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仙桃体操之乡:一个跟头翻过三十年丨解码体育之乡

湖北仙桃体操之乡:一个跟头翻过三十年丨解码体育之乡

湖北仙桃体操之乡:一个跟头翻过三十年丨解码体育之乡

在中国竞技体育的版图里,一直存在着“体育之乡”这样的特别区域。在某个规模不大的城市以单一的奥运项目为着力点,集中出现一批世界冠军,甚至奥运冠军。人们不禁会问“一个小地方,有什么秘诀能量产金牌?

近年来,随着中国体育转型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把孩子逼上竞技体育“华山一条路”的家长越来越少,体校逐渐招不上人,面临转型。“体育之乡”是否仍旧人才繁茂?非职业,非商业的“奥运争光项目”,未来还是否能够继续辉煌?带着这些疑问,中国之声走访了举重之乡龙岩、体操之乡仙桃、短道速滑之乡七台河。穿越“体育之乡”的过去与未来,寻找中国竞体人才的新基石。

今天推出第二篇

《体操之乡仙桃:一个跟头翻过三十年》

湖北仙桃体操之乡:一个跟头翻过三十年丨解码体育之乡
湖北仙桃体操之乡:一个跟头翻过三十年丨解码体育之乡

01

当年缺器材就自己做

走进湖北仙桃体育局,展示牌上挂着他们与金牌的合影,他们的名字也用金色书写。他们是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廖辉、昌雅妮,他们是江汉平原上这座小城的名片。仙桃体育三十年来的高光时刻被定格在这里。展示牌两步一个,直铺成了一条“冠军之路”。

湖北仙桃体操之乡:一个跟头翻过三十年丨解码体育之乡

当年丁教练指导杨威训练

走过这条路,再上到三楼,就是李小双体操学校的训练馆。记者来的时候是8月2日,正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

李小双体操学校的校长谢涛说,新学期来这里练体操的有82个孩子,大的9岁,小的3、4岁。虽然数量没法和08年北京奥运会时相比,但是近几年推广快乐体操之后,原本向下的招生曲线,又有了小幅上扬。

谢涛:“我们高峰期的话,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个时候是爆满,将近一两百,然后到了2010年左右,可能下滑了一点,我们现在每年大概是70名左右,今年的话是82个学生。我们学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

谢涛和李小双、李大双还有现在学校的副校长彭友平都是同一批训练的孩子,70年代初,才4、5岁的时候就跟着老教练丁霞鹏学体操,在彭友平教练的记忆里,时常会想起师父的手电筒,因为那意味着天没亮他们就要开始跑步了。

彭友平:“那个时候我们苦啊,(训练)艰苦,我们这么一点点小,自己背着书包,72、73年的时候,因为太小,看都看不到,我们师父就喊,是谁呀,是不是彭友平呀?是不是李小双呀?他都不知道是谁,因为(天还没亮)五点钟就开始跑步了。”

湖北仙桃体操之乡:一个跟头翻过三十年丨解码体育之乡

当年仙桃体操训练条件

如今在新的训练馆里,辅助训练的缓坡、转盘、软垫,体操用的各类训练器材一应俱全,不少都是新购进的。不过在两块垫子边上,我们看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训练用的低矮双杠,虽是土器材,却像是仙桃体操的化身,精巧、扎实。

曾经带过大双、小双郑李辉、杨威的老教练颜永平说,那是他当年自己手工打造的,80年代学校缺器材,他们就自己做。

颜永平:“因为当时没有垫子,这垫子都是我们想办法从省队国家队讨来的,像这样的小垫子500块,我们只买了四块,81年。我们还自己做了好多土器材,这个吊环、单杠、双杠、平衡木、山羊我们都自己做。还有这个(锈迹斑斑的双杆)这是我们当时做的,这是最早的,这个彭友平、大双小双都练过,后来杨威郑李辉都练过。”

颜教练还说,1993年湖南体委奖励了学校一根平衡木,他去武昌火车站提货,租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哪知平衡木过长,交警不让三轮车过长江大桥,颜永平一咬牙,扛起五米长、一百多斤的平衡木就走。回来之后大病一场,但从此,仙桃体操有了一根正规的平衡木。

颜永平:“那根平衡木还在,就是那边中间那根,是中华牌的,我当时从武汉提回来,从武昌火车站一直扛过大桥,再坐公共汽车回来。当时就是为了节约一些开支。”

湖北仙桃体操之乡:一个跟头翻过三十年丨解码体育之乡

当年颜教练做的土器材

02

家长观念在转变

在李小双体操学校三楼的训练馆里,几十个孩子正在进行新学期的适应训练。谢涛校长告诉我们,往常都是上午上课,下午训练,但8月酷暑难耐,教练们决定把训练的时间调整到上午。说是训练,对不到8、9岁的孩子而言,奔跑、跳跃哪会是负担?这里是他们的游乐场。

湖北仙桃体操之乡:一个跟头翻过三十年丨解码体育之乡

如今训练场上的孩子们

教练彭友平是杨威的启蒙教练,素来以训练要求严格而著称。杨威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当年和彭教练还有一些亲戚关系,但每次训练完就感觉不到亲戚关系了。可如今,彭友平的身份已经不只是一名严格的教练,他口袋里还时常揣着饼干和糖果。正跟记者聊着天,彭教练突然起身向前急奔,原来是那个最小的3岁的小孩又远离了他的视线。

彭友平:“来来来,快点,让他从里面出来。哎呦。(彭教练站起身把小孩抱回来)。小孩子的安全是第一。”

记者:“您这操得心可真不少。”

彭友平:“这孩子太小了,每天就是抱着,要不就是买点零食哄着他。”

湖北仙桃体操之乡:一个跟头翻过三十年丨解码体育之乡

如今的李小双体操学校

彭教练坦言,体操学校现在招生不比当年,但本质上其实是家长的观念在转变。不少家长认为,世界冠军固然要追求,但如果不是那块料,来学校强身健体也是不错的选择。

彭友平:“关键是家长的理念变了,以前来的运动员要(跟我们)说好话,‘把我们小孩收下吧’,现在是要主动出去招,(遇到好苗子)还要搬关系,还要请人家说好话让人家把小孩给我们。”

03

“快乐体操”

不少人把体操学校当做“穷人家”的孩子的“孤注一掷”,或者学习不灵光才来这里,但谢涛校长介绍,这是对体操学校的误解,除了训练以外,学校还专门配备了文化老师和生活老师,一天6节课,教材和考试都与其他学校同步,而且,如今不少家境相对殷实的家庭愿意把孩子送来。

一位经商的学生家长:“希望他经过一个系统性训练之后,起码体质比别人强,今后有没有这个天赋是今后的问题。能不能拿冠军是他的问题,反正也得上学,有这么一个能学习能玩的学校不是更好么。平时我爸妈带他,特别特别宠他,把他送到这里锻炼一下,自己独立一点。男孩子嘛,独立一点也好。”

湖北仙桃体操之乡:一个跟头翻过三十年丨解码体育之乡

近几年提出“快乐体操”理念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反正最多只会在这里上到一年级,有天赋就继续练,没天赋就回普通学校,也不至于耽误学业。如今摆在孩子们面前的,再也不是大双小双曾经面对的“华山一条路”。

与此同时,除了体操运动的竞技属性之外,其运动属性也在被更多发掘。谢涛校长介绍,体操是“运动之母”,能锻炼力量、平衡、柔韧、协调,全方位提高身体素质。刚刚与施廷懋夺得亚运会跳水冠军的昌雅妮就是从仙桃体操学校转练跳水的。

此外,跑跳翻爬原本就是孩子的天性。趣味性强、门槛更低的快乐体操让体操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扩大。几年前,杨威的儿子杨阳洋就已经是快乐体操的形象代言人。

刘芬:“包括家长也是一样的,一上体验课,我们就爆满。比如说体验的时候有200人,来报到的时候可能也有20人。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比例就够可以了。”

刘芬教练认为,这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合理的筛选机制,不同目标、诉求的孩子“各求所需”。快乐体操一方面让体操运动的形象“改苦为乐”,另一方面也为竞技体操扩大了选材基础。

湖北仙桃体操之乡:一个跟头翻过三十年丨解码体育之乡

央广记者李行健采访刘芬教练

仙桃体育局局长田华也告诉记者,下一步仙桃计划提出“大体操”的概念,把啦啦操、健美操甚至广场舞都纳入到大体操的概念里,扩大群众基础,让体操之乡真正变成体操之乡。

湖北仙桃体操之乡:一个跟头翻过三十年丨解码体育之乡

黄玉斌来李小双体操学校指导

但无论怎样强调体操的“快乐”,怎样拓展体操的外延,竞技体操的“苦”依然无法回避,金牌也依然是教练们和不少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

孩子:“是我刚来这里看的时候,那些教练把我选过来的。我想拿奥运冠军。”

湖北仙桃体操之乡:一个跟头翻过三十年丨解码体育之乡

为梦想而战的孩子们

当年发现大双小双时,丁教练和颜教练问他们,你们愿意跟叔叔一起回去翻跟头么?从此便有了三十多年仙桃体操的辉煌。如今,转练跳水的昌雅妮和体操队的罗欢、黎琪都将延续体操之乡的金色希望。

老教练颜永平依然可以准确地说出杨威、郑李辉,以及如今在体操学校当教练的肖教练等人的生日。一回到体操房,他又不自禁哼起了当年给孩子们编的歌谣:

男子汉,铁打的汉,不怕苦,做好汉,

这样老师才喜欢;

学小双要流汗、将来做个英雄汉。

夺金牌拿冠军,美名天下扬。

杨威杨威,扬我国威,

郑李辉郑李辉,奥运会上放光辉……

主创人员

总监制:高岩

策划:梁悦、张闻

记者:李行健、左艾甫、刘琼秀(仙桃台)、万敏(湖北台),康雯佳(实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