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打造規範執法「升級版」

聲音|打造規範執法“升級版”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

作為踐行法治的前沿和服務群眾的窗口,公安交管部門執法水平的高低、執法質量的優劣,直接關乎公安隊伍乃至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關乎全面依法治國給人民群眾帶來的獲得感。正因如此,推進執法規範化建設,是公安交管部門必須作答的時代課題。

法治中國的腳步未曾停歇。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公安交管部門堅持不懈地狠抓執法規範化建設,在法治理念、運行機制、執法能力、監督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執法公信力和群眾口碑顯著提升,湧現出“上海交警教科書執法”等一批範例,成為法治公安建設的突出亮色。

當然,也要看到,與新時代下的新任務、法治建設的新要求、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相對照,公安交管執法規範化建設仍然在路上,需要繼續堅持法治化、正規化、專業化方向,著力打造規範執法“升級版”。

外部執法環境的變化,給公安交管執法帶來極大挑戰。

一方面,群眾法治意識不斷增強,不僅希望交警嚴格依法開展執法工作,而且對執法的文明、規範程度有了更高預期;另一方面,部分群眾對法治的認知仍存偏差,認為警察是萬能的,特別是交警作為路面見警率最高的警種,也會成為求助率最高的對象。

一些職權之外的事情得不到滿足,群眾的不滿情緒也會指向交警,久而久之難免產生負面效應。同時,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新媒體時代,當“在鏡頭下執法”正在成為常態,任何執法環節的瑕疵都可能會被放大,甚至引發輿情事件,影響和諧警民關係。

交警隊伍自身的短板,也成為提升執法能力的掣肘。

例如,重經驗而輕程序,不能嚴格按程序執法辦案;重執法而輕教育,不講究執法效果;行使自由裁量權較為隨意,執法方式比較簡單,執法用語不規範等問題,在一些地方還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此外,一線交警長期處於超負荷工作、疲於應付狀態,身心疲憊難以得到緩解,在執勤執法中會不自覺地出現生硬、冷淡、不積極現象,也影響和制約著執法規範化建設的深入推進。

理念變革,方能開啟廣闊天地。樹立法治觀念,是規範執法的正確開啟方式。

在學法用法的過程中,尤其要強化規則意識、程序意識、證據意識,堅決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堅持為民宗旨,是規範執法的核心要義。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法理念,體現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要帶著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去執法,認真傾聽群眾訴求,把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執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強化責任意識,是規範執法的堅實保障。人民賦予的每一項執法權力,都是沉甸甸的責任;每一次規範執法,也正是在履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莊嚴承諾。

制度給力,才能管住任性的權力。

“權力之籠”的嚴密程度,取決於制度和機制的完善程度。近年來,著眼於完善執法權力運行機制,已有一系列相關法規及細則出臺,推動公安交管執法制度體系更加完備。

下一步著力點,就是在細處下功夫,進一步健全執法工作的程序和實體規範,進一步優化勤務安排、執法考評和考核激勵機制,進一步搭建全覆蓋的執法監督機制,在解決現階段執法突出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前瞻性制度設計,確保各項執法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剛柔並濟,法治將更加深入人心。

法律有著剛性底線,法治權威不可侵犯。針對近年來暴力抗法、謾罵或襲擊交警等時有發生的現象,必須出硬拳、真招,堅決依法懲處,形成正向效應。近日,公安部就《公安機關維護民警執法權威工作規定》(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就傳遞出這方面的清晰信號。

與此同時,執法工作也應當向著更加人性化的目標邁進,在“柔”中體現出執法藝術,讓執法對象心服口服,讓公眾更加理解支持,讓更多優秀執法案例成為生動的法治公開課,在潛移默化中傳播法治理念,在良性循環中重塑良好執法環境。

實現美好願景,惟有實幹篤行。

努力適應全面依法治國對公安執法的新要求,積極破解公安交管執法難題,將執法規範化建設持之以恆地抓下去,以嚴格規範公正文明的執法,使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這是法之本義,也是民之所願。

作者 | 鄒偉

來源 | 《汽車與安全》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