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答5|宝宝离不开人?幼儿依恋发展问题不容小视

案例

(1)宝宝四岁,女孩:完全不能独处,无论何时必须有熟人陪伴;无安全感;胆小。

(2)宝宝两岁半,男孩:妈妈早晨一去上班就哭着不让走 ,妈妈过去安慰他,会更赖着不让走 ,如果不安慰直接走,爷爷奶奶说等妈妈出去后宝宝哭一会儿,没辙了就不哭了。

(3)宝宝三岁半,男孩: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有些特殊的地方,特别喜欢摸妈妈的头发,要摸头发睡觉。

(4)宝宝三岁半,男孩:什么时候分床睡比较好,目前跟大人同床。

洋洋老师回复:

(1)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无论何时必须有熟人陪伴不是个案,有的孩子尚未有足够的自信心去完全独立探索。值得这位家长先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胆子大一点,能在有大人在场时,能够更加独立的玩耍。

(2)建议是给孩子形成上班分离的预期习惯。你可以这样,早一点做准备,在上班前抱一会或是陪他一会,同时告诉他,妈妈下班还会回来,第一时间陪宝宝。

一开始孩子都不适应,离开时可以反复安慰,但是慢慢地得降低安慰的次数,鼓励他给妈妈加油,妈妈上班也需要他给予能量。同步,爷爷奶奶也得表示理解宝宝,会陪着宝宝一起等妈妈下班回来,有一段时间的缓冲就会形成预期。会有一定改善。

(3)3岁半的宝宝对妈妈的依赖有特殊地方,应该是陪睡阶段形成的习惯,时间不短了。可以考虑用角色扮演做一些替代性方案。这个阶段小孩子比较喜欢做证明“我能行”的事。您可以让他照顾他喜欢的玩偶、玩具睡觉,让他拍着玩具哄睡。让他觉得自己长大了,他的积极性会比较高。这样玩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地不依赖妈妈的头发了。

(4)如果孩子早期安全感建立得比较好的话,分床睡或分房睡可能会相对比较容易。至于到底几岁要分床睡或分房睡,这没有什么一定的规范。但是我们通常认为男孩子,至少四五岁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

你问我答5|宝宝离不开人?幼儿依恋发展问题不容小视

为什么宝宝会胆小离不开人?

遇到宝宝出现不愿意与家长分开的情况,大人还是应该先分析孩子的需求并接纳。

从孩子气质的差异性来看,有的孩子是容易产生不安的,他们时刻需要跟跟能给他们安全感的人在一起,而熟人正是可以给孩子足够安全感的人,所以孩子必须要有熟人陪伴。

如果此时“熟人”很严厉地说:“你别跟着我,你要是总跟着我,就不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孩子听了就会很伤心,觉得失落,孩子和“熟人”之间很难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父母要知道,孩子黏人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过了这个阶段,孩子便会逐渐独立起来。

当孩子正处于这个阶段时,父母应满足孩子的愿望,让孩子有足够的自信心、安全感,并让孩子有自由探索的空间,这样孩子便会一方面依赖,一方面逐渐自立起来。

你问我答5|宝宝离不开人?幼儿依恋发展问题不容小视

从分析孩子胆小原因的角度来看,父母可以站在孩子角度想一想,遇到畏首畏尾的情况时,孩子当时心里是什么感觉?兴许孩子心里想的是——都这么大的孩子了,才不要跟他们一起幼稚呢!

家长可以先考虑一下孩子没有参与的原因是什么。孩子如果不想去是为什么,如果想去,可以给孩子想去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这种尊重会让孩子有一种感受,就是ta是有权决定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

当孩子能感受到自己掌控的力量时,会更容易独立,反之,如果总是不在自己掌控范围里生活时,会更加“畏首畏尾”。

你问我答5|宝宝离不开人?幼儿依恋发展问题不容小视

幼儿依恋的主要种类

从孩子的依恋类型来看,主要分三种:

安全型依恋:主要指不总是注意妈妈是否在场,在紧张情境下,能迅速回到母亲身边,寻求保护和安慰。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在妈妈的鼓励下能顺利的与陌生人交流。

当妈妈离开时,探索的行为会受到影响,比如哭泣、有苦恼,当妈妈又回来时,孩子会立即寻求与妈妈的亲近与安抚,很快的与妈妈一起玩耍。

总体来说没有明显的分离焦虑。

你问我答5|宝宝离不开人?幼儿依恋发展问题不容小视

回避型依恋:主要指和妈妈在一起时,很少关注妈妈的行为,妈妈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在活动中与妈妈的主动交流、身体接触、分享行为都比较少。

对陌生的人和事,表现得胆子大、不退缩,能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妈妈离开时,不哭泣,未表现出分离焦虑。对妈妈归来也不积极欢迎。

你问我答5|宝宝离不开人?幼儿依恋发展问题不容小视

抵抗型依恋:这类孩子似乎离不开妈妈,喜欢缠在妈妈身边,和妈妈的身体接触比较频繁,探索活动也不积极。

对陌生的人和事,表现的拘谨、退缩。

妈妈离开时,极端痛苦,表现出反抗、哭泣、悲伤的程度高。

但妈妈回来时又有矛盾心理——既想与妈妈接触,又在妈妈亲近时生气地拒绝,不容易平静下来。

(来源《读懂孩子》)

你问我答5|宝宝离不开人?幼儿依恋发展问题不容小视

了解这些分类并不是简单的给孩子贴标签,主要目的还是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根据孩子的气质特点提供相协调的抚养环境,才有助于孩子形成安全型的依恋。

一句话总结:读懂孩子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

家长该如何帮助宝宝

首先要学会做一个高敏感性的家长,给予孩子想要的支持与帮助。

对于4岁的孩子,ta有足够的意识来识别自己的意愿和界限后,我们就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

如果孩子已经明确地表达了不想参与某个活动,家长还要强行鼓励孩子去加入,对孩子来讲是种不尊重,是种威胁,是种侵犯。

你问我答5|宝宝离不开人?幼儿依恋发展问题不容小视

我们要让孩子慢慢感受到:我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将来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在别人侵犯的时候无能为力。

在孩子对某些活动表现出抵抗、不想玩的时候,孩子最想妈妈和他共鸣的,不是听妈妈的鼓励,而是想先让妈妈理解“你让我一个人去,我很害怕,很无助”。

所以,高敏感的妈妈会始终给予孩子积极的反应和满足,让孩子体会到原来妈妈是指导我的感受的,是在意我的,不必强求孩子快速达到自己要求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和孩子商量合理的解决方案,比如,要克服孩子的担忧和焦虑,你可以做出一些小的调整,约定好在孩子的视线范围内,慢慢地拉开陪伴距离;约定好孩子随喊随到;约定好先陪着一起适应环境,随后再让孩子独立和其他小朋友玩;约定好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决定和谁玩、玩什么、玩多久等等。

总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学会处理焦虑,正确处理情绪,让孩子习得多元的解决方案。

只有当孩子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后,才能从内心具有安全感,才能慢慢改变凡事都必须依靠别人陪伴的情况。

你问我答5|宝宝离不开人?幼儿依恋发展问题不容小视

我们也需要学会做一个成长型的家长。家长也需要学习,才能跟的上孩子的成长。

面对到底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拥有安全感这个话题,我们可以参考《父母必读》梳理出的这份清单,耐心对标对表,提升自己的育儿力:

1. 小婴儿期,有持续、稳定的照顾,照顾人相对固定。

2. 总能敏感而准确地回应孩子的需求,让孩子自己与父母的互动是可被预测的。

3. 父母尤其是妈妈的情绪要相对平和、稳定,有比较稳定的教育方式。

4. 慢慢培养孩子的身心疆界意识,并给予充分尊重。

5. 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让ta感觉到自己鞥做主,而不是生活都被别人控制。

6. 确立明确、合理的规矩,并保持一定的弹性。规矩和规则可以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行为是可预期的,弹性则是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我调整的主动性。

7. 接纳孩子的情绪,并慢慢帮助孩子学会处理情绪。

8. 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用僵硬的标准去衡量。对满足充满自信,欣赏ta,也许更能帮助ta建立起安全感。

——摘自《父母必读》

你问我答5|宝宝离不开人?幼儿依恋发展问题不容小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