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牌翹楚——瀘州大貳

川牌翹楚——瀘州大貳

說到紙牌遊戲,中國絕對算的上發源濫觴。

川牌翹楚——瀘州大貳

古代富裕家庭玩葉子戲

據考證遠在周朝初,傳說年幼的周成王在宮庭中與弟弟叔虞就曾玩一種“削桐葉為圭”的遊戲。那時尚未發明紙張,故以樹葉為玩具。唐、宋時代,中國的祖先發明瞭一種紙牌,既可遊戲,亦可賭博,稱“葉子戲”。又有傳說大將軍韓信為了使士兵減少鄉愁,在軍中發明了一種供娛樂用的紙牌,因其只有樹葉大小,故稱之為葉子戲。上自文人學士,下至平民百姓,均樂此不疲。到了明、清時期,“葉子戲”紙牌,每副有40張,分4類。牌上圖案,品目甚多,有人物、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等。清末至民國後,紙牌長約8釐米,寬約2釐米,人們稱紙牌。建國前後,潮汕民間還盛行紙牌賭博,玩法由簡單的排列式而逐漸趨多種多樣,每張紙牌上繪印1至10點的數碼,或繪印上象棋上的“帥、仕、相、車等32字,分紅、青、黑、白4色,共64張,作為排列式賭博。2至4人共賭。這些故老的東西,基本已經消失和變革,從風靡全國麻將,各類撲克牌玩法。賭博用的牌九,在四川演變成戳牌(紙做的類似大貳的模樣玩起來規矩不一樣,牌面樣式也更像牌九),這些都是古代人民遊戲智慧的結晶。當然也不能不說娛樂與博彩混搭。

川牌翹楚——瀘州大貳

葉子戲得一種版本

川牌翹楚——瀘州大貳

周成王與弟弟玩遊戲

賭博自然不能推崇,害人害己,但是作為遊戲,小小娛樂,也有健腦有益的一面,比如麻將可以預防老年痴呆,但是今天我要說的是一個紙牌,它的發明創造是我們四川瀘州,雖然無法考證具體是誰,但是瀘州大貳在瀘州以及川南宜賓,甚至重慶都頗流行。而在瀘州的四縣三區,你要是不會打大貳,那可能就落伍了。作為瀘州最普及並跟麻將並駕齊驅的牌類之一,大貳成為瀘州市民閒暇時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雖然筆者一樣都玩不歸一(瀘州話玩不來,搞不清楚)但是還是略懂一些,會玩的高手都精於算計,但是如果這些人運用到事業上肯定不會差哈哈。

川牌翹楚——瀘州大貳

那麼對於那些喜愛大貳的人來說,會玩只是一個開始。你們又曉不曉得瀘州大貳背後有啥子過往?它的起源是怎麼回事?有哪些規則、“名堂”?作為一個歷史民俗考證癖的我,今天就來給大家擺上一擺(聊聊),說得不好的,那些愛的杵柺棍的(瀘州土語,形容對一個事物愛起來,哪怕殘疾都不得放棄)歡迎補充。

筆者曾看到一個報道,不知道這事成功沒有,據說在2010年瀘州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瀘州大貳牌製作與遊藝(即玩遊戲或從事娛樂活動)”位列其中,瀘州大貳第一次得到正名。但關於瀘州大貳的起源,各有各的說法,至今沒有最為明確的考證。

川牌翹楚——瀘州大貳

瀘州有位大貳文化傳承愛好者叫熊生貴的說,關於大貳的起源,目前沒有專門的考證,大多為各種傳說。在熊生貴等人編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瀘州大貳》(下稱《瀘州大貳》)一書中,介紹了瀘州大貳起源一種說法:

瀘州大貳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發兵收復孟獲時發明的“竹塊牌”。當時諸葛亮為了解決軍旅生活的枯燥,命人砍來竹子,削成長條形狀,並在上面寫上小寫一至十和大寫的壹至拾,這就是瀘州大貳的雛形“竹塊牌”。最初的“竹塊牌”共20塊,由3人玩耍。

隨後,諸葛亮軍中的一名瀘州籍李姓軍官把“竹塊牌”帶回瀘州,並加以改進,用紙張製作代替竹子製作,將40張牌增加到80張,把牌中二、七、十的數字改為紅色,創作了“龍子”、“坎子”等玩法。這時的“竹塊牌”非常接近現今的瀘州大貳。明末清初,瀘州當時是西南地區著名的水碼頭,大貳逐漸通過各種途徑傳播開來,“瀘州大貳”這一名稱也在這個時候正式確定。

另外幾種說法則是:

一、泊來品之說,這種觀點認為,是叫一個叫天全的地方傳大貳,也就是歷史上的“湖廣填四川”中,隨移民從廣西、湖南輸入;

二是水運說,持此觀點的人認為歷史上通過青衣江水運,和嘉慶府(樂山)開展山貨貿易,大貳從樂山、洪雅逆青衣江傳播而來;

三是邊茶說,據說天全在地理位置上毗鄰藏區,歷史上是有名的南路邊茶產地,也是通藏茶馬古道“小路”(從雅安過滎經泥巴山經漢源大相嶺的叫大路)的必經之地,更是開展茶馬互市的邊境貿易重鎮,當時的天全老縣城(黃桐坡、月池巷一帶)可謂是商賈雲集,繁花似錦,僅茶商就有上百家,朝庭為了加強對茶葉交易的管理,也為了收稅,對茶商實行數字編號,茶馬交易的手續極其繁瑣。據縣誌記載,早在唐朝,天全的居民就被朝庭編為土兵二千,茶農八百,專蒸烏龍(南路邊茶),與藏族開展茶馬貿易,聰明的茶商和茶工們在生產和貿易實踐中不僅發明了商標,更發明了帶數字的長條牌,以便於結算,這種長條形的字牌(結算帳務憑據)就成了。

而瀘州市非遺中心主任易國璋認為,瀘州大貳起源於瀘州水碼頭的碼頭文化中。明清時期,瀘州水碼頭繁榮,成為周邊地區貨物的集散地,來自各地的船工、搬貨工人集聚於此。當時,“竹片”成為搬貨工人用於計數、領工錢的工具,工人們在閒暇時分,就用這些“竹片”來娛樂,並逐漸形成“竹牌”這一“遊藝”形式,最終演變成瀘州大貳。

易國璋說,瀘州大貳的具體起源時間和來源,目前沒有明確的結論。但它是瀘州乃至周邊地區長期以來普及大眾的“遊藝”方式之一。它的出現,豐富了人們的娛樂生活,同時也是瀘州碼頭文化的體現。

而瀘州大貳與中國某些地區的“跑鬍子”有些相似。它的組牌規則與麻將相似,但又比麻將更加靈活、變化多樣。字牌的牌面比撲克要小,易於攜帶。在現代人講究方便、靈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今天,瀘州大貳是一項很好的休閒娛樂活動。個人還是以為集了眾家之長,又融入了瀘州老一輩水陸碼頭勞動人民的智慧發展演變而來的。

大貳的牌面都是中國漢字的數字,由如下幾種牌組成:

川牌翹楚——瀘州大貳

小 寫: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各四張;

大寫:

“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各四張;

顏色:

字牌的顏色分紅黑兩種,“二”、“七”、“十”和“貳”、“柒”、“拾”為紅色,其餘為黑色

結構:

1. 砌牌:瀘州大貳一般為4人同玩,1人坐底(瀘州叫小家)。由莊家的上家下牌,莊家砌21張,其他方位砌20張,留19張在墩上,翻開兩張壓底。莊家對面的底家為第3人數底牌,底牌最後兩張牌必須示眾,但如遇紅字則更換到數完底牌後剩餘牌的最前面,可示眾,也可不示眾。

2. 一對牌:砌牌後,手中2個相同的牌為1對。一對牌可以拆散與其他牌組合。

3.一坎牌:砌牌後,手中3個相同的牌為1坎。一坎牌不能拆散與其他牌組合。

4. 一壠牌:砌牌後,手中4個相同的牌為1壠。一壠牌不能拆散與其他牌組合。

5. 一列牌:砌牌後,手中的牌依據規則組合成相連的三張,比如小四五六一列牌,稱為一列牌。另外二七十組合也稱為一列牌,大小不能混淆。當1對大牌與1張相同的小牌,或者1對小牌與1張相同的大牌組合時,也稱為一列牌。

具體玩法:

1. 壠牌:壠牌時,必須將牌由手上放到桌上,必須示眾(三張暗、一張明示或三張明示、一張暗示;旨在區分招牌)。除莊家外,在進第一張牌之後,才能放到桌面示眾。

2、招牌:當別人打或摸的牌自己手中有一坎,則可以招牌。招牌後將牌放到桌面。

3、碰牌:當別人打或摸的牌自己手中有一對,則可以碰牌,碰牌後將牌放到桌面。

4、摸牌:必須首先明示;

5、八塊:當招或壠的牌超過1次時,稱為八快。如壠了小二,再招小三時,稱為八塊,此時不用從手中打牌出去,而要讓下家摸牌。

6、吃牌:上家出的或者自己摸的牌,示眾後沒有人碰牌或者招牌,則可以與自己手中的牌組合成1列牌,放到桌面,稱為吃牌。

7、過張:當有機會,吃,碰時,自己卻沒有吃、碰的牌,稱為過張。過張後,自己不能再吃,碰。

8、 比牌:當吃的牌手中還有時,必須要將手中的這張牌根據某種組合,也要放到桌面,稱為比牌。如:手中有三四四五五,此時,以四五組合吃三,那麼手中的三,必須以三四五的組合同時放到桌面。當用大大小,或小小大的方式吃牌時不用比。

9、每進一張牌,必須打出一張,八塊除外。 胡牌時必須是7列,21張,重招牌、壠牌除外。

10、叫牌:當手中6列牌全部組合完畢,只等最後一列或一對時為叫牌。當玩家打出或摸到需要的牌時為胡牌,胡牌比招碰吃牌優先,如果兩家以上同時胡一張牌則按照順序,自摸優先,上家優先。

11、胡牌:滿足以下條件可以胡牌

A、自己沒有違規,多牌少牌。

B、至少有10胡

C、手裡的與桌面上的牌組合完畢,且有7列牌。

D、特殊情況下,砌牌後有3壠或者5坎,可以直接胡牌。

計胡(計算)規則

1、 碰牌:烏小牌為1胡,紅小牌為3胡;烏大牌3胡,紅大牌為6胡。

2、坎牌:烏小牌6胡,紅小牌為9胡,烏大牌9胡,紅大牌為12胡。

3、招牌:招牌是在坎牌基礎上加3胡。

4、壠牌:壠牌在招牌基礎上加3胡。

5、吃牌:無論是否吃牌,一二三有3胡,二七十有6胡,壹貳叄有6胡或貳柒拾有9胡。其他吃牌沒有胡。

當然打牌的很早俗語行話也很多,如:比如打瀘州大貳,一般叫:提大貳,咔大貳,一些牌型叫;海底撈,恰十胡,爆了,黑棒或烏棒,飄了,雙飄等等諸如此類,好玩又有趣,還鍛鍊記憶和反應能力。

好了我就大概給大家擺到這裡,有興趣的外地朋友可以自行了解,或者來瀘州玩感受一番,最後江陽沽酒客,友情提示,任何娛樂,以玩為主,賭博害人害己,不可取,希望大家玩的開心,而不是賭的慘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