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民間集從故事之報恩塔的故事(四)

按語:國慶祝大家節日快樂,碼字不易,期待您的關注閱讀留言點贊和轉發就是筆者堅持最大的動力謝謝。

瀘州民間集從故事之報恩塔的故事(四)

第四篇 報恩塔的故事——母愛無私,孝當竭力

瀘州民間集從故事之報恩塔的故事(四)

瀘州民間集從故事之報恩塔的故事(四)

瀘州民間集從故事之報恩塔的故事(四)

瀘州民間集從故事之報恩塔的故事(四)

“瀘州有座塔(報恩塔),隔天一尺八”,這句順口溜對很多老瀘州人來說是從小倒背如流,也算是不少人對瀘州報恩塔的開始。

可以說,在瀘州眾多古塔中,最著名最有魅力者當屬報恩塔!

報恩塔又名瀘州白塔,位於瀘州市江陽區人民廣場,長江北岸,是南宋瀘州安撫使馮檝為報母恩於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修建。此後八百年間,報恩塔歷經滄桑,幾度修葺。《瀘縣誌》記載:明弘治辛酉年(1501年),小市生員李節等採銅40斤鑄造塔頂,而以水晶念珠一串,金碗四幅,七珍八寶俱全鎮於其內,頂之四葉,又李儉等以銅十斤為之。光緒四年(1878年),僧能喜出錢培修,換以金鈴,重鐵繩牢系其頂。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及解放後多次修繕。

你看塔坐西向東,磚石結構,雙簷七級樓閣式,通高33.2米。塔身呈八邊形,層層上收,107級踏道經塔心盤旋至頂,塔內90龕256尊深浮雕石刻造像,人物線條流暢,栩栩如生。塔基為八邊形,邊長4.1米。底層高4.5米,簷下磚砌仿木斗拱,第二、三層簷下有負重鳥獸類雕塑,保存完整。

不過對精美的建築,我更喜歡和敬重報恩塔的來歷,這是一個很傳統的孝道故事,但是對我們今天仍然又很積極的意義,這也可以看出瀘州自我孝義當先的風氣。

相傳在宋朝的時侯,大足城關門外,住著一戶姓馮的夫妻。當家的排行老大,人稱馮老大,靠賣豆腐跟妻子相依為命。他妻子馮氏是一個賢惠儉樸的人。

二人成親多年唯有生育,於是她去寺廟燒香,望菩薩保佑生個一男半女。這一拜啊你別說,還有靈驗,第二年馮氏果然生下二子。

但是樂極生悲,兩嬰連體落地,背連著背。如今科學發達,連體嬰兒分割也是可行的,但是在古代,夫妻一見,完全傻眼了,本應該喜悅的心情變得沉重起來。在忙亂中馮老大突然把心一橫,抓起菜刀,將二人從背砍開。也是那時候人愚昧不懂科學,此時兩嬰背上鮮血長流,哭叫連天。馮老大慌忙搶起一子去求村中郎中救治。幸好這個郎中是個醫術高明的人,當即採來止血還丹草,將小兒傷口包紮好,再問馮老大:“既然你家中還有一子,趕快回家去抱來醫治。”那知馮老大由於終日勞累,加上剛才路奔波,腹中飢餓,感到四肢無力,頭昏目眩,在回家路上失腳落巖而死。事過了好多天,鄰居才把這消息告訴馮氏,馮氏哭得死去活來,見丈夫已死,家中這個兒子也天折了,一心惦記著送去救治的兒子。半月後,她來到郎中家,要回兒子。老郎中見小兒已從死裡逃生,便說道:“為了讓小兒牢記父母之恩,叫他馮楫。唐朝李嶠《汾陰行》中曰:‘木蘭為楫桂為舟’。馮楫能死裡逃生,是其父母送治得時,有如擊槳而得渡險流也。”這以後,馮氏含辛茹苦,不辭辛勞,一個寡母好不容易在淚水中把兒子拉扯到了六歲,見兒子聰明,馮氏心中很高興,本想送他去讀書,但家中窮得有時連鍋都揭不開,那有餘錢供兒子唸書呢?

但又細想,窮也不能誤了兒子前程,於是她在四鄰幫助下,來到當地一個李員外家中當傭人,為員外家中兒女縫補洗漿來維持生活,二來積蓄點銀錢好送兒子去讀書求學。

話說這個李員外也是出自書香門第,他請了一個老學究來家中教他的子女,這馮楫每天便在窗下也學習起來。有一天被先生髮現,叫他進來一問,馮楫把老師半年來所講詩文,一一答對中肯,老師大為驚歎,當即收馮楫為學生,並且免費教學,李員外也是愛才之人,見有子如此好學,又可憐他孤兒寡母,也同意一起同學。

這樣寒窗苦讀,一瞬就是十載,馮楫已滿十七歲,準備進京應考。哪知途中,遇上官兵叛亂,母子在戰亂中失散了。朝庭平息叛亂以後,開科取士。這馮楫文思敏捷,中進士,皇上御筆親點授任瀘南安撫史。任職以後,馮楫八方打聽母親下落,卻一直杳無音訊。為此終日悶悶不樂,得下一樁怪病,每逢生日之際,背上傷痕總是隱隱作疼。

這一年,馮楫五十大壽之期到了。這天突然來了一個老郎中要求進府一見。馮楫請他進室中一敘,那老郎中說“今聞大人五十壽辰,為解除大人心病之苦,我有一良方與你,望你施捨於民,待天下父母如己父母,保你病疼解除。”又送他一包藥,說:“逢親必用。”說罷告辭而去。

果然在生日之際,馮楫一連三日照良方配藥施捨於瀘州百姓,好象傷痕是不那麼疼了。馮楫很是高興,當即在父母香案上又添了三柱香。

此時,只見班頭前來稟告:“大人剛才門外來了一個雙目失明的老太婆,年約七八十,手拄竹竿,提著破籃前來乞討,可惜是稀飯已經施完了。”馮楫一聽,心中不忍,連忙叫人將老太婆請進府來,備飯款待,又拿些衣物送給老人禦寒、老太婆激不盡,無意中說了一句:“如是小兒在,今天也是五十了…”馮楫心中一動,連問道:“老八家兒子年創月何時生,身上有無印記?”老太婆一一對答了她的兒子的生庚年月,並說:“我兒背上有一長痕,是他父親用刀所砍的印子。”老太婆話音未落,馮楫已淚如下,跪在老太婆面前說:“老母親,我就是你不孝之子馮楫啊!”老太婆一聽心中暗思,久聞安撫史為官清正,愛民如子,是個育孝心的人,回答道:“大人是個孝子,今天對乞婆也是這樣一番好意,只是認我為母,不可,萬萬不可。老身受不起啊!”說罷就起身要走。馮楫這才看清老母已雙目失明,連親身骨肉也認不得了。立即將衣解下,拉能母親雙手,摸其背上長痕,老太婆這才喜淚落腮,顆顆滴在馮楫臉上。

當晚子時。馮楫命人擺起香案,點起香燭,請母親端坐香案前。面對長天,馮楫訴哭道:“老天寬恕我馮楫不孝之罪,母親為養育我歷盡艱辛,受盡勞苦,找兒、盼兒把雙眼盼穿,淚水流於。為復母親雙目之明,我馮楫用舌來舔也要讓母親重見光明。”說罷,跪指用舌舔母親眼目,舔一次,說一句,哭一聲,一家老小無不悲感淚下。一旁的班頭,突然想起那日老郎中送來一包藥的事來,便去取來奉與馮楫說:“大老爺,那一日老郎中說這包藥逢親必用,今天為太夫人重見光明,此藥必能靈驗。”馮楫馬上將藥倒入口中,又際母親雙目,舔著舔著,果然老母親雙目復明了。堂人等無不歡喜厭賀。馮楫為了讓後代入不要忘記母親養育之懇,便在城中治平寺內修建了這座白塔,並定名為:報恩塔。

正是:樹高千尺不忘根,建塔為報父母恩,人間孝道傳千年,今人更應效古人。

明天繼續給大家講瀘州三塔鎮龍保平安的故事,敬請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