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村里的那些事

2015年8月初,韩长彬这位被市检察院干警们公认的“好管家”从岗位上退下来后,并没有像常人想象的那样去安享退休快乐时光。被返聘担任辽阳县吉洞峪满族乡杨家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老母亲已近耄耋之年,长年卧病在床,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本想退休后承欢母亲膝下,让老人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他本人还患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带着组织的信任,带着责任和压力,他信心满满地接受了这项工作。

扶贫工作真是做到了家

扶贫村里的那些事

“扶贫工作队关心我们困难户,热心上门服务,扶贫工作真是做到了家”。每当上级机关来辽阳县吉洞乡杨家村搞扶贫调研,村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辽阳市人民检察院自开展精准扶贫帮扶活动以来,切实用真情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千方百计把有利于脱贫的事、有利于老百姓的事办好“为了让百姓看到我们扶贫帮困的决心,院党组决定把扶贫队走读式变为常驻式,退休干部韩长彬同一名四十岁以下男干警轮流组成扶贫队。为了不打扰老百姓,扶贫工作队借宿当地企业的一间空置的房子,自己买菜做饭。夏天天热,没有冰箱,队员很难能吃上新鲜的食材。严寒的冬天,没取暖设施,房间水桶里的水都结冰了,采暖靠烧炕,室内温度最高才能达到7-8摄氏度。部分村民认为扶贫是一阵风、走过场,时间一到,驻村工作队拍拍屁股走人了,个别人家冷言冷语,几次上门入户都遭碰壁。走访过程中,谁家正在栽秧打谷,队员们裤脚一挽就下地干活去了,谁家栽培果树拿起铁锹填土扶苗。”距离拉近了,村民对扶贫工作的态度发生了改变,队长韩长彬定下一个标准,村走访要做到百姓家的狗见了都不咬,工作就到位了。

扶贫工作队对杨家村自然条件、人口、土地、困难户的构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对确定的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将拟录入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在村、组进行张贴公示,全程参与,组织群众参与讨论,通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贫困户为88户、贫困人口为214人。与市扶贫办协商,针对每个贫困家庭的实际状况寻找致富渠道,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在做好救济式扶贫基础上,侧重于生产扶持,帮助他们出点子、找路子、学技术、筹资金,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培训、上门指导,发动种植养殖大户进行结对帮扶,对帮扶贫困户的剩余劳动力,多方联系,尽可能介绍外出务工,提高收入。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贫困户,想办法、找门路,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植、养殖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生产项目。通过与驻村安邦公司沟通协调,无偿给予52家贫困户100-150棵山里红树苗和两袋化肥(每户约合人民币2000元左右)的支持,种植业户与安邦公司签订15年的收购合同。不仅如此,扶贫工作队经多方争取,得到了辽阳奥克公司、胜利集团的大力协助,协调引进三家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来村考察投资办场(厂)。2016年,冬季来临之际,扶贫工作队多方协调筹措帮助贫困户解决了棉衣50套、棉被40床、棉鞋50双、棉帽36顶、及档风用的塑料布36公斤等越冬物品。

扶贫工作队村民的主心骨

八十岁的老奶奶拉着扶贫队长韩长彬的手,一遍又一遍地念叨着“你们太好了”。从扶贫工作队入住杨家村的那一天开始,与村民们的关系变的一天比一天亲近,无论谁家有难事,队员们总是有求必应,仿佛就是一家人。

2016年4月初,贫困户刚绍利在维修自家房屋过程中,由于房屋坍塌意外造成本村帮工一村民从房顶坠落摔成重度,面对突遇飞来横祸对这个靠刚绍力种地和打零工为生活来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从亲戚朋友那里东挪西凑借来住院医疗费近10余万元,全家老小暂住邻里家中,事发之后,扶贫队员们第一时间赶到刚家,感到家庭的困难比想象的还要糟糕。将情况向院领导如实地进行汇报,市院机关党委发出《爱心救助倡议书》,号召全院上下伸出援助之手,为翘首期盼着救助资金的刚绍利家庭的不幸献出一份爱心。倡议书发出后得到了全体检察人员的积极响应,当天就募得善款22000余元。51岁的贫困户李思惠,看到自家的鸡房一只只活泼可爱的鸡雏在叽叽喳喳叫着,这个曾经在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乐了。可谁想一年前,李思惠还是家徒四壁,墙壁早已被烟尘熏得灰暗无比,家里没一件象样的家俱,村里人见他都绕着走,只因他生性懒惰、游手好闲,又染上小偷小摸,嗜赌成性的恶习。妻子无奈之下,带着孩子远嫁他乡,队长韩长彬同李思惠接触的过程中,感到李思惠智力健全、身体健康,经过耐心的引导一定会走上脱贫致富道路,没有资金他跟妻子商量暂借他一万元做为启动资金,帮助他建成两个鸡房,养公鸡200多只,母鸡300多只,委托村里的养殖大户对他进行传帮带,手把手地进行技术指导, 2016春节前夕,他和队员们又忙着为他联系客商,200多只大公鸡、近10000公斤鸡蛋被抢购一空,除去成本净收入达8000多元,尝到甜头的李思惠谈到明年计划时,他将争取扶贫互助资金和政府贴息小额贷款的支持,扩大鸡房,增加投入,对脱贫致富充满信心。“五保户”王恩德,幼年时父母双亡,孤身一人,从未上过学且有智障耳聋等先天缺陷,住的老房子已有200余年,虽几经修缮仍是摇摇欲倒的危房。每逢恶劣天气,为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村民们把他寄宿在村部,了解这个情况后,做为扶贫队长韩长彬心里便多了一份牵挂,他同乡、村两级领导商量,一定要帮老人建一个安居乐业的屋。在我他反复的争取下,乡里同意出资4000元,加上王恩德老人手中存有积蓄6500元加起仅仅一万元多元,找来村里的泥瓦匠搞了预算,除了建房找村里的同志义务帮工外,购买建筑材料还有近1万元的资金缺口,在他的带动下通过自己拿一点大家捐一点赞助单位贡献一点,筹齐房款,说干就干,从选址、施工购买材料到质量验收等,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服务员。院领导也先后多次到现场了解情况,排忧解难。一栋投资3万余元,面积50平方米的两间砖瓦房竣工了。房子上梁的当天,前来祝贺的乡亲们被眼前这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场景所感动。杨家村唯一的一所小学,条件较差,比较艰苦,城里孩子上学穿校服,是孩子们想都不敢想的事。了解此情况后,韩长彬同市院的青年自愿者服务队沟通后,青年自愿者服务队主动自愿捐款为杨家村小学的全体学生购置了校服和学习用品,孩子们喜出望外,从内心感谢叔叔、阿姨。同时又为学校提供了办公用品和器材。

村容村貌换新颜百姓乐开怀

扶贫村里的那些事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杨家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华灯溢彩,村民在文化广场欢快地跳着广场舞,享受到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为彻底改变村容村貌,驻村工作队积极筹措资金创办了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配发了文化活动设备,实现了文化信息工程基层服务点资源全覆盖,加大洁美家园、村庄绿化、亮化工作安装路灯20余盏,与相关单位一同给杨家村捐助电脑3台,电子屏幕1台,同时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全面改造村里的供电设施,新增100千伏安配变2台、新建及改造电力线路3000余米,整理计量表计50余块。修建了4座桥梁。

扶贫村里的那些事

杨家村是辽阳县东部山区是一个偏远山村,基础设施薄弱,全村除主干道外,大部分是土路,遇上下雨天,满是泥泞,村民们有这么一句顺口溜:“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闪腰,骑车摔跤。为了帮助村民摆脱贫困,扶贫工作队横下一条心,修路。市院党组听取扶贫队工作汇报后,给予大力支持。每逢交通、公路、财政等部门来乡调研时,扶贫队长韩长彬都想方设法邀请他们来杨家村进行实地考察,通过积极向市县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通过上级扶持、自筹资金和社会捐助,筹措资金40余万元,对杨家村河道护坡进行彻底治理,将村里的土路全部建成沙石路,改变村民出门困难,改变了以往下雨天道路泥泞,汛期房屋被淹等问题。“土路变沙路,再也不用担心阴天下雨路不好走,提到过去,村民们记忆犹新,修路之前,村民们靠两条腿步行,出门前大包小包全用扁担挑在肩上,去一趟县城要花4个多小时。后来买了自行车,坑坑洼洼还不算,遇上下雨天6公里的胶泥路得走了将近6个小时。村民们话锋一转,修路以后,俺骑电动车1个小时就能跑个来回,真是方便极了。

扶贫村里的那些事
扶贫村里的那些事

要想富,产业发展是支柱。从踏入官家村的第一天,全村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不高,就成为了扶贫队的一块“心病”。在三年规划中扶贫队对贫困家庭确定致富项目,落实扶贫帮扶措施,通过联系相关养殖户来杨村发展林果栽植、有机蔬菜、家禽养植等,依托安帮分司山里红深加工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拓宽致富渠道。实行“一户一法”帮扶贫困,列清项目需求清单,制定帮扶计划。列清年度具体项目需求清单,带领村民到临村的食用菌养殖户中去学习取经;到法库县秀水河乡喇嘛营村养猪大户走访学习;到辽中县的养鸡专业户家中学习;到临村学习养牛、养蚕等先进技能。还到市内联系劳动力的转移安置,劳务输出,探索适合本村留守妇女劳动力的创业,就业项目的新途径,逐步实施富裕户带动贫困户的帮扶措施。在做好精准扶贫的同时,还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做工作。联系市中心医院扶贫医疗组免费为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部分村民免费体检960多人次,办理免费住院120人,有效缓解了村民因病致贫的难题。为彻底改变杨家村文化、教育、卫生、科技落后等现实问题。

扶贫村里的那些事

目睹了一些贫困户的窘境,在许多人的眼里,似乎扶贫就是访贫问苦,送钱送物,有人认为许多贫困户就是“扶不上墙的稀泥巴”。实话实说,扶贫的确有难度,要不,中央为何要提“扶贫攻坚”呢?。只要我们把自己融入到每个贫困家庭中,把他们作为自己亲兄弟一样对待,你会发现增加他们收入,改善生活就成了作为一项应尽的义务,这些“亲戚”能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从而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