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在躁動夏天中此間少年的愛

在中國這樣傳統的思想根深蒂固的國家,婚姻,生育,家庭大約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因此人們對於同性戀從古至今都是非常保守的態度,認為愛上一個同性很難理解,其實愛根本不用區分性別的。一部同性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在豆瓣上刷出了9.2的高分。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在躁動夏天中此間少年的愛

故事從意大利維埃拉的一個夏天開始,一個年輕的美國留學生奧利弗來到當地一位教授家居住了短短的六個星期。男主艾利歐是教授的兒子,對於奧利弗的到訪是極其不樂意,因為他不僅要讓出自己的房間,還要與別人共用一個廁所。所以一直對待奧利弗十分冷淡,然而奧利弗動不動喜歡使用“Later”來調侃艾利歐的時候,他開始越來越關注這個留學生,內心開始有了一絲絲的改變。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在躁動夏天中此間少年的愛

他們有了第一次的“無意”的觸碰,第一次身體的接觸,第一次的泳池邊的“約會”。其實艾利歐的內心早已經喜歡上了他,他偷偷的撫摸他的衣褲,偷偷的躺在他的床上。這個面部表情不多的男孩子最終忍不住了,在廣場上吐訴出自己內心的愛意,在池塘邊第一次的親吻,得到了對方的回應,原來他並非單相思,奧利弗也早就喜歡上了他,最終他們成功的佔據了對方,真正的在了一起。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在躁動夏天中此間少年的愛

然而美好的時間總是短暫,奧利弗最終要回去,在分別之際他們兩人一同逛遍城市中的大街小巷以及山川遍野,本以為結局會很美好,然而現實總是殘酷,在奧利弗回去後,和一個他不愛的女人結了婚。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在躁動夏天中此間少年的愛

電影中通過夏天這種季節的存在,為他們兩人的愛埋下了深深地鋪墊,環境是閒適的,人心卻是躁動的,夏天給人的感覺是永不停息的。在這樣的情境下讓電影的氛圍營造了出來,在那個年代中也為他們最後的愛情的破沒達成了一種完美解釋。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在躁動夏天中此間少年的愛

電影中這位父親有一段話應該值得人們去思考,他說道:“你有過一段很美好的友誼,也許超越了友誼,在我看來多數父母會希望這一切煙消雲散,祈禱他們的孩子就此放手,但是我不是這樣的父母。為了快速癒合,我們從自己身上剝奪了太多的東西,我們所能給予的便越來越少,但是為了讓自己不要有感覺而不去感覺,多麼浪費。”很多同性戀者生活在當今這樣的時代,他們不得不去偽裝自己的內心,因為他們怕!他們懼怕他人異樣的眼光,懼怕父母失望的嘆息,懼怕七大姑八大姨們閒言碎語的襲擊,不得不隱藏自己的性取向,與一個自己完全不愛的異性生活在一起,完成傳宗接代的“偉大使命”。有些父母甚至認為同性戀是種病,該去治療,當你向世界宣告你出櫃的那一瞬間就等同於和全世界為敵了。彷彿如電影中所述:“我也許曾經接近,但我從來沒有擁有你們所擁有的,總有些什麼阻礙我,或是擋在我面前。”一個過來人對於自己孩子由衷的告誡,那麼到底什麼在阻礙著他呢?!呵,便是這整個世界罷了。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在躁動夏天中此間少年的愛

對於愛,我們應該區分性別嗎?在這樣物質的年代中,如果可以找的到一個真正你愛的人在一起,那麼我們為何要去斤斤計較性別呢?人活著只有一輩子,遇到自己真愛的機會是幾十億分之一,活著是為了自己而不為了他人,痛痛快快是一輩子,唉聲嘆氣也是一輩子,但是我們只有一輩子啊!為了你所顧忌的臉面而放棄自己的愛,是多麼愚蠢又可笑啊。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在躁動夏天中此間少年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