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断流导致堰塞湖,历史悲剧不能重演

10月11日07时10分许,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境内发生山体滑坡,造成金沙江断流并形成堰塞湖。目前堰塞湖长达1公里左右,湖内总水量已超过700万立方米,且仍在上涨。梁军表示,水文监测显示,目前金沙江上游来水量为1400立方米/秒,下游流量仅为100立方米/秒。

金沙江断流导致堰塞湖险情,这是十万火急的大事,绝对不可掉以轻心。

金沙江断流导致堰塞湖,历史悲剧不能重演

说起堰塞湖险情,很容易让人想起1933年的叠溪7.5级大地震。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茂县叠溪镇发生了7.5级强烈地震。强烈的地震引起岷江两岸山体崩塌,把岷江拦腰斩断,分别在岷江上筑起了银瓶崖、大桥、叠溪三条堰塞大坝,使流量为每秒上千立方米的岷江断流。岷江截断后,江水倒灌,两小时后即淹至沙弯、猴儿寨,两天后淹到普安,四天后湖水倒灌至泉水崖,淹没了观音庙,水位上升300余米。经过30多天的倒灌,因叠溪超过银瓶、大桥两坝的高度,注入叠溪坝内的江水又倒灌银瓶崖、大桥两坝,使三座堰塞湖连成了一片,形成了逶迤四五十里,最宽处达四五里巨大堰塞湖。同时松平沟、水磨沟、鱼儿寨沟等地山崩,也形成了大小堰塞湖十一个。江水倒灌,淹没乡镇,导致叠溪城及附近21个羌寨全部覆灭,死亡6800多人。然而,灾难并未到此结束。叠溪大震后第45天,即10月9日下午7时,由于岷江上游阴雨绵绵,江水猛增,高160多米的叠溪堰塞坝崩溃,上亿立方米积水倾湖而出,夹带泥沙巨石,沿江而下,江中浪头高达七十余米,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涌入茂县、汶川,沿河两岸扫荡净尽。次日凌晨3时,洪峰仍以十几米高的水头涌入灌县(今都江堰市),冲毁都江堰,成都西城进水被淹,乐山大佛水洗脚面。在这次罕见的水灾中,又有2500多人丧生。“岷江上游之精华,于此沦失殆尽”。

而伤亡更为惨烈的是,1786年6月1日(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初六),四川康定南发生7.5级地震。震后,大渡河沿岸泸定、汉源等地发生巨大山崩,堵塞大渡河,断流10日。6月11日大渡河溃决,乐山、宜宾、泸州,沿江一带死亡人口达10万之众。

现在,金沙江沿岸人口密集,物质财产丰富。如果堰塞湖不及时有效处置,一旦堰塞湖溃决,将给下游带来灭顶之灾,损失将无法估量。特别是如今在金沙江为开发水电修建了大量的水坝,如果金沙江阻断形成的堰塞湖溃决,对下游水坝显然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如果因此而形成溃坝连锁反应,后果则更加严重。

目前,金沙江上游来水量为1400立方米/秒,下游流量仅为100立方米/秒。从这样的数据来看,金沙江阻断的情势非常明显,形势十分严峻。

此事关系重大,相关部门和下游群众切不可心存侥幸,麻痹大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