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亩均”指挥棒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上实现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一直是发展的紧迫命题。大丰区委区政府在部署项目建设时,反复提出要坚持“亩均论英雄”导向。这根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作为一种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亩均效益”正逐步深入人心,社会越来越关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这套评价体系中,所论“亩产”并不是本义上的农产品产量,而是工业生产中单位GDP、单位增加值、单位污染物排放等。“亩均”的实质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产出。

用好“亩均”指挥棒,就是要坚持“好马配好鞍”,把最好的资源的配置给最好的企业。一方面,让那些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的企业获得更多的要素保障和政策扶持,迅速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倒逼亩均效益不高的企业,积极实施技术改造、腾笼换鸟,实现转型升级、凤凰涅槃。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推动所有企业向着高质量目标奋进,真正种出工业经济“高产田”。

“亩均”指挥棒不仅要指向现有企业管理,更要指向新招项目把关。应当根据项目质态实施差别化政策,坚持宁缺毋滥、杜绝饥不择食,把扶优汰劣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对过去的招商引资也要敢于纠偏、及时纠偏,对“僵尸企业”“闲置厂房”“闲置土地”实行最严格最坚决的“三清理”,把最好的空间腾给最棒的项目。

在“亩均”指挥棒下,发展的动力不在于“建设了多少厂房”,而在于“聚集了多少脑子”;发展的效果不在于“整体有多大规模”,而在于“亩均有多大产出”。希望在这根指挥棒下,全区的项目都能展现出“两绿”风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