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还有多少当年一起打拼的兄弟?

你身边,还有多少当年一起打拼的兄弟?

阿里巴巴“十八罗汉”

很多伟大的公司,都始于一个简陋的草创班子。不过,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总有一批元老要被陆续淘汰。

其实很多时候,这种所谓的“兔死狗烹”,都是企业发展的迫不得已。

在篡位之前,杨坚与很多大佬一样,组建了一支由亲戚、老同学、老同事为主的草创班底——杨坚矫诏辅政之时,身边几无援党。当时有一位老友提醒他说:“公无党,譬如水间一堵墙,大危矣。”在这种情况下,杨坚迅速培植党羽亲信,拉拢意见领袖,孤立打击顽固分子。于是,只用了大半年时间,便站稳了脚跟。

581年二月,杨坚称帝,正式创立隋朝集团。顺利度过了草创期的杨坚,接下来,需要重新调整人才战略。

你身边,还有多少当年一起打拼的兄弟?

“高捧”元老

杨坚称帝后,首先将一批德高望重的开国元老,提拔为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等。不过到了隋朝,“三师三公”已经没什么实际权力,相当于现在企业的名誉主席、高级顾问等等。

当时,杨坚下诏给并州州长李穆,让他进京受封。他在诏书里写道:“您是我父亲的老朋友,而且对我一路帮扶,恩重如山……”这话一点儿不为过,当初杨坚入朝辅政,尉迟迥起兵讨伐,李穆这支重要的力量成为双方都争取的对象。可以说李穆的支持让杨坚有了很大的胜算。

李穆入朝后,杨坚任命李穆为太师,从此只称他官衔,不再呼其名字;对于李穆的子孙,包括还在吃奶的,全部加授五品以上官职。以至于李穆一门,就有一百多个五品以上的官员。

李穆年过古稀,上疏请求退休,杨坚拒绝说:“姜子牙以八十岁的高龄辅佐姬昌;张苍白发满头,还当着西汉王朝的宰相。像您这种盖世英才,不能受到常规限制。”

话虽这么说,但高捧之后又来了一句但是:但是念于李穆年迈,特许他以后不用参加朝会,国家有大事时,派使节前往李家咨询意见。

严惩刺头

杨坚登基之前作为辅政大臣,曾得到皇宫禁卫官卢贲的大力支持。

杨坚称帝后,任命卢贲为齐州州长。但卢贲在职期间,被控诉在大饥馑时禁止人民买卖粮食,被剥夺了官位。后来杨坚打算重新启用他,并让他再主持―个州,没想到卢贲傲慢无礼,口出怨言,令杨坚大为愤怒,遂永不录用。

当时有人为他说情:“这批人都有开国之功,虽然性情阴险,行为浮躁,但仍不应舍弃。

杨坚说:“当初没有卢贲、刘昉、郑译的帮助,我不会有今天的地位。但是,这帮人反复无常,狡狯谄媚,胡作非为。我本诚心诚意地治理帝国,没想到刘昉谋反,郑译施用巫蛊,而卢贲呢,我任命他当官,他态度傲慢,不任命他当官,他又充满怨恨。是他自己把自己给淘汰了,并不是我把他舍弃了。大家看到这种情形,总认为我待功臣太没有情义,事实上并不如此。”

从此,卢贲赋闲在家,直到逝世。

当初陪着杨坚一起谋划大计、颠覆时代的人,似乎越来越少。有人说杨坚薄情寡义,有人说杨坚过河拆桥。但是平心而论,如果留下这批元老,会让团队变得更好吗?恐怕未必。因为他们当中,有的人能力跟不上了,有的人价值观不合了,有的人成了公司发展的绊脚石。

你身边,还有多少当年一起打拼的兄弟?

那么公司进入发展期,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呢?

吸纳贤才

得到杨坚重用和提拔的,不只是那些一路旗帜鲜明跟他走的人。美阳公苏威便是一个例外。

你身边,还有多少当年一起打拼的兄弟?

苏威,名门之后,才学过人,做事严谨。为逃避政治漩涡,他常年隐居山寺。在杨坚还是北周丞相之时,便听说了苏威的名望,于是召他入府。二人相见,交谈甚欢,谁料一个多月后,苏威听说北周皇帝禅让的议论后不辞而别,逃回故乡。有人劝杨坚把他追回来,杨坚说:“既然他不想和我一起创天下,那就别勉强了,让他走吧。”

后来杨坚登基称帝,竟然不计前嫌,再次征召苏威,拜他为太常卿、太子少保,追赠他的父亲为邳国公,食邑三千户,让苏威承袭。不久又让他兼任纳言、吏部尚书。苏威上表辞让,隋文帝下诏说:“船大要多载物,马快要跑的远,你嘛,也要能者多担!”苏威这才停止推辞。由此可见杨坚对苏威的信任。

苏威在位期间尽忠职守,“虽或小事必固争之,时人以为无大臣之体”。有一次,朝中一位大臣无意中触怒杨坚。杨坚下诏要将此朝臣当廷处死,甚至要亲自动手去杀他。苏威见状,立刻不管不顾地挡住文帝的去路。杨坚绕开他,不料苏威竟又迎上去“遮止”挡驾,气得他最后一摔袖子,回了宫。过了很久,杨坚召来苏威,道歉说:“你能如此,我就再没有忧虑!”并赐给他名马两匹,钱十余万。鉴于他的忠直守法,特意让他兼任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一时间,苏威身兼五职,荣宠备至。

杨坚在位期间,内有高颎、李德林出谋,外有杨素、韩擒虎、贺若弼征战,选拔人才有牛弘,外交往来有长孙晟,纪律监察有苏威、赵绰。这样一个高端且全方位的人员配置,让杨坚统治下的隋朝一往无前。

打江山与坐江山的常常不是同一拨人,放之公司亦然。

你身边,还有多少当年一起打拼的兄弟?

戴尔公司在1984年创立,在发展初期,公司还在风险颇高的阶段,所以戴尔会甄选具有高度冒险性格而又变通能力强的人。在财务、制造、信息技术等方面,当然会延聘专业人士负责,不过在其他领域的人事聘用上,有比较自由的空间。

在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到了1992年年底,这个以1000美元起家的公司收入已经超过20亿美元,但公司的基础架构仍是一家五亿美元公司的规模。不仅硬件系统早已超过原本的生产能力,更为迫切的是,公司里远没有曾经营过价值超过20亿美元公司的人。戴尔公司从只涉及一两个市场的简单行业起家,进而扩大为全面性的企业,有了更多产品出路和地区。但当时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戴尔公司并不了解其他产业的经济形态,也没有现成的系统来管理和监督。戴尔不断花钱,获利率却在下降,而且存贷和应收账也越来越多。

于是,戴尔挖来了新的高级管理人才来匹配当时的戴尔公司。

创业就像长征,你无法预料接下来的困难。在征途中,有人会掉队,也永远会有更合适的人加入进来。

你身边,还有多少当年一起打拼的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