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少見的農村五大老古董!有的價值連城,卻難覓蹤跡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跑向大城市打工,農村的發展也是大變樣。但是這四大老古董,曾經可是農村的象徵,現在越來越少。你覺得會是什麼呢?那就讓我們來看看參觀一下吧!

越來越少見的農村五大老古董!有的價值連城,卻難覓蹤跡

剝玉米機,是農村裡專門用來打玉米的。用手搖的人力剝玉米的機器,把玉米的大頭往機器裡一放,注意一定要朝下,手一用力使勁的搖,苞米粒就出來了。小時候這個東西可是十分的流行,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自動化慢慢普及了,現在是很少能見到這個東西了

越來越少見的農村五大老古董!有的價值連城,卻難覓蹤跡

搪瓷盆是喜慶的必備。一種用鐵做的臉盆,小編敢打包票,這個東西是家家戶戶人手一個。但是這個東西掉到地上,那聲音簡直是沒誰了,太過響亮。這種搪瓷盆,好處就是破了找人補。不過現在已經停產了,變成了收藏品。

越來越少見的農村五大老古董!有的價值連城,卻難覓蹤跡

織布機,是早期的人力織布的機器。使用方法用用足踩織機經線木棍,右手拿打緯木刀在打緊緯線,左手在作投緯引線的姿態。這種足蹬式腰機沒有機架,卷布軸的一端繫於腰間,雙足蹬住另一端的經軸並張緊織物,用分經棍將經紗按奇偶數分成兩層,用提綜杆提起經紗形成梭口,以骨針引緯,打緯刀打緯。腰機織造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採用了提綜杆、分經棍和打緯刀這三種。用這種機子做出來的布,做起來的衣裳是十分舒服的。但是本來織布機在農村裡就不是很常見,現在也更少了。如果保存的完好,一張織布機可以賣到十萬元的高價!

越來越少見的農村五大老古董!有的價值連城,卻難覓蹤跡

抽打陀螺,是我們兒時的玩意兒。大部分是用木頭製作的,然後用鞭子抽打它,使它轉動。這個是小時候經常用來小孩子的比賽,抽打的有技巧就會轉個好久,所以也算是孩子的一大樂趣。不過現在陀螺都變了,很少能看見小孩子再玩這種類型的木質陀螺了。

越來越少見的農村五大老古董!有的價值連城,卻難覓蹤跡

煤油燈,想必大家也不陌生。一個小燈絲,一小壺油,就能亮上一晚上。早期的農村裡電燈還沒有普及,煤油燈就是大家常用的照明工具。不過現在,通電技術的發展,家家戶戶都是各種白織燈節能燈,基本上沒有人再用了。

生活越來越進步了,老物件也越來越少了,逐漸被淘汰了。但是留點心意,可能就能有大收益呢!不知道各位看官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