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本:助力內河水運向信息化邁進

【編者按】為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四省會城市科技服務業的交流與合作,9月27-28日,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第六屆科技合作聯席會將在長沙舉辦。此次會議有哪些亮點?各行各業如何看待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發展?發展科技服務業有哪些作用和意義?記者將採訪相關行業專家、企業代表、政府官員等,以系列報道的方式,對此進行分析解讀,敬請關注。

我國內河水運資源豐富,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年來,內河水運建設與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形成了以長江、珠江、京杭運河、淮河、黑龍江和松遼水系為主體的內河水運格局。

作為位置服務和北斗導航產業應用推廣企業,湖南中本導航技術有限公司,服務於交通、水運等企事業單位及相關部門,為湖南省水陸交通保暢、安全監管、信息服務、應急救援等方面做出不少努力。近日,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科技服務經典案例集》入編單位,該公司總經理李俊接受了記者採訪。

內河航運信息化建設不足


2011年1月,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利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建成比較完備的現代化內河水運安全監管和救助體系。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文件精神,2011年9月,湖南省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水運發展的實施意見》。同時,多個市州人民政府依託長江、湘江、沅水等水運大通道謀篇佈局,提出了很多沿江開發、產業佈局、臨港園區發展等設想。長江中下游內河水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

“近年來,我國大力加強了內河水域的航道整治和建設,各地方水運管理信息服務建設取得快長足進步,但仍存在內河航運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內河航運效率相對偏低等問題。究其原因,暴露出行業監管和服務上的一些不足,而這些不足又恰恰與內河航運信息化的發展水平不高密切相關。”李俊說。

為促進內河水運更好地發展,湖南中本導航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建設以信息共享、標準統一為基礎的航運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管理部門、港航企業及船舶提供航運信息服務及增值服務,其目標是發展為最大的航運綜合信息服務商和系統提供商,為中國的內河水運信息化建設做出貢獻。

湖南中本:助力內河水運向信息化邁進

中本導航“信息化+”平臺應用廣泛

目前,該公司自主研發的行業應用基礎軟件,廣泛應用於各類應急指揮、水運交通安全管理、航運信息服務、物流管理、智能交通等領域,為內河水運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李俊告訴筆者,他們曾協助了湖南省水運管理局建立內河客運船舶3G視頻監控系統,建成船主船員自律、鄉鎮源頭管理、海事監督的全方位全過程渡口渡船監管網絡,從而打造湖南省渡運從業人員遵紀守法、乘客自覺配合的安全渡運。

為完成這個項目,從2014年中旬開始,該公司進行了長達一年的實地調研及定製開發,跑遍了全省100個以上航運發達或水域情況複雜的縣市,足跡遍佈湘、資、沅、澧。

最終於2016年年底,項目建設完畢,在全省86個縣市地方海事機構進行了平臺部署,916條30座以上的客渡船舶完成了設備安裝調試。自此,該套系統全面投入使用,湖南客渡船正式進入了位置及實時視頻監管時代。

此外,他們還建立了長沙市水上應急指揮及救援中心信息化系統:結合轄區通航水域安全監管業務特點,以覆蓋湘江及瀏陽河、撈刀河為主,加強CCTV監控設施建設,接入已有視頻信息資源,實現對重點水域的視頻監視;完善VHF基站佈局,構建轄區水域船岸間通信平臺,提供調度指揮通信、安全信息廣播服務;接入並整合轄區船舶動靜態數據信息,藉助電子江圖和地理信息系統等展示手段,構建長沙地方海事局水上安全監管信息服務服務平臺;具備對運輸船舶、通航環境以及各類海事監管資源的信息查詢分析、調度管理和電子巡航功能,提高管轄區域內水上交通安全監管、現場搜救協調和快速反應能力。

李俊介紹,通過這一系列措施,水上交通應急保暢項目的建設,對海事局、水運監管部門實現了“看得見、叫得通、管得住”安全監管目標,為轄區內的船舶航行安全和海上應急救援提供了有力的通信保障。(賀玉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