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史」·湖镇围村——独具传奇色彩的民族

湖镇坐落于惠州市博罗县。

「一村一史」·湖镇围村——独具传奇色彩的民族

追溯历史 先祖的辉煌

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湖镇围的先祖——— 文俊公从孟径迁入湖镇围,在此落居,至今有1047年历史。随着经济的发展,明初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湖镇围发展成为湖镇城。在当地有“宋村明城——— 湖镇围”这样一种说法。

《胡氏族谱》记载,胡衍,号云峰,江西卢陵吉水人,生于后梁。他从小就好学经论,奔驰浪涯,云游四海,地理行医。宋初,他行医至博罗,并在这里成家立业。成家后的胡衍在博罗城下街胡屋巷定居。在此星晨攻研,炼丹行医,日长月进,终于练成数粒。

据了解,先祖胡衍医术精湛,自制的药“胡氏家宝丹”用于治疗疾疫特别有效,救活了不少人。对此,民国版的《博罗县志》也有记载:“(胡衍)炼药捣三千杵,成八百丸,号胡氏家宝丹,治疾疫赖以全活者甚众。城西丹邱祠,其捣药处,石臼犹存。”

民国版的《博罗县志》和《胡氏族谱》都提到,胡衍“卒之日,以火解,得舍利三十六颗大如绿豆,色黄紫,藏之金盒。”

胡衍有两个儿子,长子胡椅,次子胡硙。《胡氏族谱》记载:“不幸任性长子胡椅,盗走丹丸,云峰发现,追至江东河边,子将丹丸,投入江底,即起水花冲天,成为江东一潭。”按湖镇围胡氏后人的说法,儿子偷走了老爸辛辛苦苦炼制的丹丸,老爸自然生气,于是把他逐出了家门。

不过,民国版的《博罗县志》对此事的记载却是另一个版本。“椅避乱至苏州驿,私金盒而弃舍利于潭婆庙。衍凭佃人召语前事,令白于官,出椅,改氏为符。”

次子胡硙不仅聪明,而且博学多才,官至谏议大夫,在族人眼中,是骄傲和荣耀。如今湖镇围后人都是胡硙的子孙,在湖镇围的胡氏祠堂中,悬挂着“昭代名儒”的牌匾。胡氏族人口口相传,都说这块牌匾是当朝皇帝赐给胡硙的,只是原匾已毁了,现在这块是后来复制挂上去的。

《胡氏族谱》记载,胡硙从小好学,潜身奋志,饱读经论,博学多才,得中高升爵位“谏议大夫”,朝廷命官之职,有谏皇帝之权,誉满天下。

胡硙生3子,长子胡思敏、次子胡思纲、三子胡天麟,都居住在博罗城。而到了胡氏第四代和第五代,就开始陆续往博罗城以西落居。其中胡思敏一支到湖镇莲塘定居,胡思纲一支到湖镇的孟径居住,胡天麟一支则到了横河镇落朱荣洞定居。到了第六代,孟径一支出了个胡文俊,他率领家族从孟径迁入湖镇围,之后胡氏后代一直在此繁衍生息至今。

胡氏入住湖镇围之前,围中居住着黄、朱、赖、刘等多个姓氏家族。不过后来随着胡氏日益繁盛,其他姓氏慢慢迁出村子,胡氏渐渐成为当地第一大姓氏。

从胡文俊再向下四代,进入明朝,胡家也进入了鼎盛时期。湖镇围东祠名宗堂中的“罗浮名宗”牌匾,便是明朝惠州府对湖镇围的封授。

据《博罗县志》记载:“博罗县城店户150家,湖镇圩店户50家。”“明清时期,博罗县建有四个社仓,分别“在莫 村、罗洞、石湾、善政。

古建筑 彰显辉煌历史

自宋朝以来,湖镇围胡氏先人先后建起胡氏祠堂、愈宽公祠、东岭公祠、德基公祠、东庙、观音庙等15座祠(庙)。其中,东、西二祠及德基公祠等3座祠堂至今还保留较完整。东西两祠均为胡氏族人敬尊孝祖之所,西祠即胡氏祠堂,东祠为愈宽公祠,德基公祠是博罗县龙华镇粤商陈百万嫁女的陪嫁嫁礼。据传,建造此祠时,招募能工巧匠近500人,其中200工人每天磨砖不止,花了5年时间才完成。德基公祠的雕刻色彩斑斓、栩栩如生,亦用了5年时间才雕刻完毕。

屋场自西向东横恒千米,村中各式院落数以百计。村里主村巷布局为“耙齿”形,近百条大小各异的小巷纵横交错,分布在各个院落之间。环村南的一条长1000米的主街道就如一柄巨型“耙梁”贯通西东。街道原本由花岗石条铺成,1958年修建显岗水库时,所有石条均被撬一空。

据 《胡氏族谱》记载:村环城围,建有东西城门、还有北门,都是两层楼角(阁),东有迎阳门,西有望庚门,北有北镇门,大街全有方石砌成,平坦清雅,(村面积)长千米,宽五百……三座城门都已不在,只剩下两块石匾。石匾放在湖镇围老人活动中心门前,其中一块为红石匾,上刻有“北镇门”字样;另一块为青麻石,上刻有“迎阳门”字样。而“望庚门”石匾已不知去向。

「一村一史」·湖镇围村——独具传奇色彩的民族

「一村一史」·湖镇围村——独具传奇色彩的民族

「一村一史」·湖镇围村——独具传奇色彩的民族

美丽的传说

关于湖镇城的故事流传了三种传说:

1.《胡氏族谱》记述:南北朝时期,南越皇刘澄因局势动荡,带着妹妹(彩霞)南下避乱。来到湖镇围,由文俊祖敬奉。村外山岗野林中常有黄猄叫声,刘澄闻之悲切,问当地村民此为何物,叫声如此悲惨?村民逐告知,乃黄猄也。刘澄闻之暗思,自付皇也,惊也,此地不可久留。于是刘澄决定离开此地,到其他地方考察民情去了,并把其妹留居湖镇围,文俊祖侍奉殷勤,并以兄妹相待。世乱平定后,刘澄回朝复位后,访妹彩霞下落,得知皇妹已在湖镇围病故,逐下令建尘顶皇城于湖镇围,谓皇姑城。据传,彩霞病故时,胡氏族人为之风光大葬,并建墓一座,该墓遗址在西门岭中,胡氏族人称之为彩霞墓或皇姑墓。

2.《博罗县文物志》记载,关于湖镇城的来历,当地村民中流传着一段美好的传说。有一幼稚无知的皇姑出巡江南,来到湖镇围,不幸病死,当地村民为之厚葬。皇上得知消息后,便先说其妹嫁于博罗湖镇而死,逐从国库拨资在湖镇围建城一座,谓驸马城。

3.《博罗民间故事集》描述:有一南宗皇帝落难,逃到湖镇围,被村中一个穷人所救助,后皇帝复位,走时无礼相赠谢恩,随手解下身上裤带,交给穷人,说:“到你遇到困难时,就拿着这条裤带到京城找我吧!”

后来那穷人穷得揭不开锅,就拿着那条裤带上京找人。皇帝知道后,亲自出宫迎接。皇帝问他想做何官?他说不知有何官可做?皇帝就将当朝所有官名念给他听。当皇帝念到“千总”这个官名时,穷人以为这个官最大的,就随口说:“就让我做个千总吧。”皇帝就封他为千总官。穷人见京城的城墙宏伟壮观,便对皇帝说:“我想回乡建城。”千总官职还不够资格建城。但皇帝念其昔日有救助之恩,就答应他的要求,由朝廷出资,赐他回博罗建“湖镇城”……

「一村一史」·湖镇围村——独具传奇色彩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