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观社评」股市低迷不利于促进消费

「企观社评」股市低迷不利于促进消费

「企观社评」股市低迷不利于促进消费

在中美贸易冲突大背景下,一份关于促进消费的文件出台,想借此理顺和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激发居民消费活力。

显然,为了应对当前出口和消费受到的挑战,需要通过促进消费、提振内需来化解矛盾,减轻中国经济对外依存。但是,在目前房价高企、股市低迷、经济前景预期悲观的情况下,谁又敢消费呢?

简单道理是,要想促进消费、拉动内需,首先要通过改革收入分配机制,使老百姓口袋有钱;其次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消费者无后顾之忧;第三就是要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使消费者享受应得的产品福利。如果这三条不能落实,鼓励消费只能是空谈。

「企观社评」股市低迷不利于促进消费

让老百姓口袋有钱,绝非简单地让央行印钞票,而是需要合理的财富分配机制、再分配机制和税收杠杆来调控,让钱真正流进老百姓的口袋。但是,目前中国老百姓最大的存量财富,或许就是一堆钢筋混凝土组合而成的房子,而且绝大部分人是通过按揭贷款将未来的财富也提前配置给了房子。从而,中国的房地产不但成了货币池子,也严重绑架了经济,导致经济虚胖,结构转型升级异常艰难。尽管宏观层面希望金融体系的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但目前实体经济平均利润率普遍很低,资本市场又萎靡不振,加上各种金融乱象和各种资产爆雷,导致投资者普遍信心不足。于是,市场中的流动性又拐着弯流进了房地产领域,让货币政策进退维谷。

本来,房子等不动产和股票等金融投资品,是人们获取财产性收益的重要来源。但目前不动产流通性太差,价格虚涨不易折现,房价不断上涨反而会进一步抑制和挤压消费空间。

投资股市就更难以启齿:目前很多人在股市严重被套,今年以来,被冠以长期投资者的基金普遍亏损,募资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数据显示,成立时间满8个月、且有业绩记录的私募基金产品总共有10021只,今年以来平均亏损3.21%。其中股票策略产品数量为6222只,平均亏损10.35%,共计5098只产品亏损,占比高达81.94%。机构如此,散户更加凄惨。

显然,股票和各类投资不但没有增加老百姓财产性收入,反而在不断亏蚀本金。

如果股市兴盛,不仅有利于宏观管理部门有效地管理流动性,还有助于改善居民消费状况。

据AC尼尔森公司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股民的消费意愿与股市行情波动关系非常密切。一旦股市低迷,股民的消费意愿会大打折扣。这很好理解,在股市暴跌时,投资者对预期的下降,必然导致消费行为收缩。

同时,股市的持续低迷和去杠杆又衍生出了新矛盾,全社会的债务压力进一步显现,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为融资手段的众多企业面临平仓风险。

「企观社评」股市低迷不利于促进消费

股市持续低迷,使参与配资和借杠杆的人资产严重缩水。本来,中产阶级觉得自己还有条件消费,但如果股票市场突然被平仓、资产清零,导致本来或有的负债,实实在在地变硬,资产处置时又面临缩水。有些在这一轮被强行平仓的人,可能会陷入负资产和成为“老赖”,如果有房贷和借款的,债务依然存在,资产负债的结构发生重大逆转。而整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也差不多。在全社会债务矛盾渐行渐近的情况下,谁还敢大胆消费?

毫无疑问,当务之急,是尽快提振A股市场信心。

然而,在目前的基本面和宏观背景下,重拾市场信心并非易事,毕竟人们的预期普遍悲观。

要想重拾市场信心,就必须进行深层次制度改革,不能回避核心矛盾,要让大家看到公平、正义、向上的希望。

股票市场除了要营造分红回报的“正和博弈”条件,也要完善法制化的市场秩序,要遏制权贵资本和既得利益者的非市场化分配行为,关闭“绿色通道”,理顺股市的利益分配机制。

同时,要明确中国股市的功能定位,强化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将有限的资金配置给真正需要钱的地方,减少“夕阳红”的大企业IPO圈钱。应该将资金配置给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尽快培育中国经济的未来希望,让股市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尽快恢复活力。

「企观社评」股市低迷不利于促进消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