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年銷20萬微車老大,如今虧損50億,淪爲生產零部件

提到微車,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五菱宏光,滿大街都能看到這個品牌。可是大家知道嗎?在十年前,最牛的微車不是五菱宏光,而是哈飛。這是一家有國字號做背景的汽車企業,以松花江車牌的微型客車打進市場,年銷量突破十萬輛。

當年的年銷20萬微車老大,如今虧損50億,淪為生產零部件


可是哈飛企業並不滿足於生產微車,賺錢之後開拓轎車市場。在2001年,引進韓國技術,又與三菱合作,推出了全新的轎車。取得的成果也不錯,比如哈飛路寶以及賽豹都取得了大獎,將哈飛推向來的發展的巔峰。令人遺憾的是,這家車企並沒有風光多久,到了2009年,發展勢頭急轉直下。

當年的年銷20萬微車老大,如今虧損50億,淪為生產零部件


在2009年,哈飛汽車一年的銷量在20萬輛以上,可是到了2010年,銷量下降了將近2萬輛,從此下滑越來越嚴重。到了2013年,每年只能賣出兩萬多輛。五年的時間裡,令哈飛汽車的銷量快速下降,基本屬於停產狀態。

當年的年銷20萬微車老大,如今虧損50億,淪為生產零部件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哈飛的遭遇與長安集團有著直接聯繫。2015年,長安收購哈飛的生產基地,進行了升級改造。從此之後,哈飛便沒有了像樣的車型,成為了長安的零部件生產地。儘管長安給了哈飛一些資源,將悅翔V3送到哈飛生產,想減少虧損。甚至裁員、停止研發等等,都沒有令哈飛起死回生。

當年的年銷20萬微車老大,如今虧損50億,淪為生產零部件


哈飛沒有在發展的洪流中站穩腳跟。自主創新能力差,也不懂得把握時機。哈飛曾經出產過轎車,但是重心依然放在微型客車上,導致沒有進一步去發展轎車。沒想到,微車市場縮水,轎車市場成為了主要發展的趨勢。後來被五菱與東風趕超,肯定沒有太好的發展。

從哈飛的發展再到失敗,讓我國更多的汽車企業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現如今,吉利、長城等自主品牌紛紛加大自主研發的力度,擺脫抄襲等形象,完全可以與合資品牌一較高下。想一想,如果當年的哈飛有這樣的覺悟,是不是不至於早早退出市場呢?

當年的年銷20萬微車老大,如今虧損50億,淪為生產零部件


哈飛汽車有38年的發展歷史,但是結局令人遺憾。成為了長城的零部件生產工廠,不知道有沒有恢復的機會?曾經無人不知的微車之王,淪落到今天的局面,怪誰呢?希望更多車企能夠以哈飛的發展為案例,總結出更利於長遠發展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