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木偶戏——探访民间剧团非遗文化零距离

莆仙木偶戏古称兴化傀儡戏,俗称“柴头仔戏”,是中国古老的木偶戏剧种之一。十月初,正值人家新婚喜庆特邀木偶戏团热闹,笔者有幸与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莆仙木偶戏“面对面”,探访交流木偶戏演员背后的平凡人生故事。

莆仙木偶戏——探访民间剧团非遗文化零距离

图为莆田神众木偶戏剧团演出

莆仙木偶戏是我国古老而珍贵的木偶戏剧种之一,由于木偶艺术流传的历史比莆仙戏早,因此称木偶戏为莆仙戏“戏兄”。据介绍,上辈人流传道当两场戏剧同时同台相碰时,莆仙戏必须让木偶“戏兄”先开锣,方能演出。

据1960年莆田县志编辑委员会编著的《莆田戏剧史》记载,木偶艺术在汉代传到古莆田。从所发掘的莆仙戏表演资料证明,莆仙戏表演是在傀儡戏的基础上形成的艺术。

现如今, 古老的莆仙戏发展态势良好,不仅过去就走出国门赴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演出,近年来再次走出国门让法国人“惊艳”。然而,有着莆仙戏“戏兄”之称的莆仙木偶戏却日趋没落。在莆仙戏已在申报”世遗“时,其”戏兄“才刚在莆田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公布。

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福建作为著名的“木偶之乡”,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枝木偶、皮影戏、弄线狮等传统木偶剧种,有着千年的流传。2006年,木偶戏也经国务院批准,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简易的舞台架子在空地一搭,简单的灯光和布帘一布置,莆仙木偶戏就便开始,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幕后木偶戏演唱艺人的说唱和提线操纵,还得配上几位乐师,一人掌鼓,一人掌锣,一人掌“唢呐”或“笛管”,再有一人拉”二胡“,这便使得台前木偶动作惟妙惟肖,和着悠扬的曲调,将莆仙木偶戏演绎得淋漓尽致。

今年已47岁的许淑阳是莆田神众木偶戏的负责人,因为对民族音乐的热情和多彩文化的喜爱,许淑阳从事木偶行业已有十余年头,当初的她选择木偶戏演绎的学习不仅是因为兴趣爱好,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其师傅的带领下,许淑阳对于莆仙木偶戏的热爱更加的深厚,在2013年1月组建了莆田市神众木偶剧团,该剧团至今已有莆仙成员11人,平均年龄60岁。

在2017年12月,由福建省文联、厦门市文联、福建省民协主办,厦门市民协承办举办的福建省“民间木偶戏展演大赛”中,该团凭借提线木偶戏《财丁贵》荣获铜奖。

莆仙木偶戏——探访民间剧团非遗文化零距离

莆仙木偶戏——探访民间剧团非遗文化零距离

莆仙木偶戏——探访民间剧团非遗文化零距离

许淑阳演绎现场

据了解,目前莆田的木偶戏剧团数目约有上百余个,其规模大小均不相同,多则十余人,少则四五人,但其主要都分布在莆田各乡镇村庄,各队伍的平均年龄也不相等,均在55岁左右。

这次刚从泉州学习回来不久的许淑阳准备加强队伍的艺术修养学习,同时,还将对剧团的设备和技艺进行提升,她希望,将来能够通过自己的演绎让木偶戏吸引更多人的喜欢,也希望能够通过更多木偶戏团的共同努力让莆仙木偶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重视。

“干这一行也很辛苦,收入也一般,同时艺人年纪越来越大,学艺的人越来越少了,再就是人们也都不爱看木偶戏了。”今早四点就演出的许淑阳说,目前很担心我们这门技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丢失,她曾希望能够找到年轻人肯吃苦愿意学习的进行传授,但是现在人人都要去满足生活的需求,很少有年轻人对其有兴趣能够来学习传承。木偶戏是莆田古文化的一种,还是希望能继承下去。

目前,莆仙木偶戏通常会因为宫庙里的菩萨生日,寻常人家的祝寿、新屋封顶、结婚、孩子出月、考大学等等一些情况进行演绎。再就是,一些人家遇事不顺,主人在神明前口谕许愿,求神明保佑,逢凶化吉,他日定演出柴头仔戏多少场。事后,主人必定对神明讲诚信,邀请木偶戏前来还愿,如数演出以娱神娱人,皆大欢喜。

莆仙木偶戏——探访民间剧团非遗文化零距离

莆仙木偶戏——探访民间剧团非遗文化零距离

莆田市神众木偶戏团乐师

莆仙木偶戏——探访民间剧团非遗文化零距离

莆田市神众木偶戏团乐师

莆仙木偶戏——探访民间剧团非遗文化零距离

莆田市神众木偶戏团乐师


手记

莆仙木偶戏虽在民间还分散着各类剧团,但对于其中的文化保护和艺术提升还需要更大的社会力量支持,在平常的生活演绎中难以保证原汁原味的莆仙木偶戏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了味,也难免会受到社会的影响而消弱了其艺术精华的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