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如房间毒人,滴滴索命,大企业真的失去了敬畏心?

网络时代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从来不缺话题。

而最大的缺点也在于,话题太多,而遗忘太快。

1

2018年8月24日,乐清发生一起顺风车谋杀案,20岁的赵某在乘坐顺风车出行的时候被司机钟某强奸杀害。而这,并不是滴滴顺风车第一次出事。就在今年的5月5日,21岁的空姐遇害,凶手也是她乘坐的滴滴顺风车司机。当时的网络上也是一片轩然大波,滴滴顺风车因此下架整改,随后上架。

自如房间毒人,滴滴索命,大企业真的失去了敬畏心?

不得不说,滴滴顺风车是有原罪的。它的原罪就在于过分强调社交,保护司机隐私,却不注重保护乘客的个人信息。

自如房间毒人,滴滴索命,大企业真的失去了敬畏心?

-网上爆出的滴滴司机对用户的评价-

在空姐案之前,滴滴司机不仅可以查看乘客的个人信息,还能对乘客的身材样貌随意品评。而空姐案之后,滴滴虽对此进行了整改,将乘客信息改为默认关闭,头像更为系统默认图片,但持续时间并不长久。在此时热度过去之后,滴滴平台又悄悄再次开放了这一设置,乘客头像再次改回了真实头像。除此安全隐患之外,被网友指责最多的,还有滴滴顺风车强调的社交理念。

自如房间毒人,滴滴索命,大企业真的失去了敬畏心?


当一款本应该以安全为己任的产品被开放社交的功能时候,这款产品本就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纯粹。2015年滴滴进入顺风车市场的时候,主打的理念还是公益、互助的。而当市场份额越来越大,顺风车前景越来越好的时候,滴滴顺风车改变了自己的产品策略。

为了让顺风车迅速壮大并产生盈利,滴滴改变了顺风车原有的理念,甚至扭曲了“顺风”二字的原意,以社交的噱头吸引了一大批男性顺风车司机,顺风车由此迅速壮大起来。结果却是我们看到的,车主鱼龙混杂,平台监管松懈,以致命案频生。

自如房间毒人,滴滴索命,大企业真的失去了敬畏心?

-滴滴顺风车的情人节活动-

本以方便、互助为存在意义的顺风车,却变成了强调空间私密、两性社交的“杀人车”,滴滴走上大企的路上,丢了初心。

2

9月1日,一篇《阿里P7员工得白血病身故,生前租了自如甲醛房》的文章刷爆网络。文中入职阿里半年的王先生在入职前的体检中情况一切正常,而在入住自如旗下出租房2个月后,却罹患急性白血病身亡。王先生去世后,其妻子委托权威检测机构对自如的租房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甲醛超标。

自如房间毒人,滴滴索命,大企业真的失去了敬畏心?

-央视网对此事的报导-

而在王先生的妻子在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后,自如并没有表达任何歉意,也没有表示会配合调查,反而给王先生的妻子发送了一条冷冰冰的短信——“您已经没有了履约能力,现解除合同。”

而且就在今天,自如还在其官方公众号推送了一篇“甲醛科普文”,似乎急于撇清关系。

自如房间毒人,滴滴索命,大企业真的失去了敬畏心?

-网络上爆出的图片-

赵老师知道,王先生的去世是否与自如的甲醛房有必然的联系,这一点还需再议。但在面临人命关天的大事之时,一家有一定知名度的大企业却并没有拿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而表现出如此轻慢的态度。这样的做法,还是让赵老师觉得汗颜。

自如房间毒人,滴滴索命,大企业真的失去了敬畏心?

自如成立于2011年,本是链家旗下发展的内部创业平台,其最初的理念也是依托o2o,为人们提供自由、优质的生活,让租房更方便、快捷。其后的7年里,自如迅速发展,获得了40亿元的融资,市值200亿元,管理房源70万间,用户超百万,员工规模近5000人,几乎占据了租房市场的半壁江山。

而在这样急速发展的背后,自如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不只是甲醛超标,虚假租赁,还有炒作推高房租价格等违规操作。至今在知乎搜索“自如”相关内容,几乎全是负面信息。

自如房间毒人,滴滴索命,大企业真的失去了敬畏心?


3

滴滴出事后,其创始人柳青、程维在道歉信中这样写道:

自如房间毒人,滴滴索命,大企业真的失去了敬畏心?

“六年前出发的时候,我们坚定地认为可以用科技的力量让出行更美好,但经历的悲剧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缺乏敬畏之心的。因为我们的无知自大,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我们知道,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好胜心盖过了初心。在短短几年里,我们靠着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的力量一路狂奔,来证明自己。但是今天,在逝去的生命面前,这一切虚名都失去了意义。很多同事开始动摇,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在做正确的事,全公司开始深刻检视甚至质疑我们的价值观是不是正确的。大家陷入了自我审视、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情绪中。

......

正如这封道歉信中所说,滴滴和自如,在靠着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力量一路狂奔的时候,已经失去了敬畏之心。

在狂飙猛进中不断增长的数字蒙住了他们的眼睛,也带走了他们的初心。

在利益面前,企业丢失了底线。

而最可悲的是,对他们怀抱着信任的客户,已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4

滴滴事件已经过去了两个星期,自如还在热头,然而在这样信息爆炸的时代,它们又会在人们心中停留多久呢?

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活还是要过,该打车还是得打车,该租房还是得租房,而经历过这些风波后的企业,以后是否会有所改变呢?赵老师不敢妄言。

只能时刻提醒自己,在这资本主义的洪流之中,

不要丢失最初的那颗敬畏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