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新規重磅落地,22萬億巨資放開!1.4億股民如何受益?

9月28日晚間,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作為“資管新規”配套實施細則公佈,自公佈之日起施行。經過兩個月的徵求意見,《辦法》正式落地後,22萬億的理財市場將迎來鉅變,而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門檻也從5萬元至1萬元。

理財新規重磅落地,22萬億巨資放開!1.4億股民如何受益?

據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介紹,2002年以來,我國商業銀行陸續開展了理財業務。銀行理財業務在豐富金融產品供給、滿足投資者資金配置需求、推動利率市場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快速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業務運作不夠規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夠充分、尚未真正實現“賣者有責”基礎上的“買者自負”等。

該負責人表示,發佈實施《辦法》,既是銀保監會落實“資管新規”的重要舉措,也有利於細化銀行理財監管要求,消除市場不確定性,穩定市場預期,加快新產品研發,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範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加強投資者保護方面,《辦法》主要有哪些規定?該負責人表示,《辦法》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合規銷售、信息登記和信息披露等環節,進一步強化了對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五大方面事關投資者

1萬元就可買理財產品

中新經緯客戶端通過梳理《辦法》規定的內容,總結出了事關投資者的五大方面:

遵循風險匹配原則

延續現行理財監管要求,規定銀行應對理財產品進行風險評級,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並根據風險匹配原則,向投資者銷售風險等級等於或低於其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的理財產品。

設定單隻理財產品銷售起點

將單隻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單隻私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

允許公募理財通過公募基金投資股市

《辦法》繼續允許私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在理財業務仍由銀行內設部門開展的情況下,放開公募理財產品不能投資與股票相關公募基金的限制,允許公募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各類公募基金間接進入股市。同時,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理財產品投資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可以不再穿透至底層資產。

個人首次購買需進行面籤

延續現行監管要求,個人首次購買理財產品時,應在銀行網點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和麵籤。

引入投資冷靜期

對於私募理財產品,銀行應當在銷售文件中約定不少於24小時的投資冷靜期。冷靜期內,如投資者改變決定,銀行應當遵從投資者意願,解除已簽訂的銷售文件,並及時退還投資者的全部投資款項。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講,《辦法》中的一大重要變化就是“將單隻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理財門檻降低了意味著什麼?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隨著投資者不斷成熟,降低銀行理財產品門檻確有必要,有助於銀行理財產品更加普惠化,而銀行也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更多的普通民眾可以更方便地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當然,如果與公募基金相比,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金額在未來還有進一步調整的空間。”董希淼補充說。

過渡期與資管新規一致

業內:減輕銀行壓力

銀保監會負責人表示,在過渡期安排方面,《辦法》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並要求銀行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按照自主有序方式制定本行理財業務整改計劃,經董事會審議通過並經董事長籤批後,報監管部門認可。監管部門監督指導各行實施整改計劃,對於提前完成整改的銀行,給予適當監管激勵。

過渡期結束後,對於因特殊原因難以回表的存量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權類資產,經報監管部門同意,商業銀行可以採取適當安排妥善處理。

隨著銀行理財新規、資管新規補充規定相繼落地,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監管執行力度和節奏明顯放鬆,有助於修復過度悲觀的預期,信用環境也有望逐步恢復。

上述人士還指出,從規定來看,即使過渡期結束,對於因特殊原因而難以回表的存量非標資產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權類資產,銀行仍然可以妥善處理。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銀行整改壓力,平滑金融市場波動。

22萬億巨量資金放開

1.4億股民迎來利好

值得一提的是,理財新規明確了“允許公募理財通過公募基金投資股市”,對於A股市場和廣大股民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

為何這麼說呢?因為現行監管政策是不允許公募理財產品投資股市的,只能投資貨幣型和債券型基金。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8年6月末,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為21萬億元,7月末為21.97萬億元,8月末為22.32萬億元。這就意味著,當放開投資股市後,將有巨量的資金可通過公募基金間接進入股市,送來“源源活水”,利好逾1.4億的A股股民。

此前,在《辦法》徵求意見期間就有業內人士分析說,隨著新規落地,政策的不確定性將逐步消除,從而改善股市和債市的流動性,提振市場信心。

節前,理財新規“驚喜”落地,讓投資者們對股市也有了新的期待。從週五(28日)的股市走勢來看,在經過短暫的調整之後,A股市場重拾升勢,做多氛圍漸濃,滬指震盪上行再度站上2800點,一根陽線上穿5日均線。

截至收盤,滬指收報2821.35點,漲1.06%,成交額1254億,9月滬指上漲3.53%,周線兩連陽;深成指收報8401.09點,漲0.80%,成交額1378億。創業板指收報1411.34點,漲0.78%,成交額414億。

巨豐投顧認為,從前期多重底部特徵以及近期情緒改善來看,對於反彈的空間還是時間都應該給予一定的期望。國泰君安認為,節後行情中主要受到外圍市場和國內政策面因素的影響。由於A股處於相對低位,預計外圍股市波動對A股影響總體有限,隨著A股逐步走向成熟,低估值績優藍籌主導的市場風格可能會越來越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