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自然水域,這三個方面的知識要儘量多

釣友們都明白野釣的環境會更加複雜多樣、魚情也是經常變化的,所以這就需要我們的釣友們掌握各方面的技巧了,例如找魚、打窩等,今天我們給大家總結了3個主要的難題,在自然水域野釣時常會遇到,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如何找釣位

1、比較一下窩點的遠近

野釣自然水域,這三個方面的知識要儘量多

選擇釣位時還要比較一下窩點的遠近,深水區與淺水區的不同,以及水體流動的速度,草區中間或草區邊沿的魚情變化等。水域較寬要找窄處,深處釣淺和淺處釣深,岸邊呈直線要儘量找突出之處,釣點的水質不能過於清澈,水體微有流動比較相宜,水底較平坦,儘量找坑窪處下鉤。

2、食物豐富的地點

野釣自然水域,這三個方面的知識要儘量多

魚兒活動與覓食的場所一定是可以藏身、有比較豐富的食物的地方,再就是魚兒洄游一般有它們的必經路線。自然水域中,魚喜歡在回灣處、溝汊處、水草處、以及坑窪與鏵尖處覓食或遊動。我們就要找到河道的回灣處以及交叉口,還有亂石雜物沉底的位置施釣,枯樹倒向水面以及水草區均可下鉤。

二、窩料和釣餌

1、窩料配製

自然水域一般面積比較大,魚兒不夠集中,所以誘魚方面一定要做足功夫。

野釣自然水域,這三個方面的知識要儘量多

首先誘餌的味要適當地濃一點,再就是誘餌的投放量要適當地大。這樣目標才容易被魚發現,只要能誘來魚兒,就能較長時間地留住魚兒。推薦一種窩料的製作方法,豆餅粉、顆粒飼料或者小雞飼料、酒米和玉米麵,混合搓揉成團打窩,這種野釣的窩料效果還是很好的,如果不夠黏可以加點麵粉即可。

野釣自然水域,這三個方面的知識要儘量多

2、魚餌怎麼選

個人認為在野釣中比較好用的是蚯蚓和自制的餌料,在一些水庫中用自制面餌或者山商品餌都可以,但是很多野釣的小河溝商品餌魚完全不吃。餌料使用一般規律是魚偏愛素食,小魚愛葷。

野釣自然水域,這三個方面的知識要儘量多

另外使用的餌料最好是天然的、時令性的食物,嫩玉米粒長成的時候就用嫩玉米粒。紅薯成熟的時候就用紅薯做餌。比如草魚就喜歡吃嫩草,還有紅薯與嫩玉米粒;除了這些素食,它們也喜歡天然的昆蟲類食物,比如螞蚱與地蠶,還有青蟲或者活蛆等。

三、釣法要多變

1、看魚層分佈

野釣自然水域,這三個方面的知識要儘量多

野外水域中魚種較多,魚層分佈要看具體情況,上中下層的水體,哪個水層魚多就釣哪個水層。但是一般情況下,釣底的時候居多,野外水域中底層的魚兒還是居多的,比如鯽魚、鯉魚。草魚雖然是中層魚類,但實際垂釣時釣底比釣浮獲的概率要高很多。

2、堅持守釣

能守釣則守釣,不輕易走釣。在釣位定點打窩後,有魚進窩就要堅持守釣。

野釣自然水域,這三個方面的知識要儘量多

這個時候考驗的就是耐心與毅力了,如果守釣一兩個小時無魚,才可以放棄,需要另尋釣點,也可以一開始多打幾個窩點輪釣。野外水域大魚的數量很少,所以裝備配置上還是小魚為主,線組不宜粗。你要相信,你一天下來一條大魚碰不到,如果上來就大鉤粗線守著,可能一天連小魚都沒釣到。

野釣自然水域,這三個方面的知識要儘量多

最後,中魚後要將手竿往上抬舉,快速領魚出窩,以免遛魚時驚擾到窩點的其它魚。引魚遊動不是生拉硬拽,而是在魚遊動時順著其發力的方向稍微偏離一點,呈圓弧狀地改變其遊動的方向,直到將其溜翻再抄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