。

(三)大學錄取改革

高考錄取也分兩方面:一是按文理科分類高考分數錄取,這樣更能反映出學生文理科的真實專科水平,錄取的質量會大大提高。二是取消各大學在各地區的錄取名額分配,把錄取學生的權力放給各大學,由各大學決定根據各大學的需要去各地區錄取。實行動態錄取,把錄取權為交給各大學,讓各大學公平競爭。實行動態錄取,也能解決百姓關心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問題,究竟每一年冬地區高考的質量都在變化,不能浪費每一年每個考生的特質。

(四)高考改革適度發展

目前高考制度讓每個考生的家長迷茫於本科教育。我國現階段不缺少大學培養的人才,缺久的是實用人才。但現在的教育觀念讓人們(家長)認為考上大學才“光宗耀祖”,忽略了工人的作用。公務員考試,跟定大學學歷,單位錄取要大學學歷,一些勞務公司也是大學學歷優先,甚至我們各級領導的簡歷反映的都是碩士博士,就沒見一個是高級技工出身。因此。建議高考制度改革,要實行總量控制,向職業教育傾斜,並在選拔、錄取等方面,一視同仁,大力提高工人的待遇(不僅僅是工資),讓人才各有所用。

說的有點多了,感謝能看完我的問答的朋友。


-豫A-


我當年高考的時候,實行的是3+1+X,3是指語數外,1是大綜合,X是其他的科目中任選,每人最少選考2科,最多不限,我當時選考了物理,化學,政治,放棄了比較強的地理,歷史和生物,記得當時也有同學選考了6科,整個高三下來,課程壓力也不大,其實我覺得在這個基礎上微調一下,就非常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