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史」·松塘村——豐富祠與廟,人才輩出之鄉

松塘村坐落於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上金甌村委會,始建於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間,始祖區世來(宋朝儒士區桂林之子)於南雄珠璣巷南遷至此,至今已有近八百年曆史。

全村三面岡巒環繞,村口向東,紫氣東來,藏風聚氣,故有“三臺獻瑞”之說,四周遍佈小型丘陵,分別有文閣崗、金鐘崗、飛燕崗、珍崗、老東崗相依圍繞,形成一塊微型盆地。村落以中央7口水塘為核心,兩側房屋依山就勢梳式佈局,前為宗祠,後為房屋,梳式佈局的規劃除考慮自然地理環境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與當地重視家庭親情的傳統文化習俗有著密切的關聯,一條巷道內基本均為源自同房兄弟的住宅,一條條清淨幽深的巷道將村中的民居整齊地分割開來,成百條巷子以村中心池塘為據點,向村莊四面的岡巒呈放射狀分散開來,顯得井然有序,村民稱這種佈局為“巷巷朝塘、百巷歸源”。

「一村一史」·松塘村——豐富祠與廟,人才輩出之鄉

松塘村傳承至今的傳統習俗與節慶有:“出色”、松塘關帝誕和翰林文化節。“出色”亦稱“飄色”,即每逢子、午、卯和酉年的正月初四都舉行三年一屆巡遊盛會,“飄色”的隊伍由松塘村內的巡遊發展到走出村外,即到鄰近的東鄉、南鄉、西鄉等同宗兄弟去巡遊。

區氏祠堂

區氏祠堂為奉祀松塘始祖世來公及後列祖的祠堂。始建於明萬曆辛亥年(1611),時見五祖與南嶽、念谷和嶺南諸公甫議修建。祠內“保滋堂”匾,乃璧江祖門人大司徒趙世卿親書。道光十三年(1833),宗祠因水災傾圮重修。清宣統庚戌年(1910)再次重修,翰林公區大原題匾,宗祠成今日狀。該祠前有4對旗杆夾,平行於祠堂立面對稱佈置,建築整體裝飾簡潔大方,現為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一村一史」·松塘村——豐富祠與廟,人才輩出之鄉

世大夫家廟

世大夫家廟乃奉祀孟房六世祖子傑公及後列祖的祖祠。十世祖區邦翰及兒區次顏、孫區慶雲,爺孫三代皆為奉政大夫,且慶雲公身系皇姻,故稱世大夫家廟。後裔廿一世孫大典、大原,乃光線廿九年同科同榜翰林。

「一村一史」·松塘村——豐富祠與廟,人才輩出之鄉

東山祖祠

東山祖祠乃奉祀仲房八世祖東山公及後列祖的祠堂。東山公後裔英賢輩出,功名顯赫;區諤良為同治十年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區湛森為光緒三年進士,欽點內閣中書,領三品銜。

「一村一史」·松塘村——豐富祠與廟,人才輩出之鄉

孔聖廟

孔聖廟原為文昌廟,始建於宋,歷事修建。康熙乙亥年(1695)重修加供孔聖。自此,聖廟之內,神聖並存,三位一統,文昌帝君、魁星和孔子先師同享四鄉信眾奉祀,千百年來,廟內神聖顯靈示聖、福佑學子的故事,於坊間廣為流傳。

「一村一史」·松塘村——豐富祠與廟,人才輩出之鄉

匯川家塾

匯川家塾建於清光緒三年,取海納百川之意。家塾現為“松塘聯隊文化室”。前身之“奉政第”一帶,皆為里人區伯栩家族的原居地。匯川家塾乃主人崇文尚學,致力作為英才的見證,門匾由廣東大圃人吳日升(光緒三年翰林)題匾。

仲房六世祖祠

仲房六世祖為奉祀仲房六世祖進長公及後列祖的祠堂,名號“濟美堂”,始建於清初,於嘉慶年間重修,道光乙巳年(1845)繼將祠後餘地加建後樓。到20世紀60年代末,後樓拆去,磚石用於砌築崗田供水渡槽。如今,六世祖祠現用作賢區邦燊先生的“濟美堂敬老基金會”,是每年重陽敬老的主場所。

「一村一史」·松塘村——豐富祠與廟,人才輩出之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