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艦:海軍中的「新青年」

临沂舰:海军中的“新青年”

五月初,全國一些單位、公司和學校收到了一份最牛請假條——“我要登軍艦”。

網友“綠軍裝的夢”接到通知時正吃飯,他朋友圈中的美食照立馬被即將登艦的好消息所取代,下面跟了黑壓壓一片的評論。

於是,和他一樣,20名網友帶著嗵嗵嗵快節奏的心跳從各地趕來,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觸摸另一個“心跳”。

艦型054A,舷號547,2012年入列的臨沂艦,作為人民海軍序列中的“新青年”,正值當打之年。仔細聽,上千臺儀器、幾千條管路、上萬個閥件組成的鋼鐵之軀,包裹著一顆顆年輕的躍動的心。

临沂舰:海军中的“新青年”

5月4日,國際青年節。

“547”臨沂艦,冥冥之中也因舷號帶有“54”字樣而和這個年輕人的節日有著特殊的緣分。

這一天,由國防在線客戶端、解放軍報客戶端、今日頭條選拔出的20位幸運網友如約而至,登上臨沂艦。

活動結束後,網友段林瑞在朋友圈中寫到——

“我們一樣,卻又如此不同。”

這個由老中青三代組成的20人軍迷團隊,青年人佔據了大部分。21歲的大學生段林瑞從濰坊趕來,這次他看到的不僅是大國重器,更瞭解到人民海軍是一支什麼樣的隊伍。

剛過去不久的五一勞動節當天,“當代海軍”微信公眾號推出一篇名為《將你的生活與軍人對比,看完熱淚盈眶》的原創圖文稿件,閱讀量很快突破“10萬+”,並登上各大網媒頭條。段林瑞也轉發了這條微信,其中深意,他今天才懂。

信號兵張旭在飛行甲板上教網友學習海軍旗語,圍著他的人有帶著孩子的媽媽,有和自己父輩年紀相仿的長輩,也有同齡人。看著他們的笑臉,張旭覺得很滿足。

去年和相戀3年的愛人結婚,小家安在濱州,離碼頭不遠,但也回不去。只要休假,他回家第一件事是挽起袖子下廚房。除此之外,這個山東漢子做的最浪漫的一件事就是在情人節送給愛人一束玫瑰花。此刻他想,如果她也在人群中就好了。

段林瑞知道臨沂艦,是因為那部《紅海行動》。上映之初他約同學一起進影院觀看,現在想想還熱血沸騰。抱著追星的態度,他做夢也沒想到真有一天可以登上這艘“明星艦”,並且見到了也門撤僑時牽著小女孩的手帶她回家的“網紅”女兵郭燕。

同影不同感。今年,郭燕正月十五休假三天,來回路程耽擱了一天半,但還是抽出時間和媽媽一起看了《紅海行動》。娘倆約好都不哭,可最後誰也沒忍住。“裡面的孩子太不容易了,你是不是跟他們一樣?”聽著媽媽的話,回想當時的場景,郭燕感覺自己像是又撤了一回僑。

家,對於臨沂艦乃至所有海軍艦艇上的官兵,都有著特別的神聖的意味。歸航靠了碼頭,只要允許,他們做的第一件事高度一致,那就是給家裡打電話,盼望著快快聽到親人的聲音。

第一次給家裡打電話,郭燕流著眼淚,卻在電話裡倔強地說自己沒哭;第一次發津貼,她給父母寄了400塊錢,在電話裡說自己長大了……

段林瑞看著郭燕,面對眼前這位對於他來說英雄般存在的瘦小姑娘,此刻他只想給家裡打個電話。

海風拂面,遠航將近50天后,“新青年”547艦停靠在碼頭,用龐大身軀承載著這場“青春派對”。喧鬧中享受硝煙之外的靜謐時刻,回憶起不久前和其他年輕戰友並肩戰鬥的日子——

临沂舰:海军中的“新青年”

座標,南海某海域。

這一天,女兵郭燕撥通家裡電話:“媽,我太高興了,但是不能告訴你為什麼!”

4月12日上午,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這一天,是郭燕的28歲生日,沒有生日快樂歌,她伴著出征號角,站在耳橋位置,和戰友們一起接受檢閱。

“80後”二級軍士長孟凡雨坐在機控室,眼睛緊盯屏幕上的數據。從軍20年,從排水量不足百噸的登陸艇到數千噸的驅逐艦,主管艦艇“心臟”部門,他完全有資格說自己“零差錯”,可這次他居然有種久違的緊張,眉頭不經意皺起,心中默唸“萬無一失”。

魚雷班班長蘇峰輝是個“90後”,在戰位上看起來成熟穩重的他,也曾是位“中二少年”。在少林寺練過幾招、會跳街舞,愛好廣泛卻自稱特別能坐得住的他,在閱兵之前也稍稍有點兒坐不住。他說這次不一樣,參加史上首次南海海上閱兵,就像23歲時自己第一次主動要求登艦出海一樣,更多的是興奮。

此刻,信號兵張旭在駕駛艙緊盯信號機,上艦後僅用三個月就熟練掌握旗語和專業通信技能,老班長被他問得沒脾氣,最終練就這身本事。他說信號兵像個“螺絲釘”,幾乎所有操演訓練都有他們的身影,此時張旭就是那顆“螺絲釘”,擰緊了,就絕不會掉。

……

當然,也有人有遺憾。

遠在南京,有一顆緊張的心也在同頻跳動。

作為臨沂艦實習副艦長,宋美燕此時正在南京參加培訓,無法見證這高光時刻。鮮少發朋友圈的她,當天連發兩條狀態,“睡前再刷一下”外加兩個戰鬥的表情,海上閱兵的視頻她看了不知多少遍,每次都能一眼辨出這是“我們的艦”。

临沂舰:海军中的“新青年”

2012年入列,臨沂艦被網友笑稱“10後”,更是一名“新青年”,可卻有一些自稱“老人”的“80後”。

對於臨沂艦來說,實習副艦長宋美燕初來乍到,是個“新人”。可大家都知道,這是一位有故事的女副長。

宋美燕是航母首批女艦員,作為幹部,她帶出了海軍第一批航母女兵。今年1月23日,她調入臨沂艦擔任實習副艦長,和這艘軍艦的故事僅僅開始3個月。

艦上的女兵終於忍不住問:“宋副長,我們等了3個月,你怎麼還沒動靜?”

這群女兵期待的女幹部上任“三把火”一直沒燒起來。

宋美燕對自己特別狠,自我要求高,對這幫小姑娘“當然下得去手”,“我做得到,她們也必須做到”,只是現在還處於觀察階段。

作為青春女兵,她們離宋美燕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等著吧,考驗馬上就來。”目光狡黠,她下意識挽了挽衣袖。

這時,女兵口中的“燕姐”,立馬切換成了“宋副長”。

临沂舰:海军中的“新青年”

另一位“老人”孟凡雨接受採訪前,特意換了身乾淨的迷彩服,他不好意思地撓頭,“剛從機艙爬上來,一身油”。

這位二級軍士長掰著手指頭一算,問青年的年齡上限是多少,然後搖搖頭笑著說:“我老嘍。”

其實不然,孟凡雨是位“80後”。從軍20年,從排水量不足百噸的登陸艇到數千噸的驅逐艦,從各大軍事聯演、護航到撤僑,見證了人民海軍的發展壯大。

他看起來不老,但大家有時會叫他“孟叔”。

20年一直漂在海上,去過23個國家,累計航程不知繞地球幾圈。這次靠港,離家只有23公里,抬腳就到的距離,愣是回不去。

他最懂艦上的年輕戰友,因為離家的滋味,他早嘗過了——不好受。

跟著孟凡雨下機艙,在軍艦最底層的位置,我見到了三位“90後”艦員。狹窄、悶熱——據說這裡是全艦最艱苦的地方,發動機就算是待機狀態也是隆隆作響,說話靠喊。正式起航,分貝數是現在的數十倍,值班結束躺在床上腦子還會嗡嗡半小時。

白熾燈亮得晃眼,韓凱凱從值班室探出頭來,他和其他兩名戰友24小時不間斷輪值,守著整艘艦的“心臟”部位。1998年出生的他陪著臨沂艦這位“新青年”,同呼吸。

由於5月4日當天值班,他沒有機會到甲板上去見遠道而來的年輕客人,於是笑著說:“下次靠港再舉辦一次這種活動,我也上去給大家露兩手。”

夕陽西下,故事未完。

到了離別時刻,7歲的小網友王子恆和爺爺站在碼頭,看著甲板上揮手再見的海軍官兵,他眯著眼睛問:“爺爺,什麼時候再來?”

這似乎是個開放式問題,但毫無疑問,他並不是個過客。

若干年後,也許會有無數個王子恆出現在人民海軍的艦艇上。那時,臨沂艦可能已不再年輕,但年輕的心卻永遠不會停止跳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