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服飾 多姿多彩 風格獨特 形態有近幾百種

彝族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諾蘇、納蘇、羅武、米撒潑、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稱,總人口約萬857有豐富的內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彝族的服飾,多姿多彩,風格獨具,形態有近百種。歷史上,由於彝族支系眾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飾區別明顯,樣式各異,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琳琅滿目,各具特色。

彝族服飾特點彝族服飾 多姿多彩 風格獨特 形態有近幾百種

崇尚黑色、黃色、紅色,多為寬邊大袖右衽衣服。A三,在衣服胸襟、背肩袖口上挑繡天象、星雲、等自然圖案,還有動、植物等物米象花紋,表達了彝族人對大自然的崇敬和感激。

無論男女都喜歡著形似披風的“察爾瓦”羊毛批氈,作用:白天為衣,夜間為被。是彝族人必備之服。

婦女服飾特點彝族服飾 多姿多彩 風格獨特 形態有近幾百種

婦女上衣毛、棉、絲制、排襟、前襟、後項圈和袖口用綵線圖案花紋。領口周圍綴以金器、銀器、珠寶和玉器。有的飾以盤用彩色絲線纏繞,形狀各異頗具匠心。甘洛彝族女服中襟為多風采。聖乍地區的兔毛背心又別具一格,即在青底彩花的坎肩袖鑲上一圈雪白的兔毛,華美富麗。婦女多著百褶長裙,用寬布與窄布鑲嵌橫聯而成。童裙以紅、白色為主,或兒色相間,青年以紅、藍白色或紅藍白色相間為主,老年以青、藍色或青藍色相間為主。童裙裙短,一般為兩節,腰小擺大。成人為三節,上節為腰,中節直桶狀下節成細密格紋。長裙的特點在於下節的層層皺摺,所以俗稱“百褶裙”,以多褶為貴。舊時裙式長短與身份有關,黑彝女子長裙拖地行走時塵土飛揚,以示尊貴。所地地區羊毛裙質地柔厚高雅,中部桶狀窄長,紅色,下節藍色細褶均勻齊整,其下橫間以紅、白、黑細條紋,色調和諧,再下是青色,膝蓋處百褶四散,成喇叭狀。行則褶皺飾。腰際佩掛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飾各種紋樣,襯以不同包布縫金閃動,輕盈飄逸。彝族婦女以針筒、口弦和避邪用的獐牙、麝香上端開口,下綴五色飄帶,掛於左方腰際,實用又美觀。腕飾以金、銀、銅、玉、石質手鐲,戴金銀或石料鑲金銀馬鞍形、貓眼形戒指貴婦人還佩戴金、銀、銅質鏈、鎖、墜等頭、胸、背飾。

彝族男子特徵:彝族服飾 多姿多彩 風格獨特 形態有近幾百種

彝族成年男子會在頭頂挽一個似角

的髮髻,視其為天神的代表,能主宰禍福吉凶。所以神聖不可侵犯,任何人不得戲弄觸摸。

女童服飾特點彝族服飾 多姿多彩 風格獨特 形態有近幾百種

彝族女童蓄髮以後梳單辮垂直於腦後。八九歲時,將單辮盤於頭頂四周,辮尾綴以紅色棉線,辮上有時扣以弓形小木梳為飾。出嫁時則分流雙辮、交叉盤壓在頭帕上。如尚未出嫁而已達成年期者,亦可擇日分梳雙辮。至乍地區青年戴紅裡青面雙層繡花頭帕,依諾地區是一二米藍布折成數層頂於頭上。所地地區是一長條青布,花線扎邊,折戴頭上。三個地區都是生小孩後將帕換帽。聖乍、依諾地區換為荷葉形夾帽,所地地區技為竹架青布圓頂帽。也有用黑色長布纏頭的,布約3釐米寬,盤繞頭四周,盤出10釐米左右。突出愈大者愈貴,如過去黑彝貴族女子,不分成年與否、生育與否,均通用。女子未成年前,耳上常掛紅綠珠,大如豌豆,以鐵絲串四顆成串,長三四釐米,系紅色棉線穿於或戴紅色石質小圈,用線穿入圈中,分掛耳際。成年或梳雙辮時始戴耳環。耳環為珊瑚、銀泡、石料耳珠,玉、貝、銀耳牌,大都為圓星形。銀質或銅質的式樣較多。最普通的是三合式或四合式聯合花苞,中嵌料質紅豆舊時黑彝貴族女子常帶倒形花蒂式。下垂用銀絲編成的細帶五條每條尾端有圓墜,搖曳別緻。衣領是單獨的一條,不和上衣相連,綴有銀苞泡花,前面正中扣連處有一長方或梅花形領牌。

彝族服飾 多姿多彩 風格獨特 形態有近幾百種

涼山彝族頭飾的風格特點為女子戴頭帕,婚後戴帽。除這些整體外部特徵外,涼山彝族客支系由於居往的地理環境不”樣審美心理差異圖騰信仰不同,頭飾也不同,因而形成不同形制、風格和地域特徵的頭飾。涼山彝族頭飾一般以依諾、聖乍、所地三個方言區來劃分,至於有何區別,年輕族民已經說不太清,政府參與了上千年傳統的“火把節”選美活動後,各方言區、各支系把最美好的服飾借為我所用,大彝族服飾格調更加鮮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