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對話山西原副省長張平,他談到了落馬的前同事前領導

独家对话山西原副省长张平,他谈到了落马的前同事前领导

特別讓我感到震驚的是,這些同事落馬前,很少能察覺到他們與平時的言行有什麼差別和不同。是隱蔽得太深了,還是人性本就如此?或者我們看到的永遠都只是虛假的一面,而真實的一面即使是他們的親人和孩子也很難看得清楚。

文2880字,閱讀約需4分鐘

独家对话山西原副省长张平,他谈到了落马的前同事前领导

對話人物:民盟中央副主席、作家張平

對話動機: 曾任山西省副省長的作家張平時隔十四年推出反腐長篇小說,講述腐敗對於落馬官員家庭的破壞。

十幾年前,作家張平因《天網》《十面埋伏》《抉擇》《國家幹部》等反腐小說而被公眾所熟知。

時隔十四年後,張平攜新作歸來。近日,他的最新反腐長篇小說《重新生活》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說講述了延門市委書記魏宏剛因貪腐落馬後,其家人和親屬的生活從曾經的光環籠罩到墜入深淵,而後又重新融入社會、振作開始的故事。

張平的另一身份是一名副部級官員。他於2008年至2013年擔任山西省副省長,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

十八大以來,山西被形容為“塌方式腐敗”重災區,很多落馬官員張平都認識,很多還是他的同事和以前的領導。

他坦言,“讓我感到震驚的是,這些同事落馬前,很少能察覺到他們與平時的言行有什麼差別和不同”。

独家对话山西原副省长张平,他谈到了落马的前同事前领导

━━━━━

談寫作

靈感都是活生生的故事和人物

新京報:這部小說是你擱筆十餘年後的新作品。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構思這部作品?期間做了哪些準備?

張平:其實這部小說的構思在七八年前就有了。家庭和親屬是每個落馬官員繞不過去的一道坎,當這些官員沉陷時,他們的家庭也會一同沉陷。

十八大以來,反腐敗鬥爭席捲全國,聲勢、規模、手段、力度,均前所未有。有個詞語用在這裡很合適,“迅雷不及掩耳”。可以說,很多腐敗幹部在被突然立案審查時,幾乎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即使有,當紀檢監察人員突然出現在眼前時,腦子裡也同樣一片茫然,一片空白。因為他們從來沒想象過,也不敢想象、不願想象像自己這樣的領導幹部會從萬眾仰慕的人上人,頃刻間淪為萬人唾罵的階下囚。寧可心存僥倖,同類相比,也不願有什麼負罪感。

山西是腐敗重災區,被稱為“塌方式腐敗”。隨著一個個官員的落馬,許多家庭瞬間解體,各種各樣的人生悲劇隨著一個人的倒掉而頻頻發生。其實包括他們的家屬,同樣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時候,他們都會在自己的孩子和親人面前,始終表現出一副正氣凜然、剛正廉潔的形象。

因此一旦當他們出事時,受到打擊最大的往往是他們的孩子和親人。除了精神上的打擊和垮塌,他們還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去承受和適應普通老百姓那樣的生活。

但平日裡他們已經十分習慣了與老百姓有著天壤之別的生活,是一個無憂無慮的“上層社會”的“上層生活”。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艱辛困苦,對他們來說就像一個超級“黑洞”。這其中的巨大反差,對他們來說陌生而又恐懼。從不適應到適應,往往是一個十分慘烈的過程。

這些對小說家來說,應該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對所有在任官員來說,也希望是一個重要警示,一個嚴正提醒。靈感都是日常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故事和人物,素材俯拾皆是,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積累,並沒有刻意準備。

独家对话山西原副省长张平,他谈到了落马的前同事前领导

━━━━━

談山西塌方式腐敗

很多山西落馬官員是我的同事

新京報:你在山西任職時,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張平:我在任副省長前,就有人告誡過我,當了領導,你就很難能聽到真話了。幾年下來,覺得這確實是領導幹部中的一個通病。有的幹部終生都在為提拔升職而處心積慮,平日裡高高在上,頤指氣使,對民間疾苦毫無感覺也毫不知情。長年當領導,往往自覺高人一等,必然與老百姓漸行漸遠。

一個權高位重的領導幹部,下去考察調研也好,檢查督促也好,通常得到的信息和情況往往都是最好的、最圓滿的,當然也是領導最希望看到的和最終要達到的目標與結果。如果你不加甄別,不做思考,就很容易被迷惑被矇蔽。時間長了,會讓你對很多問題和情況做出偏頗甚至完全相反的判斷,這些虛假信息往往會讓你做出錯誤決策。

而那些敢於說真話、實事求是的幹部,反倒會讓你覺得不高興不滿意不喜歡,甚至很扎眼很厭煩。於是,說真話幹實事的幹部就越來越少,說假話說空話說奉承話的幹部就越來越多。你想要什麼,下面就能給你提供什麼。你想要哪方面的做法經驗,下面就能給你找出哪方面的典型和標杆。會讓你覺得處處豔陽高照,鶯歌燕舞,而那些真正需要解決的困難、矛盾和問題,你就很難碰到很難發現了。在基層工作處處都能看到的問題,當了領導幹部後,反而很少再能看到了。

這個問題不徹底解決,失職瀆職、高高在上,翫忽職守以至腐敗奢靡行為也很難得到徹底解決。

独家对话山西原副省长张平,他谈到了落马的前同事前领导

新京報:2015年你接受新京報採訪時曾談及這部正在創作的小說。它在現實中有原型嗎?

張平:說實話,這部作品,還真沒有直接的原型。因為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和事舉不勝舉,俯拾皆是。還需要找什麼原型?平時耳朵都聽出繭子了,只要你想寫,儘可隨手拈來。

新京報:你如何理解貪腐文化對社會的衝擊?如何消除這種影響?

張平:腐敗侵蝕的是人心,侵蝕的是人的道德、思想和人的行為準則,侵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精髓。

當貪腐成為一種文化存在時,必然會成為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沉痾和桎梏,要清除它,須付出更沉重的代價,更持久的歲月,更慘痛的努力。

它危害的絕不僅僅是下一代、下幾代,一定會更長久。我以前說過,一個池塘裡釣出一兩條大魚,那是魚太貪吃了。假如一個池塘死了一片一片的魚,那可能就是水質有問題了。

道德和文化重建是重要的因素,但關鍵還是制度的健全和建設。如何鞏固反腐倡廉的成果,如何讓反腐永遠在路上,最終成敗還是靠制度。只有刮骨療毒、壯士斷腕、全民反腐、制度反腐,才有可能讓大面積腐敗行為得到有效根治。所以重拳反腐,功德無量;重整綱紀,國之大幸。

新京報:在山西任職的經歷有沒有給你這部小說的創作帶來震動?之間有關係嗎?

張平:當然有關係,而且有十分深刻的關係。在現實生活中,別說市委書記了,就是縣委書記、鎮黨委書記也是一個很大的官員。老百姓想見到他們,想給他們認真地反映情況和表達訴求,真的非常不容易。如果你沒有這樣的任職經歷,很可能對這樣的一個幹部群體一無所知,甚至會感到十分神秘。

十八大以來,山西被形容為“塌方式腐敗”重災區,山西籍落馬的腐敗官員居全國之首。說實話,我對山西這些落馬的官員不僅認識,很多都還是同事,還有不少是自己以前的領導。除了那些省部級領導,還有幾十位廳級市級的領導幹部。

他們每個人都曾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我至今還記得他們的名字,記得他們的言行舉止。事實上每一個落馬官員的背後,都有著一個與眾不同的活生生的事例和經歷。

我想也正是腐敗的艱鉅性和複雜性,對文學創作來說,恰恰體現了作品的豐富性和鮮活性。

独家对话山西原副省长张平,他谈到了落马的前同事前领导

━━━━━

談反腐成績

由亂轉治,變化是顯而易見的

新京報:經歷十八大反腐後,山西政治生態由“亂”轉“治”,你如何看待這種變化?

張平:由亂轉治,變化是顯而易見的。在零容忍、全覆蓋、無死角、無盲區、無禁區、重拳反腐形勢下,各行各業,上上下下,不論是作風還是言行,都有了明顯進步。

但反腐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勞永逸。這些年,由於網絡媒體的發達,由於一些言論的誤導,人們對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物質生活的訴求也越來越理想化。對於反腐倡廉也一樣,好像今天打倒貪官,明天就能滄海桑田、乾坤翻轉。

事實上一個區域查處一個貪官,要讓整個區域的社會生態和政治生態恢復平衡,讓一切都好轉起來,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像我們的水質一旦被汙染,環境本身的自淨能力會變得很弱,要讓水質重新還原,不僅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和成本,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當貪腐者及其親屬家人褪下光環,融入普通生活時,他們所面對的生活,則是千千萬萬普通百姓都在生活著的生活。他們的重新生活,讓他們看到了、瞭解了即將面臨的真正的百姓生活。

他們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適應和承受這樣的生活,除此之外,別無選擇。儘管這樣的生活極其艱難,但當他們融入到這種生活時,就等於與人民群眾融合在了一起。清除腐敗之後的生活讓人們充滿期待,人民的期待,也就成了他們的期待。春天的腳步雖然有點蹣跚遲緩,但春天的到來,誰也無法阻擋,因為這是人民的期待,是光明的期待。

新京報記者 何強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独家对话山西原副省长张平,他谈到了落马的前同事前领导
独家对话山西原副省长张平,他谈到了落马的前同事前领导

河南省招生辦回應“高考答題卡疑被調包”:確認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績準確無誤

独家对话山西原副省长张平,他谈到了落马的前同事前领导

拼多多回應假貨風波丨“假貨問題是社會問題,讓3歲的拼多多承擔是不公平的”

独家对话山西原副省长张平,他谈到了落马的前同事前领导

副部級,投案自首第一人

本文部分首發自新京報公號“政事兒”

歡迎朋友圈分享

独家对话山西原副省长张平,他谈到了落马的前同事前领导独家对话山西原副省长张平,他谈到了落马的前同事前领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