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任务是吸引学生,让他们忘记做别的事

教师的任务是吸引学生,让他们忘记做别的事

生动也不是恶俗、搞笑,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机智。给孩子生动,吸引他们。给自己感动,幸福我们。


课堂,是一个师生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这种活动指向的是教学目标。所以,教师们通常会追求课堂的有效或高效。

不过,我们把课堂教学的追求定位在生动,有时候,可以为生动而牺牲一些眼前的有效。这种认识,源于我的一次经历——

多年前,我一直认为,作为教师,我的任务是讲明白,学生的任务是听明白。为了保证让学生专心听,我制定了课堂纪律。

除了纪律,我的眼睛不断扫描每一个学生,或用眼神、或用问题、或用其他我能用的手段提醒走神的学生。

至于个别开小差严重的学生,眼神和问题已经无法达到目的了,就会用罚站等幅度比较大的行为,而这些幅度比较大的行为往往阻断了教学进程。

我很苦恼,于是规定:一节数学课,如果同学们让我停下来组织教学达到三次,全班同学要一起“练习”静坐。

很显然,我想通过“同学们”的威力吓住个别学生,以弥补自控力的不足,本质上是“诛连”。

一天下午,因为一位学生的缘故,全班同学一起“练”静坐半个小时。事后,数学科代表来到我的办公室,交给我一本作业。我有些诧异,翻开本子,里面写了一句话:

如果你上课能够让他忘记吵,算你厉害!

眼下之意,十分鄙视我的“诛连”行为。我那一瞬间,有一种吃苍蝇的感觉。“诛连”,是无能的证明。

那天晚上,我在反思中发现我和学生间的一个差别:

我认为:学生听不听课是学生的责任,教师的任务是控制学生的听课状态;学生认为:听不听课是教师的责任,教师的任务是吸引学生,让他们忘记做别的事情。

控制,用纪律,用教师的威严。那么,吸引呢?吸引用什么呢?我拿什么吸引学生,拿什么让学生忘记吵呢?

在这次思考中,我明确了我的课堂追求:生动。用课堂的生动吸引学生,让他们忘记吵,不用纪律,不用威严。

那么,如何让课堂生动起来呢?

教师的任务是吸引学生,让他们忘记做别的事

明白道理已是不易,要做到就更不易了。这么多年来,每当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走神,我就警醒了,概括来讲,课堂的生动有这么一些体会:

首先,教师本人要深刻地喜欢这节课。有时候,数学课是枯燥的,但学生看你那么起劲,也会跟着起劲的,这叫感染。所以,教师对本课的深深喜欢是生动的基础。

其次,教学材料要使学生有新鲜感和亲切感。新鲜感就是材料不要老重复,亲切感就是材料来自生活。

再次,教学材料展现的“序”要透气,透气是指课堂节奏松紧有度,材料简洁,用一份材料或一份主材料,没有堆砌感。活动组织强调动静搭配,独立和合作兼顾。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师要想明白学生对数学问题是怎么想的,只有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教师才能问到学生思维的痛处、痒处。一石激起千层浪,生动便不期然地在课堂上弥漫开来。

小学生的情绪思维十分明显,一开心就聪明。而生动,总会带来师生间的快乐情绪。

生动有时候是快乐的,有时候是郁闷的,有时候是痛苦的、有跌宕的,绝不千篇一律。

生动也不是恶俗、搞笑,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机智。

给孩子生动,吸引他们。

给自己感动,幸福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