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最初也不會打仗,17歲小侍衛教他一招,李世民從此屢戰屢勝

古代有一個詞語“聖人”,是普通人對那些才能出眾、德行高潔的傑出人士的尊稱。什麼樣的人才配得上“聖人”二字?《論語》解釋說:“夫聖人之所以為聖者,以其生而知之也”,也就是聖人必須是天賦異稟,生來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顯然是一種故弄玄虛、違背事實的說法。再傑出的聖人,剛生下來時也是個混沌矇昧的娃娃,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

所以後世理學家朱熹就委婉地提出異議說:“生而知之者,義理耳。若夫禮樂名物、古今事變,亦必待學而後,有以驗其行事之實。”朱熹的話還算比較貼合實際情況,人的知識技能、德行品格,基本都要靠後天成長過程中慢慢學習積累。古往今來能成就一番事業的賢人志士,都是靠在成長過程中摸索學習,最終才能練就一身出眾的文才武略。

李世民最初也不會打仗,17歲小侍衛教他一招,李世民從此屢戰屢勝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李世民文治武功千古罕見,南征北戰掃滅群雄,選賢任能開創貞觀盛世,在古代皇帝中屬於出類拔萃之輩。但這一切都與他善於學習、從諫如流的性格密不可分。他的軍事才能的提高與成熟,就鮮明地體現出這個特點。

李世民最初也不會打仗,17歲小侍衛教他一招,李世民從此屢戰屢勝

李世民出身世代官宦貴族之家,他的祖上幾代人,都在西魏、北周、隋朝擔任過太尉、上柱國等高級武職,他的父親李淵擔任隋朝太原留守,襲封唐國公。良好的家世背景,使得李世民從小就獲得了很好的教育與薰陶。然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成為文武全才的一代帝王,這些都遠遠不夠。

李世民最初也不會打仗,17歲小侍衛教他一招,李世民從此屢戰屢勝

《舊唐書》記載,李世民年輕時“玄鑑深遠,臨機果斷,不拘小節,時人莫能測”,“發跡多奇,聰明神武”,貌似一個天才軍事家,可惜這只是史學家的溢美之辭。李世民最初也不怎麼會打仗。他的軍事生涯剛開始,殘酷無情的現實,馬上讓小李子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武德元年,新生的唐朝和隴西軍閥薛舉發生戰爭。《舊唐書》記載,薛舉“驍武絕倫,雄於邊朔”,善於用兵實力雄厚,是唐朝勁敵。李淵對自己的寶貝兒子李世民信心滿滿,讓他出兵掛帥迎戰薛舉。

結果在淺水塬大戰中,初出茅廬的李世民大敗虧輸,唐軍傷亡慘重,“死者十五六,大將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皆陷於陣”,唐軍聞風喪膽大敗而逃。更為危險的是,薛舉一度要乘勝追擊直搗長安,徹底滅掉唐朝,結果因為突然生病未能如願,不然李世民就給唐朝捅了大簍子。後世史學家給李世民曲意掩飾,聲稱是李世民生病,部將不聽號令擅自出戰才導致失敗,這明顯是委過於人,唐朝軍隊並非山賊草寇烏合之眾,軍令如山、號令嚴明是基本常識,武將違抗軍令擅自出戰,可能性幾乎為零。

李世民最初也不會打仗,17歲小侍衛教他一招,李世民從此屢戰屢勝

好在李世民運氣不錯,難纏的對手薛舉自己病死,他兒子薛仁杲殘暴嗜殺不得人心,最終被李世民消滅,好歹挽回了面子。但李世民從此心有餘悸,不再那麼自信。武德二年,大軍閥劉武周、宋金剛攻佔山西,“兵鋒甚銳,關中震駭”。李世民奉命帶兵出征,在柏壁與劉武周對峙。

《舊唐書》記載,“太宗登玉壁城望賊”,李世民站在城頭放眼一看,但見敵軍漫山遍野,旌旗在望,鼓角相聞,未免有些心虛不知所措,於是對部下眾將說:“賊恃其眾來邀我戰,汝謂如何?”敵軍人馬眾多前來挑戰,我方如何應對?

李世民最初也不會打仗,17歲小侍衛教他一招,李世民從此屢戰屢勝

結果部下們沒一個吭聲的,都知道劉武周不好對付,劉武周手下的宋金剛等都是一時名將,誰也不知如何應對。李世民身邊的千牛備身李道宗,當時年方十七歲。千牛備身,《通典》記載,其職能是“千牛備身掌執御刀宿衛侍從”,是皇族的侍衛。李道宗“頗好學,敬慕賢士”,小小年紀卻有膽有識,他慨然答道:“群賊乘勝,其鋒不可當,易以計屈,難與力競”。唐軍要想取勝,必須“深壁高壘,以挫其鋒”,同時出兵騷擾切斷敵軍後勤供應,待到敵軍“糧運致竭,自當離散”,士氣低落之時,唐軍再一鼓作氣出擊,必能破敵。

李世民最初也不會打仗,17歲小侍衛教他一招,李世民從此屢戰屢勝

李世民對小侍衛李道宗的話暗自佩服,但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趕緊說:“汝意暗與我合。”咱兩人想到一塊了。結果李世民就按李道宗教他的這一招,避敵鋒芒,堅壁清野,不久之後劉武周“賊果食盡夜遁”,李世民指揮唐軍及時出擊,“追及介州,一戰滅之”。

李世民最初也不會打仗,17歲小侍衛教他一招,李世民從此屢戰屢勝

李世民嚐到了甜頭,把李道宗這一招當成壓箱底兒的殺手鐧,一到大戰之時就如法炮製,屢試不爽,屢戰屢勝,整整用了半輩子。每逢大敵當前,李世民幾乎都會先來個避敵銳氣,拒險固守,“堅營蓄銳以挫其鋒”,打持久戰,同時出兵襲擾敵軍糧道,待到敵軍飢疲沮喪再一鼓而下,成為極其鮮明的用兵特色。

李世民最初也不會打仗,17歲小侍衛教他一招,李世民從此屢戰屢勝

他與王世充交戰時,下令部下不要強攻硬打,而應等到“世充糧盡,內外離心,我當不勞攻擊,坐收其敝”。他與竇建德進行虎牢關之戰時,下令“我按兵不出,彼乃氣衰,必將自退,追而擊之,無往不克”。竇建德軍果然“留屯累月,將士思歸”,李世民再派王君廓切斷其糧道,一戰擊滅竇建德。平定劉黑闥之戰時,李世民更是把這一招用到極致。因劉黑闥驍勇善戰,“太宗堅壁不應,以挫其鋒”,雙方對峙“相持兩月”,同時“分遣奇兵,斷其糧道”,最終大破劉黑闥。李世民的善於學習的能力之強,由此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