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險情基本可以3秒做出處置 義烏開啓特種設備智慧監管新模式

“親愛的乘客,你好!為了你的安全請不要遮擋電梯門,謝謝合作!”乘客吳先生掃視了一眼電梯轎廂環境,發現轎廂內的多媒體顯示屏正發出語音提示,他下意識拿開了遮擋電梯門的手臂,感慨道:“反映速度真快,安全人性化!”

發生險情基本可以3秒做出處置 義烏開啟特種設備智慧監管新模式

這是發生在義烏佛堂鎮黨群服務中心乘用電梯智慧監管“1+3+2+X”新模式觀摩體驗現場的一幕,義烏市市場監管局佛堂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向觀摩人員展示了人員困梯應急處置演練和特種設備雙重預防機制PC操作及視頻遠程抽查演示。新模式的風險可控、操作便捷、處置高效、運轉流暢給在場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據瞭解,佛堂鎮現有特種設備1312臺套,涵蓋7大類,數量位居義烏各鎮區第1,其中電梯就有878臺,而佛堂市場監管所正式在崗人員才13人,平均每人需要監管100多臺設備,還不包括原先就需要承擔的“四品一械”、“重點產商品”、“知識產權”等監管職能,可謂是事多人少,安全風險責任大,人機矛盾突出。

為了全面提升佛堂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水平,進一步加快建設“智慧城市”的步伐,佛堂市場監管所主動對接“雲安達”物聯網公司,不斷探索進取,最終形成了“1+3+2+X”的特種設備智慧監管新模式,即以“雲安達”物聯網數據採集系統為基礎,建設一個應急指揮平臺、建立一支專業應急管理隊伍、建成一個手機APP終端,採用“三級應急預防機制”和“雙重管理預防機制”,實現多項安全管理和應急處置功能。

2018年8月以來,佛堂通過先行先試在轄區40臺電梯上安裝了物聯網系統。自實施“1+3+2+X”特種設備智慧監管新模式後,應急指揮中心接警18次,預防處置16起,應急救援2起,處置率100%,未發生一起人員傷亡事故,其中處置時間最短不到1分鐘,最長25分鐘。

尤其是8月8日晚上發生的17人困梯事故,在指揮中心工作人員的全過程語音心理輔導快速救援處置下,被救乘客情緒穩定未出現不良社會反應。事後8月11日同區間另一臺電梯在中午也出現困梯事故,佛堂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根據“大數據分析”發現以上兩起事故均由於高溫天氣設備使用頻率過高,電機過熱導致設備自動斷電修復引發的事故,隨即要求管理單位多開兩臺電梯,減輕設備運行壓力降低使用頻率,該區間設備安全運行隱患得以消除。

目前,特種設備智慧監管新模式不但經受住了考驗,也得到了轄區內寶龍、萬固、綠城、維也納酒店等企業的認可,初步達成了100餘臺電梯的安裝意向。

“這套工作機制實施後,有效地解決了工作人員少管理設備多的突出問題,工作人員只要打開手機APP就可以看到監管電梯的實時運行狀況和設備性能健康狀況,如果有險情發生基本可以在3秒做出快速處置,30分鐘解決問題。” 佛堂市場監督管理所相關負責人說,以前大家都擔心的專業問題變得相對簡單,設備安全運行問題基本可控,監察人員甚至可以在辦公室遠程下達檢查指令,設備使用單位通過PC端或手機APP“一次都不跑”,就可以在現場發照片上傳檢查結果,監察人員再通過設備使用單位手機鏡頭複查設備情況,無論是監察手段和行政效能都得到了顯著提升。下一步,該所還將這一長效管理工作機制在其它設備上嘗試應用,讓佛堂鎮特種設備監察工作全面開啟智慧監管新模式。

浙中新報記者 王旭航 通訊員 駱向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