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原縣:聚焦產業扶貧 百姓唱起幸福歌

□姜春水 李文全 徐暢 本報記者 孫丹秋

湯原縣:聚焦產業扶貧 百姓唱起幸福歌

亮子河林場民俗接待中心

湯原縣:聚焦產業扶貧 百姓唱起幸福歌

圖一

湯原縣:聚焦產業扶貧 百姓唱起幸福歌

圖二

湯原縣:聚焦產業扶貧 百姓唱起幸福歌

圖三

湯原縣:聚焦產業扶貧 百姓唱起幸福歌

圖四

湯原縣:聚焦產業扶貧 百姓唱起幸福歌

圖五

湯原縣:聚焦產業扶貧 百姓唱起幸福歌

圖六

湯原縣:聚焦產業扶貧 百姓唱起幸福歌

圖七

湯原縣:聚焦產業扶貧 百姓唱起幸福歌

圖八

湯原縣:聚焦產業扶貧 百姓唱起幸福歌

圖九

湯原縣:聚焦產業扶貧 百姓唱起幸福歌

圖十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向脫貧發起總攻、與貧困展開決戰的號角。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湯原縣聚焦產業扶貧,在食用菌產業、農業循環經濟、金融扶貧、鄉村旅遊四個方面做足文章,確保實現全縣如期摘掉“貧困帽”。

A 食用菌“孕育”致富新夢想

湯原縣堅持因地制宜、規劃引領,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通過有步驟、有重點地加快轉變食用菌產業發展方式,著力構建了以黑木耳為主,靈芝、蘑菇等品種為輔的“一主多輔”食用菌產業發展集群,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產業脫貧和農民持續增收。

近日,記者再次走訪了湯原縣香蘭鎮新建村貧困戶盧建民家,低矮破舊的小土房不見了,映入眼簾的是兩間寬敞明亮的彩鋼房,在陽光的照耀下,溫暖人心。雖然剛剛結束今年的木耳種植,夫妻倆依然忙得不亦樂乎,屋裡屋外收拾整理著,一切都是那樣井然有序。對明年的種植想法,她和丈夫不時地商量著。今年種木耳賺了56000元,是對他們最好的回饋。“明年還種嗎?”“一定得種,今年收益這麼好,明年肯定會更好!”盧建民的回答響亮而又堅定。

盧建民的脫貧之路是整個新建村脫貧攻堅的縮影。2016年,新建村的包扶單位省人社廳為該村爭取了項目資金200萬元,村集體自籌80萬元,建設了擁有38棟智能型木耳大棚的黑木耳產業園區,通過發展黑木耳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經村兩委研究決定,採取貧困戶優先承包村集體大棚的方式生產經營。經過協調,為19戶貧困戶辦理了貧困貸款95萬元進行木耳種植,每棟大棚帶動2—3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務工,每人可增收3500餘元,貧困戶每棟大棚可收入2萬元左右,實現當年脫貧。

湯原縣在食用菌新品種種植上進行積極探索,促使食用菌品種由“一耳獨秀”向菇類、靈芝等食藥用菌全面發展。在亮子奔騰有機木耳園區、大健康菌業園區、波巴布富硒基地試種了玉木耳、滑子菇、大球蓋菇、猴頭菇及靈芝藥用菌等,經濟效益突出,並探索抗病、抗逆性等方面適宜在本地區栽培的新品種。同時對全縣10個鄉鎮8個國有林場及農牧三場食用菌栽培區進行入戶技術指導,讓更多貧困戶從中受益。

截至目前,全縣共發展菌類種植專業合作社30個,食用菌生產大棚達到2005棟,栽培食用菌1.6億袋,帶動386戶679名貧困人口實現增收。

B “牛經濟”讓百姓“牛”起來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提高湯原縣農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希望所在。湯原縣緊緊圍繞“農業強縣”的發展戰略,不斷調整種植結構,啟動實施了種養加結合農業循環經濟,讓百姓因此“牛”起來。

在湯原縣振興鄉金渠育肥牛養殖合作社裡,放眼望去,一卷卷打包好的稻草“變廢為寶”,成為肉牛全年的食糧。

湯原縣在去年建設的6個肉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0個循環單元)基礎上,2017年,全縣“兩牛一豬一禽”養殖循環單元發展到100個,可保證3萬畝有機水稻種植所需的有機肥。到2020年,“兩牛一豬一禽”養殖循環單元發展到400個,至少可保證24萬畝有機水稻種植所需的有機肥,實現農田水利設施、農機作業與養殖產業科學配套,形成自然循環農業。通過協調已建或擬建的養殖循環與種植合作社或種植大戶合作配套,目前配套種植合作社15個、種植大戶4個,種植面積達到12000畝。

資金投入方面,在去年縣財政劃撥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扶持農業循環經濟建設基礎上,今年縣財政在全縣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上又投入資金3500萬元,用於肉牛養殖場建設、機械購置、益生菌使用等各項補貼。

縣裡給了農業循環經濟很多資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同時這些合作社也反哺於貧困戶。每個貧困戶在合作社幹活一天能掙120元,一年下來能收入4000—5000元。同時,100戶貧困戶用扶貧貸款在合作社入股,採取收取租金再發紅利的方式,帶動514戶貧困戶戶均增收3500元。

C 金融扶貧助老鄉奔向小康

湯原縣圍繞貧困戶增收這一核心,堅持“輸血”、“造血”並重,創新金融扶貧方式,探索機制體制,強化產業支撐,尋找最佳契合點,激活上級金融政策,真正實現貧困戶如期脫貧。

湯原縣為解決龍頭企業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資金困難,以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利益鏈接的方式,開展金融產業扶貧工作。制定了《湯原縣金融產業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加大對新建蔬菜、食用菌大棚、冷庫、保鮮庫等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政策性貸款扶持。

在湯原縣竹簾鎮新發村新發大鵝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吳炳生帶領全村39戶貧困戶藉助金融扶貧貸款195萬元帶資入社發展養殖,今年養殖大鵝發展到11萬隻,純收入達200萬元。竹簾鎮共有115戶貧困戶辦理了金融扶貧貸款,百姓唱起了致富歌。

去年10月,湯原縣利用中國人民銀行扶貧再貸款政策,爭取到了我省第一筆1億元扶貧再貸款資金,激發貧困群眾自主創業熱情。為加快扶貧貸款投放效率,湯原縣農村信用聯社各基層網點開設金融扶貧專項窗口,加班加點投放扶貧貸款,確保扶貧貸款及時投放。僅11月26日一天就投放扶貧貸款239筆,金額1195萬元。截至目前,全縣累計發放金融扶貧貸款1.6億元。

D 鄉村旅遊變為“美麗經濟”

湯原縣大力開展鄉村旅遊,發展民宿經濟,為增加貧困人口收入,拉動區域經濟發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金山銀山”正向我們走來。

湯原縣按照2017年“美麗鄉村建設方案”工作部署,全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大力發展民宿經濟,打造京撫公路、湯亮公路沿線上的金星村、北向陽村、北靠山村、竹青村、香山村、腰營林場、亮子河林場等8個村為重點的百里景觀長廊。在旅遊村建設工作中,以發展民宿經濟為依託,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高標準打造,對民宿旅館餐廳規範化建設。目前,對全縣8個旅遊村建設工作,政府投入建設資金5200萬元,旅遊公司投入建設資金6500萬元,合計投入建設資金1.17億元。

置身於1905年建屯併成為黑龍江東部地區紅色抗聯發源地之一的北靠山村,一條由1200延長米浮雕牆組成的歷史文化長廊,一面牆刻下了紅色抗聯文化,一面牆展現了新農村生活的巨大變化。“發展觀光、餐飲、住宿、採摘等鄉村旅遊業,照這樣下去,一兩年全村人均收入就能到2萬元。”村黨支部書記裴志偉說。

湯原縣政府出臺了《關於印發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扶持辦法》的通知,在旅遊村建設和發展民宿旅遊工作中,引進旅遊公司(國際方圓旅遊公司)專業化運營,規範化操作。在民宿旅館和餐飲農家樂建設資金投入上,採取政府與企業共同出資建設,即遵循政府負責房蓋、門窗、牆面、庭院建設,企業負責室內改造建設。在收入分配上,農民、企業、政府按不同比例分配。農民以房屋入股形式提供房屋的,按15%參與利潤分配,以房屋租賃形式提供房屋的,每年租賃費5000元—7000元,合同由企業與農民直接簽訂,一簽10年,租金由企業一次性支付。共同投資方政府,按20%參與利潤分配。企業(旅遊公司)採取自主經營模式,專業化管理,規範化操作,吸納提供房屋的農民和貧困人口在公司就業。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湯原縣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為遵循,再出發,聚焦產業扶貧,堅持精準施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圖一:湯原縣委書記付慧華深入食用菌企業調研。

圖二:湯原縣縣長徐鳳軍(右一)到秸稈打包現場調研。

圖三:湯原食用菌產業助力精準扶貧。

圖四:掛袋木耳生產基地。

圖五:工人加班加點生產菌包。

圖六:金渠肉牛養殖場。

圖七:利用機械進行稻草打包。

圖八:發酵打包秸稈。

圖九:建設中的北靠山村民宿旅館小院。

圖十:北靠山村浮雕牆。

內容來源:《黑龍江經濟報》 12月6日頭版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