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影人传记」铁拳男人罗素·克劳(二十四)

《怒海争锋》改编自帕特里克·奥布莱恩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的20卷本航海系列小说,当罗素第一次接到饰演杰克·奥布瑞船长的邀请时,他对此表现得相当冷淡。他从没读过奥布莱恩的原著,对送来的剧本也毫无兴趣,况且这时他满脑子想的还是《铁拳男人》,所以他一度打算拒绝,尽管执导该片的是他最喜爱的澳大利亚导演之一,彼得·威尔。

「原创影人传记」铁拳男人罗素·克劳(二十四)

“我一整夜都在想,‘我该怎么办?’”罗素回忆说,“我真的要放弃一个和彼得·威尔合作的机会吗?我做梦都想过和他一起拍一部电影。”

他想的越多,就越对这部电影感到好奇,于是他找来了奥布莱恩的原著,潜心研究起杰克船长这个人物。他很快就迷上了这个角色,用他的话来说,“他是那种现在已经不太见得到的人,没有一个人可以真的像杰克·奥布瑞。他是一位无法被驾驭的军人,不过,他也许不会按照你说的话去做,但是结果绝对比你预料的还要好很多。”他告诉威尔他打算加入,前提是要对剧本修改并增加几场戏,其中包括对杰克船长与年轻船员之间关系的描写。

「原创影人传记」铁拳男人罗素·克劳(二十四)

威尔很高兴有一位同乡作为搭档。过去的30年中,这位58岁的导演拍过几部包括《死亡诗社》和《杜鲁门节目》在内的很成功的影片,但最近6年里他一直没有拍片,因而急于在一部有卖座潜力的电影里再现他的导演功力,而刚刚主演过《角斗士》的罗素足以充当他重塑辉煌的底牌。不仅如此,他认为罗素注定是饰演杰克·奥布瑞的最佳人选,“他有着与生俱来的激情和那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威严,这艘船必须要由一个像他这样的人来掌舵。”

威尔刚刚看了《美丽心灵》,尽管他认为约翰·纳什与杰克·奥布瑞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角色,但他确信罗素有这个实力从一个天才学究的世界里走出来,尽快地进入近两个世纪前的一位英国海军斗士的时空。观看《美丽心灵》给予威尔的另一大收获是发现了保罗·贝塔尼,他将在《怒海争锋》中饰演随船医生斯蒂芬·马图林。威尔说:“罗素和保罗是完美无缺的一对组合,他们在性格和气质上完全互补,而且在银幕下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非常符合剧本中对杰克·奥布瑞和斯蒂芬·马图林之间关系的描写。”

「原创影人传记」铁拳男人罗素·克劳(二十四)

罗素也很高兴有机会与贝塔尼再次搭档演出,“我们在《美丽心灵》中建立起了对彼此的认识和信任,我觉得会给这次饰演奥布瑞和马图林这对至交带来新的动力,”他说,“如果是另外一个人,可能演一演就要停下来作一些沟通或解释,而我和保罗能很快达成共识,更深入地去探索角色和剧情本身。”

《美丽心灵》之后,贝塔尼与饰演艾丽西娅的詹妮佛·康纳利坠入爱河并结为连理,他很感谢威尔能给他这次演出的机会,因为他本人就是帕特里克·奥布莱恩这套航海小说的忠实读者。“所有奥布莱恩小说的书迷都知道,他的书一读就停不下来,”他说,“在我看来,《怒海争锋》是一部动作片,但却细腻地勾勒出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以及他们所遭遇的扭转人生的情境,这是十分曲折有趣的。”

「原创影人传记」铁拳男人罗素·克劳(二十四)

《怒海争锋》由20世纪福克斯、米拉麦克斯和环球影片公司三家联合拍摄,总投资高达一亿三千五百万美元。为了重现十九世纪远洋驱逐舰的真貌,彼得·威尔费时三年找船研究,最后耗资一百五十万美元买下了“玫瑰号”。这艘停放在罗德岛上的三桅杆木制驱逐舰是全美航海学校所有仿真英军舰只中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大的一艘。威尔将“玫瑰号”从康涅狄格州运出,经过巴拿马运河抵达20世纪福克斯公司在墨西哥的制片厂,这里拥有6.5英亩的巨型水槽,曾经用来拍摄超级巨片《泰坦尼克号》。在技术顾问戈登·莱科的协助下,威尔指挥道具和置景部门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打造出了这艘全长40英尺、重达60顿、配备了28门大炮的英国皇家海军巨型驱逐舰“惊奇号”,未来的五个半月时间里,这里将成为拍摄《怒海争锋》一片的主战场。

2002年6月17日,影片在墨西哥开机后不久,罗素又一次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这一次是因为一段在考夫斯港酒吧外面拍摄的殴斗录像。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罗素在这起事件中打了一名男子,强吻了另一名男子,还与一个女人发生争吵。

事件发生后,两名当地男子,菲利普·克罗帕和马尔科姆·莫塞,秘密接洽罗素,提出要以1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现场拍摄的录像。罗素随即向警方报案,并交出了当时的电话记录。

这两名男子以敲诈勒索罪被警方逮捕。就在罗素开拍《怒海争锋》的同一周,法庭开始审理此案,几天后,法官宣布休庭,并要求陪审团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两人曾索要钱财。由于罗素在国外不能作为证人出庭,此案的审理陷入停滞状态。

那个月,罗素一直在墨西哥拍片,丹妮尔则独自前往伦敦为80岁的祖父祝寿,同时也借机推广她的《白色的猴子》专辑。在英国期间,丹妮尔和她的堂姐妮基·沃尔德格拉芙住在一起,后者是《星期日镜报》的一名记者。

丹妮尔告诉妮基,罗素平均两天给她打一次电话,每次通话的时间长达一个小时,但她否认了她和罗素秘密结婚的传言。“我甚至还没有订婚,而且也没有怀孕,”她说,而她对妮科尔·基德曼也显得十分宽容。“事实是,我和妮科尔是很好的朋友,我不理解人们为什么硬要歪曲她和罗素的关系。妮科尔近来的生活起起伏伏,但因为有罗素这样的朋友,她才能一次又一次地走出困境。”

就在丹妮尔说这番话的时候,妮科尔乘坐直升飞机抵达墨西哥的罗萨里托,罗素正在这里拍摄外景。她在罗素下榻的玛里纳俱乐部住了一晚,第二天便飞回洛杉矶陪伴她的两个孩子。

丹妮尔在夏天时去墨西哥探过一次班,并计划10月份再来。然而在她成行之前,罗素却飞到洛杉矶,住进他常住的贝尔航空饭店。据《US》杂志报道,当天罗素与妮科尔在房间里享受了一顿两百四十美元的午餐,并一起呆了四个小时,接着妮科尔便像她来时那样“匆匆离开”。

两周后,丹妮尔第二次造访墨西哥。罗素让她确信他与妮科尔之间的友谊完全是柏拉图式的,丹妮尔彻底放心了,但困扰她的是这一年夏天有报道说梅格·瑞安已经回心转意,敦促罗素与她恢复来往。

这篇报道说梅格发给罗素一堆电子邮件,希望他尽快与她联系。虽然报道的真假有待核实,但“爱情饥渴的梅格死缠不放罗素”的标题却是足够触目惊心。丹妮尔对记者说:“但愿这条消息是空穴来风,否则我想劝对方一句:你有你的生活,我们也有我们的生活。”

几天后,确信与罗素关系牢固的丹妮尔离开了墨西哥。她前脚刚走,妮科尔紧接着便跟罗素走到了一起,他们在当地的一家酒吧里被人看见嘴对嘴地亲吻,酒吧招待透露说“他们整晚呆在一起,像一对热恋的情侣”。

这时的罗素已经38岁,开始意识到他一天天在变老。当发型师没能帮他拔去几根白发时,他会立即将他解雇,并让制片公司耗费几万美元将他的私人发型师从悉尼接来。

「原创影人传记」铁拳男人罗素·克劳(二十四)

尽管过去几个月里和媒体恶战不断,罗素还是欣然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里克·利曼的采访。他穿着英国海军的短上衣,登上了“惊奇号”的甲板。“你想上来吗?”他转身问利曼,“这是我的天堂!”

利曼不仅岁数大一些,而且有着肥胖的身躯,他费了很大力气才爬上了搭在甲板上方65英尺高的台子。即使这样,他仍不得不仰望他的采访对象,因为后者已经爬到了高出台子6英尺的桅杆上。

采访就是以这种罗素居高临下的方式进行,利曼深知罗素的用意,幸好他已经准备了一个绝对会让对方满意的问题。当被问及自己和所扮演的这个角色有何相同之处时,罗素回答:“在海上,他无所不能,但在陆地上,他无能为力——就和我一样。”

整个拍摄期间,罗素都是以这种不可一世的发号施令者的身份出现,“每天我都会在从化妆车到摄影棚的路上听到人们和我打招呼时说,‘早安,船长!’,一天下来大概可以听到七、八十次,”他说,“说真的,要脱掉这身制服还真不容易,我已经喜欢上穿着它的感觉了。”

《怒海争锋》是一部拍摄难度巨大的电影,不仅在于它有众多海战和海上风暴的场面,而且为了尽可能让观众重新回到那个年代,每一个历史细节都需要经过慎重的考据并准确地体现在银幕上。为此,威尔要求全体演员在拍摄期间严禁看电视,闲暇时只能写信看书或听音乐,藉以适应海军士兵的生活并培养情绪。

罗素对威尔研究历史背景和角色的真实性方面所下的工夫深表敬佩,他自己也花了大量时间研读航海历史以及当时英国皇家海军的各种规章制度。“我们帮助罗素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像杰克·奥布瑞这样一个拥有20年航海经验的船长应该具备的所有知识和技能,”雷伊·艾勒说,他是制片方专为该片聘请的资深顾问,“每个星期我们都会花上几小时温习这些常识,从船员身边的杂物到航海要注意的操作步骤等一应俱全。虽然船长不用亲自操作每一个环节,但是罗素却把自己当成见习军官,什么都想尝试一下。”

罗素的认真精神令艾勒印象深刻,“没有他的戏的时候,他就把自己关在屋里研究各种航海图表和有关驾驶船只的专业书籍,”他说,“他还学了一手不错的小提琴,以及当时人用剑打斗的方式,他完全是自发性地想学这些,他想达到一定程度的自信,拥有所有应该具备的知识,他懂得了船上的一切事情,就像真正的杰克船长一样。”

《怒海争锋》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初,当时英法两国为争夺海上霸权,频频发动战争。杰克·奥布瑞刚刚被任命为英军“惊奇号”的船长,他率领197位船员出海远征,同船的还有他的好友、随船军医斯蒂芬·马图林。

这一天,面对风平浪静的大海,奥布瑞心血来潮,拉上马图林一起攀上桅杆,迎着海风放声欢呼。突然,海面上出现了一个黑点,慢慢驶近后,奥布瑞惊讶地发现那是艘法国战舰。眼看一场恶战一触即发,奥布瑞迅速返回船舱,制定了作战计划,把武器分发给船员并部署好任务。

然而,法国的“地狱号”是一艘超级三帆快速战舰,他们装备精良,拥有最强的武器和足够的弹药。海战发生了,奥布瑞和“惊奇号”还没有来得及反击,“地狱号”就在偷袭得手后迅速消失了。

面对伤痕累累的“惊奇号”,奥布瑞愤怒不已,发誓要歼灭敌舰,为大英帝国挽回面子。然而,包括马图林在内的船员们都请求立刻返航,对船只进行修补,否则再遇上法国战舰或者海上风暴,“惊奇号”将会遭到致命的打击——甚至可能命丧大海。以骁勇好战著称的奥布瑞一意孤行,在他的率领下,损伤惨重的“惊奇号”脱离了原定的航线,跨越大西洋和太平洋对敌舰展开追击。

在南美大陆最南端的合恩角,“惊奇号”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大风暴,奥布瑞镇定自若,带领船员历经艰险,终于转危为安。就在他决定为船员的生命为重,意欲返回英伦时,“地狱号”像幽灵般再次出现了。一场枪炮轰鸣和肉搏之后,“惊奇号”终于取得了胜利并且把敌舰击沉海底。海面重又回归风平浪静,奥布瑞和船员们再次攀上桅杆尽情欢呼,“惊奇号”调转航线,缓缓地向他们的英国老家驶去……

当影片在9月底杀青时,罗素感到身心俱惫。尽管如此,他仍必须为2003年制订工作日程,除了要和乐队一起出一张新专辑并为推广这张新专辑举办一场演唱会之外,他打算将其余的时间都用于接拍电影。

包括《铁拳男人》在内,罗素已经签约主演三部电影,其中有《角斗士》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另一部史诗片《特里波利》,罗素将在片中饰演19世纪协助领导推翻利比亚腐败政权的美国人威廉·伊顿,而以二战时期澳大利亚为背景的《漫长的绿色英里》则由他第一次同时兼任导演、编剧和制片人。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罗素要干完这么多的事情,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他还面临着在丹妮尔和妮科尔这两个女人之间作出最终的抉择,毕竟他不可能永远在感情问题上保持平衡。

「原创影人传记」铁拳男人罗素·克劳(二十四)

10月25日,罗素突然接到《角斗士》的合作者理查德·哈里斯在伦敦去世的消息。这位老演员在8月因胸部感染而住院治疗,他被告知患有霍德金斯症,而实际上癌细胞已侵入他全身的淋巴。接下来的化疗已无济于事。

罗素从墨西哥飞到伦敦参加葬礼。在戈林饭店,死者的亲朋好友举行了一个小型悼念仪式,罗素当场朗诵了一首诗,那便是曾经给他惹来麻烦的帕特里克·卡瓦纳格的《圣洁》。

几天后,罗素和保镖在飞回美国之前去了伦敦一家昂贵的日本餐厅。他一进门就看见了坐在对面的乔治·卡尔德,英国唱片制作人托尼·卡尔德的21岁的女儿。

据卡尔德说,他来到她的桌前作了自我介绍,随即突然吻她,用舌头舔她的脸。罗素的举动令卡尔德十分反感,她一把推开他,而他则提出要带她去他的旅馆房间。“他简直太令人厌恶了,”卡尔德对《每日镜报》说,“他的样子就好像这里以及这里的人都是属于他的,也包括我。更令人无法忍受的是,他穿的汗衫和裤子已经很多天没换了,散发出一种恶臭。”

意识到自己不受欢迎,罗素回到了自己桌上,连吞下几碟日本寿司。不一会儿,一张熟悉的面孔印入他的眼帘,此人便是新西兰的百万富翁艾里克·沃特森,他拥有的武士队是新西兰橄榄球联赛的冠军,而这支球队的大本营就在罗素的故乡奥克兰。

罗素起初跟沃特森聊得挺投机,但聊着聊着便开始争执,大骂对方球队的球员是“呆瓜和黑驴”。餐厅里的一名妇女听到这种种族主义的言论不禁尖叫起来。沃特森随即质问罗素为什么如此放肆。在没得到满意的答案后,他扭头进了洗手间。

「原创影人传记」铁拳男人罗素·克劳(二十四)

罗素跟进洗手间。几分钟后,他的保镖前去察看动静,他推开门,发现罗素躺在地上,脸已经被打得稀巴烂。如果罗素事先打听一下,他就不会这么贸然行事。原来沃特森曾梦想当一名拳击手,他的教练是新西兰重量级拳击冠军戴维·图阿。保镖迅速将两人分开,劝说他们回到用餐区。

餐厅的工作人员立刻报了警,但在警察赶到之前,罗素已经和沃特森约好了下次交手的时间和地点,他开始像个没事人地和保镖玩起了游戏,在餐厅两头把盘子扔来扔去。

“罗素简直失去了控制,”一位目击者说,“起初,他似乎玩得很开心。但是不久他的动作越变越快,像着了魔似的,而他脸上的表情也变得狰狞起来。他这副样子令人感到害怕。”

警察出现时,一切已恢复平静。由于没有人站出来说话,警察离开时没有逮捕任何人。记者拍到了罗素走出餐厅的照片,只见他右眼挂彩,前额鼓起了大包,两边的腮帮子被打得皮开肉绽。

回到美国,罗素陷入了媒体的包围之中,精神几乎崩溃。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说下,他决定给自己放一个长假,返回澳大利亚避避风头。而这一决定也意味着他的全盘计划将被彻底打乱。

罗素取消了未来几个月中所有的日程安排,首当其冲的便是“再来30英尺噪声”的美国巡回演出。他在乐队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了这条消息,理由是要照顾动手术的父亲和花更多时间陪伴丹妮尔。

「原创影人传记」铁拳男人罗素·克劳(二十四)

“我爱丹妮尔·斯潘赛,但是我缺少足够的时间和她呆在一起,”他写道,“过去几年中,丹妮尔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为此我要感谢她。我觉得十分有必要回到她身边,尽可能多地享受我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

丹妮尔在悉尼饭店登台演出之前接受了《每日电讯》的采访,她说希望和罗素一起在家过圣诞节。当被问及是否愿意为困境中的罗素助一臂之力时,她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因为我爱他!”

在返回澳大利亚之前,罗素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纽约邮报》头条新闻是“克劳为小鸡发脾气”,文章报道了罗素在纽约期间为他牧场里养的鸡寻找销路,结果与曼哈顿一家饭店的老板就鸡肉价格问题发生争执。而以“罗素为爱情放弃名流生活”为标题,《悉尼先驱晨报》报道说罗素正准备退出娱乐圈,从此与父母及“长期分离的女友”一起生活。

11月25日,罗素抵达悉尼。机场海关为他提供了特别通道,以防他被人发现。尽管如此,还是有记者看到他带回了成吨重的行李,用卡车运回他在悉尼港购置的豪宅。

回到悉尼的第二天,罗素在他和丹妮尔最常去的达尔西餐厅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并出人意料地当众向丹妮尔求婚。他送给她一枚价值10万美元的钻戒,然后开了一瓶昂贵的白兰地酒以示庆祝。他们宣布将于次年的6月举行婚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