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得分王”到“送分王”,李盈莹的问题出在哪?

联赛得分王、扣球王、发球王、非自由人防守王——李盈莹,仅仅一周时间,代表中国女排打了四场球,打得一场比一场差,昨天晚上的比赛对中国女排8年没有输过的波兰,至少有13个主动失误,硬生生打成了一个“送分王”。

对于一名18岁的运动员,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应该静下心来,慢慢地帮她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

从“得分王”到“送分王”,李盈莹的问题出在哪?

首先,必须肯定李盈莹的能力。她的第一场比赛打得较好,昨天对波兰的第一局也打得较好,她不是李静。这是我们帮助李盈莹成长的总基调,不能怀疑,不能变。

其次,心理问题只是一方面。很多人分析,李盈莹第一次入选中国女排,成为郎平的培养对象,三场比赛没下火线,只有一场比赛稍微休息了几分钟,太想打好,想法太多,从而发挥失常。这只是一方面。

过分强调李盈莹的心理问题,只会掩盖更重要的问题,于李盈莹的成长不利。

李盈莹第一次打联赛,从小组赛到决赛,心理十分稳定。哪怕是在决赛最艰苦的、最具决定性的时候,李盈莹都没有丝毫手软,她上赛季拿了全运会、锦标赛与联赛3个冠军,心理问题不可能是李盈莹的弱项。再说,打这么一场无关紧要的商业比赛,有什么很多心理问题的?

所以,李盈莹的主要问题,还在自身打法与国际比赛不相适应

的问题。

从“得分王”到“送分王”,李盈莹的问题出在哪?

李盈莹长期在天津队训练比赛成长,非常适应天津队的打法与中国女排超级联赛的打法,但她第一次出国比赛,突然加入一支与天津队打法完全不同的队伍,打与联赛完全不同的对手,无所适从。

一是一传能力不适应国际比赛。国内没有这么多发球神乎其技的队员,李盈莹在天津队也不接一传,所以,李盈莹初上国际赛场,肯定受困于一传。

二是一传与进攻的衔接不适应。正如郎平说的一样,国内联赛没有一支队伍是打快的,中国女排还是有快的意识,对手也有不少队伍走的打快的路子,李盈莹用在国内赛场、在天津队熟悉的打法来打,明显不在一个调子上。

三是不适应高拦网。李盈莹扣球时,见多了国内赛场的拦网高度,一到国际赛场,哇,那边拦网手怎么这么高,球就不知往哪里扣了。

从“得分王”到“送分王”,李盈莹的问题出在哪?

那为什么朱婷、袁心玥、张常宁们在国家队就没有遇到这个问题呢?

一方面是因为朱袁张进国家队时,在联赛没打出个什么名堂来,她们身上没有国内联赛打法的定式限制

另一方面是因为朱袁张在国字号队伍里(国青队或国家队)训练时间较长,而李盈莹第一次进国家队,仅仅训练一个月。

概括起来就是,李盈莹因为太熟悉、太习惯天津队、国内联赛的打法了,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与思维定式,初次走上国际赛场,面对并不熟悉的国家队友和对手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拦网,更强的发球,出现很大不适应,从而而产生技术发挥失常,进而导致心理崩溃。

从“得分王”到“送分王”,李盈莹的问题出在哪?

就如你是南方一名力大无穷的汉子,在南方吃米饭几十年,初到北方吃不惯馒头,整天走路都没力气,且十分烦躁。并不是说你这个汉子不行,也不是说南方的米饭更营养,北方的馒头不好吃,仅仅是因为——不适应

而一个没吃过几年米饭的小朋友,到北方吃馒头,好像影响不大,这个比如袁心玥。而另一个什么都能吃的汉子,不管是南方米饭,还是北方馒头都吃得津津有味,影响也不大,这个比如朱婷。

从“得分王”到“送分王”,李盈莹的问题出在哪?

因此,李盈莹在中国女排国家队的成长,是一个适应过程,并不能急。

当然,经过郎平一批,经过了一场无法再烂的比赛之后,李盈莹今天晚上比赛的心态更好摆。好的心态能促进技术的发挥,说不定,李盈莹很快就从泥泞里走了出来,也未为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