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廊下天母果園桃農王衛國的「水蜜桃夢」

 中商網商務觀察訊:9月,中秋到了,國慶節也要到了,上海郊區水蜜桃基本已過了銷售旺季,而在上海廊下天母果園內,總經理王衛國依舊忙著給新摘下的桃子裝盒,“一盒六個,兩盒12個,一箱120元。”王衛國說,這些天訂單不斷,幾乎每天都發貨到上海市區以及浙江等周邊地區,由於供貨有限,桃子根本不夠。別人家的桃子發愁賣不出,為什麼王衛國的桃子不夠賣?近日,記者一行再次走進位於上海金山區廊下郊野公園的天母果園,一探究竟。

上海廊下天母果園桃農王衛國的“水蜜桃夢”

  2004年,王衛國成為一名桃農,專門種植水蜜桃,打造“天母水蜜桃”品牌。如今,他的天母果園內已經有32種優質水蜜桃品種,長達半年的採摘期內,每個月甚至每週都有一種新鮮水蜜桃上市,受到了顧客極大歡迎。

上海廊下天母果園桃農王衛國的“水蜜桃夢”

  2011年,他又成立了上海國榮果業專業合作社,打造合作共贏的水蜜桃產業。王衛國說,自己也有著這樣一個“水蜜桃夢”,“一方面讓更多的人能夠吃到優質美味健康的水蜜桃;另一方面,以技術為載體,通過指導和服務,幫助更多桃農精準合作創業致富。”

  從養殖轉到種植 來上海郊區“種桃子”

  實際上,王衛國一開始並不是搞種植的。70後的王衛國是江蘇徐州沛縣棲山鎮人,1996年,在家鄉從事的是奶牛養殖行業。到了1999年,他又從事山羊養殖及胚胎移植繁育技術,從國外進口波爾多羊,通過高科技胚胎移植技術培育的小羊羔銷售到全國各地,利潤十分可觀。

  然而,到了2003年,爆發了“非典”,對畜牧養殖造成了巨大影響,“當時,全部都停了,基本銷售不出去。”多年養殖的投入與產出基本付諸東流,甚至還負債幾十萬元,

  “當時心裡一直在考慮,到底是去北京,還是去上海。”2004年,經人建議,王衛國決定去上海搞種植。當時的他先來到了上海松江,由於土地租金太貴,他就輾轉來到了金山廊下現代農業園區,通過借錢租下了80畝地,建了一個桃園,取名為“盛姆桃園”,開始種植水蜜桃。

  在廊下當地以及周邊市場,種植桃子的競爭很大,“東面有南匯水蜜桃,北邊有無錫水蜜桃,西邊有奉化水蜜桃,當地也有金山蟠桃。”王衛國決定走差異化路線,選擇兩種比較早熟的水蜜桃品種,以求錯開銷售季。

  自一開始,王衛國就有著打造桃子品牌的想法,要做比較高端的桃子,優質優價,“當時一盒8個桃子,定價100元,似乎比所有的桃子價格都要高。”由於種出來的水蜜桃品質不錯,又懂得營銷,王衛國的水蜜桃一上市基本就銷售一空。

  但是,好景不長,僅僅過了2年時間,王衛國就發現自己桃子品質越來越差,“桃子好看不好吃,並且產量也不高。”另外,市場反饋也證明了這一點,果園內滯留了許多桃子,根本賣不出去。

  當時有人建議王衛國搞低價批發,直接到農貿市場銷售,被王衛國一口拒絕,“我們是做品牌的,這樣做會直接對品牌造成巨大損害。”最終,他只能選擇偷偷在晚上將賣不出的桃子倒進魚塘,“十分心疼,但是沒辦法。”

上海廊下天母果園桃農王衛國的“水蜜桃夢”

  去日本“取經”,堅持生態標準化種植

  桃子出現了問題,王衛國只能尋求改變,“幾乎是全國各地到處跑,希望找到方法能提高桃子的品質。”一次,王衛國聽人介紹起日本的桃子種植情況,便產生了興趣,“日本的農業技術是亞洲非常先進的,特別是種植技術和種植理念都領先我們。”2008年,王衛國抱著“取經學習”的想法,跟朋友一起自費去了日本進行農業考察。

  到了日本的桃園,最讓王衛國覺得驚奇的是果園裡的草,“他們的果園都長滿了草,而我們桃園內都把草除的乾乾淨淨。”十分不解的王衛國向日本果農請教,日本果農告訴他,草可以禦寒,可以避暑,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菌,可以提高植物有機質,可以減少病蟲害,可以提高品質……

  另外,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更讓王衛國覺得震撼的是,在日本,農業種植已經實現生態有機循環標準化,包括非常重視培肥土壤以及合理搭配種植結構以及品種的多樣等等,並且,生產出來的水果營養也有一套對人體健康的養生標準,實現真正的優質、優產、優食。

上海廊下天母果園桃農王衛國的“水蜜桃夢”

  與之前種植不同,王衛國完全拋棄農藥化肥除草劑,避免影響到種植的質量,並且,先是任由草生長,與桃樹形成循環共生的一個環境,維持著生態平衡,等到草長到一定程度,就採用人工除草。就這樣,王衛國完全回到了傳統農業中的“靠天吃飯”,他也把“盛姆桃園”改名為“天母果園”,意為“土地是人類的母親,有了好的土壤才能有好的桃子”。

  王衛國的桃子再次受到了歡迎,2011年,他將果園擴大,整個基地總面積達到了160畝地,隨後3年,儘管桃子銷量不錯,但是利潤卻不高,王衛國自己也明白,主要是受到之前桃樹栽種的限制,果園很難真正實現標準化、智能化、機械化,這樣不斷上漲的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擠壓掉利潤。

  2013年,王衛國終於鼓起勇氣,將老桃園“推倒重來”,將新栽種的桃樹的間距擴寬,可允許機器化作業。另外,一部分還採用大棚防蟲防汙染,並且配套水肥一體化等新技術。

上海廊下天母果園桃農王衛國的“水蜜桃夢”

  新栽的桃樹都是發散性生長,而王衛國通過定幹、剪枝等技術,讓其主幹型向上生長,長到3.5米高,“這樣所能結出的桃子就能平等吸收到陽光和營養,減少營養浪費。”等到桃子結果的時候,王衛國特意控制桃子的產量,“一棵樹上大概只能生長二三十個,真正做到優生優育。”

  在園區,王衛國還每天播放著音樂,讓員工和桃樹達到愉悅心情。“我們必須把桃樹當作自己孩子對待,才能種出好的桃子。”他還給桃樹“坐月子”,用牛奶和紅糖發酵產生的氨基酸噴灑採摘過的桃樹,有效幫助果樹恢復元氣,休養生息,以利來年結果。

  今年,王衛國全面引進溫中申博士(留學日本)開發的“EPA四合一土肥技術”和“無毒植物保護技術”,再結合自己的果樹栽培經驗,在不低於原來產量的前提下,生態進一步得到修復,成功實現果園各品種質量升級換代的目標。

  種出更好吃的桃子 合作抱團創業

  通過王衛國的悉心種植,天母果園內的桃子長勢很好,時近秋季,桃樹枝繁葉茂,桃園碩果累累,並且品類也逐漸變多,更有競爭力的是,在天母果園,能做到從5月份一直到11月份長達半年都有桃子上市,幾乎每週出一個品種。

  通過標準化種植,一般一畝地產3000斤的豐產在天母果園很容易就能實現,果園年產優質水蜜桃200噸左右。而在2014年,天母桃子就獲得了“綠色產品”認證,“天母果園”水蜜桃商標成為市場信任的品牌,實現單價40元/千克,畝均產值6萬元。

上海廊下天母果園桃農王衛國的“水蜜桃夢”

  “來了不嘗是你的錯,嚐了不買是我們的錯。”這句話是天母果園的廣告語,也表達著王衛國對自己桃子品質的自信。王衛國說,儘管種植技術是從日本那邊引進過來的,但是由於這裡生長環境要比日本那邊好,所以種出的桃子肯定要比日本那邊的桃子要好吃的多。

  實際上,通過譜尼測試也完全證實了這一點:天母果園的桃子富含18種人體所需氨基酸,均高出日本生鮮桃國家標準含量。另外,專業權威測試機構通過對天母果園的100個桃子的專項監督抽查均顯示,農藥殘留均為零。

  多年下來,在天母果園不斷髮展壯大的同時,他也不忘帶動廊下及周邊的果農轉型升級,免費為他們傳授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知識,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我要做樣板基地,把種桃經驗技術分享給別人,大家合作共贏,共同打造桃產業鏈,樹立桃品牌形象。” 他以自己技術為載體,通過指導和服務,幫助更多桃農創業致富。

上海廊下天母果園桃農王衛國的“水蜜桃夢”

  課堂就在田間,科研就在地頭,由於技術突出、樂於公益,王衛國也先後獲得了“林果鄉土專家”、“金山區青年拔尖人才”、“2015年廊下好人”、“2015年度果樹技術工作條線優秀鄉土專家”、“廊下鎮2015年度‘十大樂善之星’”、“2018年金山區十佳新型職業農民、金山區領軍人才後備隊”等稱號,2017年,王衛國榮獲“上海市優秀農民工”稱號,並獲得了上海市總工會頒發的“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李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