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福音”!西安交大在白血病、血压变异方向取得重大进展!

ICU收治的重症患者通常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其病理生理机制、对治疗的反应性、转归及预后均具有高度异质性。

因此,如何通过数据挖掘,对不同类型ICU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从而降低死亡率,是国内外重症医学的研究热点。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岗教授研究团队利用MIMIC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https://mimic.physionet.org/)对15000多名ICU患者平均动脉压的昼夜波动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平均动脉压波动率较低的患者具有较高死亡率。这项研究有助于院内重症患者的风险评估,同时也为重症监护室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突破口。

重症患者“福音”!西安交大在白血病、血压变异方向取得重大进展!

血压变异性指在一个阶段内的血压变化水平,昼夜血压变异主要受到生物节律以及睡眠结构的影响。ICU患者由于受多种病理生理、精神心理及环境因素影响,常出现昼夜变压变异紊乱,而这一现象是否和患者预后相关尚不清楚。该研究以“Impact of Mean Arterial Pressure Fluctuation on Mortality in Critically III Patients”为题在国际重症医学权威期刊Critical Care Medicine在线发表。Critical Care Medicine为美国重症医学会会刊,在国际重症医学领域影响重大。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2018级博士研究生高雅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西安交大二附院为本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单位。该研究还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及医学部第二批国家级人才后备人选支持计划、陕西省科技计划青年科技新星项目、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

重症患者“福音”!西安交大在白血病、血压变异方向取得重大进展!

在医学研究、造福人类方面,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从未止步。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为2.76/10万。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6位(男性)和第8位(女性),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则居第1位。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恶性血液肿瘤,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策略。前不久,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物诊断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孔光耀教授研究发现,与急性髓系白血病不同,Notch信号通路在骨髓增殖性肿瘤中主要发挥癌基因的作用。研究者利用基因敲入和基因敲除小鼠,在Kras突变体诱导的白血病小鼠模型中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发现下调制Notch信号通路后,小鼠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发病率显著降低,同时小鼠的生存期显著延长。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以上调ERK信号通路负调节因子DUSP1,进而抑制ERK信号通路的激活。研究还发现,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氧化磷酸化。更重要的是,同时抑制ERK信号通路和氧化磷酸化对白血病细胞具有更好的靶向杀伤作用,这可能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的潜在靶向治疗策略。

重症患者“福音”!西安交大在白血病、血压变异方向取得重大进展!

9月11日,该成果以“Downregulating Notch counteractsKrasG12D-induced ERK activationan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in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为题,在白血病领域权威期刊Leukemia(IF=10.02)上在线发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孔光耀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威斯康星大学张晶教授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陕西省留学科技人员择优支持项目的支持。

重症患者“福音”!西安交大在白血病、血压变异方向取得重大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将传承“尚德尚医、求是求新”的医学精神,执着追寻“为生命之光”的崇高理想,为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进行高水平医学研究、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为创建一流大学医学学科而奋力前行。

关注“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西安交通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