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情▪高珍

玉米是不會嫌棄土地的貧瘠的,像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窮那麼忠誠,一但接觸到土壤,它們就會去吸飽水分,做著發芽的準備。玉米的發芽是有哲理的,首先發根芽,把鮮嫩的根系深置於土壤,吸足大地母親的乳汁才開始發苗芽,太陽公公早已經把地面曬的暖暖的,就等著粗壯的嫩苗鑽出來向它問好。

嫩玉米苗齊刷刷的鑽出了地面,農民在這個時候還不會閒下來,每天觀察著出苗情況,缺苗的地方及時地補上,為補的苗窩澆上水吃一點偏飯,讓它們儘快發芽追上哥哥們的生長。

等地裡的玉米苗長到一寸高,農民就開始給它們間苗了。這個時候的太陽還不到烈日炎炎,農民會脫了鞋襪,踩在暖暖的地皮上,享受著大地的按摩。手中的鋤頭兒像在苗群中跳舞,準確無誤地把多餘的苗鋤掉,然後為獨苗培上土,農活叫做敦苗,為玉米苗的茁壯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鋤過頭遍玉米地以後,農民就期盼著劈頭蓋臉下一場雨啦。雨兒在人們的盼望中來了,苗兒貪婪地張開小嘴喝著雨水,根兒不失時機的往土壤的深處猛扎。在溼潤潤的土地裡,它們快樂的搖頭晃腦,葉子越長顏色越黑綠綠的,明亮的葉子像塗了一層油似的。

仲夏,太陽的溫度是越來越毒,農民戴著草帽在玉米地巡查著旱情,摸著早晨還是鮮靈到了中午曬的病懨懨的玉米苗,只有無奈地看著沒有云絲的天空。在這樣惡劣的環境裡,玉米苗不會怨天怨地,它們繼續把根子往深處扎,乾裂的葉兒在晚上吸著露珠,它們在月光下沙啞地交談著、相互鼓勵著,月亮姐姐被它們的堅強感動的流下了眼淚,星星弟弟聽得眼睛一眨一眨的,有幾個冒失鬼飛了下來,它們想親自慰問一下玉米苗。

終於把季夏熬來了,進入了雨季,玉米苗經過了旱季苗兒敦實了許多,老天爺是三天一場雨,五天一場雷,卯足了勁的玉米苗拼命地生長。農民高興的晚上睡不著覺,他們要在靜寂的玉米地,聽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玉米杆兒拔節發出來“噼噼啪啪”的聲音。

隨著玉米稈長的超過人的頭頂,它們開始孕育玉米棒了,在離地面七、八片葉子的葉根,慢慢地努出一個小尖尖,沒有幾天功夫棒兒就長的有模有樣了,在棒尖兒吐出來細絲的同時,玉米杆頭上的雄穗也開了花,一個個黃綠色的小喇叭,隨風灑出了黃色的花粉,玉米棒子上的鬍鬚粘滿了花粉,你可不能小看鬍鬚的作用,它們受了精玉米才有籽粒。

整個玉米稈開始為受了花粉的玉米棒輸送著營養,玉米棒非常爭氣,眼看著憋了起來,已經完成神聖使命的鬍鬚,顏色慢慢地變成了紫黑色,爬在棒子上風乾了,我想它還在聽自己孩子們呢喃細語的說話吧。根部長出了堅硬的氣根,支撐著越來越重的身子。

經過小秋的玉米棒開始展現出它的成熟,農民在地裡拔草的間隙,忘不了掰幾個嫩玉米棒子回家,讓老婆娃娃嚐個鮮。女主人會把新山藥蛋和嫩玉米棒子,燜在一個鍋裡,準備好油熗紅辣椒和醃菜,等聽到鍋底熬幹了水,發出了絲絲的聲音,主人知道燜熟了,一揭開鍋蓋滿屋子都是香甜的味道,咬一口香甜的嫩玉米棒,吃一口開花爆裂的新山藥蛋,再就一口油熗紅辣椒醃菜,那個美勁用文字是無法描寫出來的。

進入了桂月,太陽像疲憊了許多,沒有了往日的炎熱,秋姑娘飄然而至,她端起來一盆調好的金黃顏色,站在空中向大地潑了下來,玉米地也被染成了金黃色。玉米稈挺著成熟的玉米棒,自豪的像十月懷胎的女人。隨著秋風玉米群開始了唱歌,像服從於指揮家的棒兒下,手挽手一遍又一遍地排練著,認真地發出“沙、沙”的和聲。

農民現在可沒有心情去欣賞它們的大合唱,急忙開始了秋收,把玉米棒掰下來然後運輸回家,全家人把玉米棒的表皮剝去,金黃色的玉米棒整整齊齊壘在房簷下,壘在窗臺上,曬在房頂上,碼成玉米牆,反正你一進入院子,就感覺到金黃色的玉米棒晃你的眼睛。農民把玉米稈也拉回了家,它可是冬天牛羊的好飼料,做飯取暖也離不開玉米稈的。

在我的生命年輪裡記錄著玉米麵糊糊,玉米麵窩窩,玉米麵拿糕,玉米麵粉,玉米麵滴流,爆米花,它陪伴著我走過了童年、青年時代。(來源:朔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