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藕初:引进西方科学管理第一人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初,上海实业家穆藕初给北京大学捐资5万银元设立留学奖励基金,并委托老朋友蔡元培遴选5名品学兼优的男生出国留学,以为国家造就栋梁之才。

罗家伦、段锡朋、康白情、汪敬熙、周炳琳等五位学生被蔡元培、蒋梦麟、胡适等人选中并推荐出国留学,这几位幸运的学生,曾被当时报纸称之为“五大臣出洋”,后来又增加了江绍元,此六人于1920年秋出国留学。

穆藕初:引进西方科学管理第一人

前排左起:康白情、汪敬熙;后排左起:罗家伦、段锡朋、周炳琳

穆藕初慷慨解囊的捐资助学行为,其动机只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不求任何个人回报,这种选拔人才方式,在近100年前绝对是一种创新,也是开启了中国实业界提倡学术之先河,即便在今天看来,仍是一种值得尊崇的品德。

穆藕初是何许人也?他为何甘愿捐资5万银元设立奖学基金资助学生呢?此时的穆藕初并不是一个富有之人,他创办实业也仅仅只有5年时间,可以说企业还在起步阶段,就一次性拿出5万银元作为奖励优秀学子的奖学金。

这只是我们所知道的,实际上穆藕初并不只是这一次捐资助学,他还曾向国立东南大学和苏州昆剧传习所各捐资5万银元,以及向个人资助,只是所有这些捐助鲜有人知道罢了,穆藕初不是一个张扬之人。

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穆藕初先生吧!进一步了解他的经商办企业的人生经历,他可称得上是中国近现代实业界一代儒商,他也是引进西方科学管理第一人,毛泽东曾赞誉他为“新兴的商人派”代表。

穆藕初:引进西方科学管理第一人

穆藕初

穆藕初(1876—1943)名湘玥,号恕园 江苏上海人,祖籍是苏州洞庭东山,其先祖迁居上海县,1876年出生于上海浦东,6岁时入读私塾,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13岁时入棉花行开始学徒,1897开始自学英文接受西学,1900年考入上海江海关担任办事员。

1904年,穆藕初与马相伯、李叔同等人在上海组织成立了“沪学会”,由马相伯出任会长,其宗旨就是倡导新学,学习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此时的穆藕初是“上海龙门书院”的学监兼英文教员,这所学校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和江苏省立上海中学,1907年,穆藕初开始在江苏铁路公司担任警务长。

1909年夏,已经33岁的穆藕初以其近10年的工作经历,自费赴美国留学,他与著名教育家郭秉文的赴美经历有些类似,郭秉文比穆藕初年轻4岁,却比穆藕初早一年赴美留学。

穆藕初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伊利诺斯大学、德克萨斯农工专修学校学习农科、纺织和企业管理等专业课程,并于1914年获得农学硕士学位后回国。

1915年初,穆藕初与其兄穆湘瑶筹资创建了“德大纱厂”并出任经理,当他惊闻素有“科学管理之父”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于3月21日在美国费城病逝时而深感震惊,因为穆藕初在美国留学期间,曾数次拜访过泰勒先生,他是唯一与泰勒有过交集和切磋的中国人。

穆藕初:引进西方科学管理第一人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穆藕初遂开始着手翻译泰勒的著作《科学管理法原理》,并将泰勒的科学管理法引入其创办的工厂管理中,中华书局于1916年11月出版了穆藕初的这本译著。

穆藕初又先后投资创办了“上海厚生纱厂”和“郑州豫丰纱厂”,并分别出任总经理及董事长兼总经理,成为全国闻名的“棉纱大王”。

为了确保纱厂原料供应,穆藕初还兴办了植棉试验场,致力于改良和培育优质棉种,为纱厂提供优质原料,并向全国范围内推广,为此,他还撰写了《植棉浅说》,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介绍和推广。

1917年5月6日,由黄炎培领衔倡导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成立,穆藕初与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名教育界、实业界著名人士都是主要发起人。

穆藕初:引进西方科学管理第一人

“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徽

“中华职业教育社”以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为宗旨,“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穆藕初当选为第一届议事员会议事员,并连任第二届和第三届议事员,还曾出任“中华职业学校”校董事会主席。

1918年,穆藕初当选“上海总商会”会董,两年以后又连任,“上海总商会”成立于1902年,由“严氏三姐妹”的祖父严信厚出任第一任总理,著名商业、金融大咖聂云台、宋汉章、虞洽卿等都曾出任过“上海总商会”会长。

1920年,穆藕初等人发起组织了“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并被推举为理事长,也就是在这一年,穆藕初被北洋政府农商部聘为“名誉实业顾问”,并以5万银元在北京大学设立留学奖励基金。

穆藕初:引进西方科学管理第一人

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旧址

1921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召开年会之后,穆藕初被推举为征求社员副总队长及第十队队长,同时在上海集股创办了“中华劝工银行”。

1921年秋,爱好昆曲艺术的穆藕初捐助5万银元并协助筹资在苏州五亩园开办昆剧传习所,以发扬和传承这门古老的剧种,他利用在上海工商界的影响力,很快就筹集到了启动资金,而昆曲艺术之所以至今能够传承下来,其中就有穆藕初的很大功劳。

1922年秋,经“上海总商会”推荐,北洋政府农商部任命穆藕初为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参加在美国檀香山召开的“太平洋商务会议”。

穆藕初:引进西方科学管理第一人

穆藕初(左一)率团参加太平洋商务会议时合影

从1922年开始至1925年,穆藕初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聘为顾问,这是外国人在上海设立的一个独立机构,是上海公共租界内最高行政机构,不受中国政府管辖。

1923年开始,中国棉纺业陷入危机,穆氏企业也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穆藕初辞去“厚生纱厂”总经理职务,设在北京大学的留学奖励基金也被迫中止。

1924年,郑州豫丰纱厂也被迫由美商“慎洋商行”接盘,1925,穆藕初又被迫辞去他经商起家的“德大纱厂”总经理,将“德大纱厂”盘给了“申新纺织公司”。

穆藕初:引进西方科学管理第一人

豫丰纱厂旧址

1928年,穆欧初弃商从政,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工商部常务次长及实业部中央农业试验所筹备主任,曾协助工商部长孙科主持工作。

1932年“一.二八事变”之后,穆藕初曾在上海与黄炎培、史量才、荣宗敬、杜月笙等人组织“上海地方维持会”,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对驻守在上海的第十九路军给予抗战物资支持。

穆藕初在慰问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将军时曾说:“作为中华儿女,反抗侵略者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我们虽然没有上战场与敌人真刀真枪的对抗,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为前线提供军需物资。”他还以个人名义捐献财物,并购买了大量的医药送往前线。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穆藕初担任上海市救济委员会给养组主任,筹措救济物资支援抗战和救济难民。

上海沦陷后,穆藕初举家南迁,经辗转多地于1938年抵达陪都重庆,先后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农业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经济部农本局总经理等职。

穆藕初:引进西方科学管理第一人

穆藕初与幼子和长孙合影

为了缓解和改善西南大后方棉布紧缺的窘境,穆藕初发明了一种单人操作的脚踏式木制纺织机,每机有纱锭32个,每天工作10小时,可纺棉纱1.5市斤,其机械效率是传统手摇式纺织机的数倍。

1943年9月16日,穆藕初因罹患肠癌在重庆张家花园寓所病故,享年67岁,冯玉祥所送挽联曰:“重农重工,为兴实业树模范;立言立德,足与后人作典型。”董必武的挽联是:“才是万人英,在抗战困难中,多所发明,自出机杼;功宜百代祀,于举世混浊中,独留清白,堪作楷模。”两年以后中国实业界另一大咖范旭东也在重庆病逝。

穆藕初生前曾希望回到上海,但最终因抗日战争条件所限,未能达到叶落归根的愿望而客死他乡,1947年春,穆藕初的灵柩被运回上海安葬,最终融入家乡的泥土之中。

穆藕初:引进西方科学管理第一人

穆藕初

穆藕初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况乎人为万物之灵,人之唯一责任即为事当有益于人,有益于社会,终而至于国家,如是方无愧乎此生耳。但社会上许多有益之事非金钱不办,因有益于社会之一念,蕴藏于心,而努力于生利事业,及既得财,即用之于社会,因他人所有之钱财,自己无权行使,不能如意支配,除非自有,故名分上正当之收入,应提出诺干分为社会上有益事业之输助。”

穆藕初的上述之言,当是他一生社会责任观的思想基础,其慷慨捐资助学之行为也就有了最好的诠释,穆藕初身上所体现的正能量,似乎应该被当今的企业家所尊崇和效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