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你能成爲市場贏家?

投資這個事情關乎兩件事情,其一人性,其二價值,而連接兩者的是信仰,明白了人性你就明白了市場為什麼會大漲大跌,明白了價值你就明白了股票為什麼會有漲有跌,兩者都明白了你就明白了投資為什麼需要信仰。

投資你因何而敗?

有一句話成功者各有各的成功,而失敗者都有失敗者的相似性,霍華德.馬克斯在《投資最重要的事情》一書中將失敗的投資因素大多歸結為人性之列,如果我們仔細分析的話應該是以下三點:

其一、自我的矛盾,這類投資者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以知行不合為主,他們是一類在股市中已經有一定的投資經驗的群體,比如都知道在市場的底部應該買股票,而在市場的高位應該賣股票,而當真正在市場中實際操作時就成了一個追漲殺跌的典型,而事後極其後悔,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認知的不到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以成為一個自欺欺人者。

其二、錯誤的思維,霍華德.馬克斯曾舉過例子,比如:錯誤思維:這隻股票目前市場炒的很火,所以可能會漲。正確思維:這隻股票目前炒的很火,所以價格可能已經很高。股市投資需要逆向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性思維,扁平的單線思維是股市中的一把自刎之劍。

其三、不自知,比如有這樣的人,手中現金不多,但什麼都想做,長線、短線、做多、做空、做股指、做個股,這種自做聰明表現實際上是不成立的,而他自以為是的認為這是完美的策略。還有絕大多數人犯了一個投資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預測、各種分析各種預測,其實幾乎所有的投資大師都承認自己沒有預測能力。

既然有了以上幾點我們何不再去深入的思考一下,造成以上三點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我們可以看到上面三點所表現出的問題都在自身,活或者說是自己的認知,不自知是由於沒有認識到投資的本質;

錯誤的思維是因為沒有認識到投資面貌;

自我的矛盾依然是因為對投資的認知不足,那麼我們錯可能就錯在了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投資?

追漲殺跌不是投資、預測未來也不是投資,那麼什麼是投資?

投資是投資價值,是對價值的信仰,這是投資的本質,沒有對價值的信仰,我們的失敗在於不知投資中的不可為而為之、我們的失敗在於不知投資中的可為而未為之——這就是人性。

其實任何一項事業想樣獲得成功其主觀因素都是對一個人人格素養的錘鍊,這個人格素養必然是與這項事業的客觀要求想符合的,投資也不例外,至於你是否真的具備這種人格素養,其實只有鬼知道——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要不邂努力,找到任何一點可以使我們開悟的機緣不斷卻塑造這種人格,對於投資而言我想應該包括這四點:一靜,二見,三誠實,四信仰。

一、信仰的土壤——靜(心善淵)

巴菲特講:“我用屁股掙的錢比用腦袋掙的錢多,”投資其實是一場以靜制動的遊戲。記得剛接觸股市是證券公司的一位人士講,他的一個客戶借了10萬元炒股,一年下來交易額接近千萬,但錢幾乎沒了,當然持有股票也沒了,這基本屬於給證券公司刷單了。

靜是中華文化中具有深刻內涵的東西,市場投資我想至少要應對三個層面,其一市場中的黑手,股票中的莊家,這些不但是人而且是人精,他們掌握市場中的資源、資本、信息、還有散戶的心態,他們通過過各種手段對散戶進行威逼利誘,僅此80%散戶就已掉進他們的陷阱。其二市場,市場反應環境政策,幾個哆嗦不知又有多少人掉入深淵。而最終讓散戶掉入地獄的不是前兩個,而是自己、是人性,因為人性無法看清人性。所以在市場中獲利要能坐的住,一有風吹草動就各種不安,結果就是被市場所獵殺,只有內心有足夠力量才能坐的住,那麼內心的力量是什麼呢——靜。

我們要理解投資中我們與市場的關係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其一我們與市場不是敵對關係,而是朋友關係,朋友關係處好了才能看到相互之間的共存之處,而不是處處要戰勝市場超越市場。其次我們與市場之間是一種君臣關係,市場為君而我們為臣,所以面對市場我們要有一顆臣子之心,一切市場說了算,做到捨己從市。第三我們與市場因該是一個寶藏與發掘的關係,市場就是就是藏寶地而我們要去尋找發現。

我們要處理好這三層關於,唯一的做法就是尊重市場,投機者的妄自造作是投機失敗的原因,投資是一個時間的積累 價值的成長 資本的複利的遊戲,這些都是需要耐心等待的一個過程,投資與創業的不同就在於創業需要我們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去創造價值,而投資是我們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去發現價值,然後等待價值實現,這是股市投資的本質,心有靜力則智不妄生,欲不妄生,這是抵禦投資風險最根本的途徑。

二、信仰的養分——見(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靜極則可內觀其心,外觀其道,能了妄去障我們謂之見,靜與見相輔相成。霍華德.馬克斯比喻投資者的洞察力就好比是籃球運動員的身高一樣,洞察力就是見,佛家講山是山,山非山,山還是山,這個山還是山才是見。

老子說:“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是否是不出門甚至連窗戶外邊看也不看一下就可以見天道知天下嗎?我想絕然不會如此,門還是要出的,該乾的該學的都不能放下。其實老子的本意是要表達一種內求於心則外合於道的一種認知方式。

憑什麼你能成為市場贏家?

我們舉個例子:A股市場存在很多人渣公司,這些公司沒有業績長年不分紅,或者分紅只是象徵性的一種手段,但是這些公司還是在市場中驅魔亂舞,究其原因是因為市場中的散戶只關注價格,只關注眼前的漲跌所以才給這些公司提供了可乘之機,這就是投資者的妄念,造成了投資者對於投資的認知障礙。

那麼如果我們將自己定位價值投資者呢?你很快會發現沒有業績的個股股價是不可能長期上漲的,更重要的是你會發現隱藏在這些公司後面的是一些人渣,所以你只會去有價值的投資,這就是了妄去障。

再舉一例:很有意思有些人長期虧損,而且是在同一個行為之下,比如說追漲殺跌,我說你的結果已經證明你的行為是錯誤的,要麼改變你的行為方式,要麼離場,而他說:“每次都想剁手,”其實不應剁手而應剁首(了妄去障)。

我想改變這種局面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有機緣讓你能夠開智,開智就是要見,如果沒有機緣的話可能是就永遠如此了。第二種離開市場摒棄市場種的任何一個聲音把自己關在房子裡潛心學習幾年的價值投資。

那麼我們如何做到見呢?除了宇宙這世間最奧妙的東西就是生命了,只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命本身所以對其不以為然罷了,她是造化的、歷史的、現實的全息投影,所以你擁有一切,就看你用什麼去刨析她了。我們每個人來到世間的時候我們就來到了一個環境,這個環境有山川河流、有人事糾葛還有你的內心世界,何況我們還會去學習,學習五千年文明,學習現代科學知識,所以我們的內在有豐富的信息資源足以讓我們去探知這這世間一切流轉!就看你用什麼去探知了?——回到文章開頭老子所說的話:“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表達的是一種內求於心外合與道的認知方式。

其實見就是理性,就是智能,就是智能的理性。什麼智能?對邏輯的感知就是智能。什麼是人工智能?對邏輯的運算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五蘊缺色、六識缺意,這是智能的優勢也是智能的劣勢,優勢在於見,劣勢在於障,而投資者要了妄去障。

三、信仰的種子——誠實(萬物得其本者生)

當我們看清我們的內心,當我們看清了事物的邏輯,那麼接下來的事情第一就是面對,面對自己的內心,第二就是按照規律行動,我們可以把它解釋為誠實。魯迅說:“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投資之道我們需要一點猛士精神,“真的猛士敢於直面市場的瘋狂,敢於正視內心的懦弱”。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市場同樣如此“市場不仁,以投資者為芻狗”。誠實就如同一粒種子,埋藏在市場當中會從市場中吸收養分長成參天大樹。如果缺乏誠實就可能成為芻狗。

投資之道我們要以市場來檢視我們的投資體系,以市場及投資體系檢視自己,不斷的反思與尋求,這是最基本的方法,但是沒有誠實的品格這個方法擺在我們面前我們也沒有辦法駕馭它。“我長這麼大,從來都是地球圍著我轉,即便地球沒有圍著我轉,至少也沒有倒著轉,幹嗎要活的那麼累”。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品格素養是很難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

所以投資是需要一點逆境的,不能成為一個過渡的自信者,但必須是一個內心具備力量的人。因為順境人們自信心膨脹,不管成敗得失,我們的內心從來只相信自己,我們將自己本已得到的東西誤認為是他們正在面對的。而逆境中人們才有可能明白自身的弱小,才有可能理解真正的什麼是真正的謙卑,才有可能不會把真正要面對以為是失去的,其實就根本沒有無所謂失去的存在。

何意呢?——了妄去障,正視自己,不自欺欺人,摒棄自己內心中不切實際的慾望,你會發現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遵循了一件事物的客觀規律才取得成功,這時候你的認知大概可以用見來解釋,而投資者需要四見:見性,見道,見市場,見價值。而這時候的你可能具備了信仰的基礎。

四、信仰——百業得其道者成

我們先看看什麼是信仰?德魯克:“只有通過絕望,通過苦難,通過痛苦和無盡的磨練,才能達至信仰。信仰不是非理性的、傷感的、情緒化的、自生自發的。信仰是經歷嚴肅的思考和學習、嚴格的訓練、完全的清醒和節制、謙卑、將自我服從於一個更高的絕對意願的結果……每個人都可能獲得信仰。”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蒼蠅與騾子的故事,一隻蒼蠅叮在四輪車的車軸上,對拉車的騾子說:“你為什麼走得這麼慢!幹嗎不跑快一點?看來需要我來叮咬你的頸部了。”騾子說:“我不怕你的恐嚇,我只注意坐在你上面的那個人,他會用鞭子使我加快步伐,用韁拉我的頭調整方向。你快滾開些吧,別再囉嗦了,我非常清楚什麼時候該快,什麼時候該慢。

股市投資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隻故事中的蒼蠅,而這隻蒼蠅就是自以為是的自己。

憑什麼你能成為市場贏家?

1、格雷厄姆1929年股市泡沫破滅後在1931年抄底,結果破產。

2、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費雪已經預見1929年股市泡沫破滅,但是還是買入自認為是便宜的股票,結果幾天之中損失了幾百萬美元,一貧如洗。

3、索羅斯1987年前認為日本股市泡沫巨大,放空日本股票,結果慘敗,日本股市牛到了1989年。索羅斯在華爾街評論上鼓吹美國股市會堅挺,日本股市將會崩盤,而結果正好相反:美國股市崩盤了,日本股市卻堅挺。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當年損失了32%,與他唱反調的孔逸夫卻讓科爾基金贏利了70%,這是一個令人驚奇的數字,因為當年幾乎所有的對沖基金都虧損了。1999年曾不看好科技股,但2000年後卻用量子基金高位買入科技股,最後大虧。

在這些失敗的投資案例中我們無不看到一樣東西——人性。

投資大師自身的自以為是是造成投資失敗的原因之一,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市場是不可準確預測的,而不可準確的預測的重要原因之一恰恰也是人性。這一點牛頓做過回答:“我可以計算出天體的質量,但我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人性在股市投資中完全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大師如此,我們每個人都不會比大師更優秀。

那麼這跟信仰有什麼關係呢?

有人問師父: 信仰是什麼?

師父答:“你走過大橋嗎?”

“走過。”

“橋上有欄杆嗎?”

“有。”

“你過橋的時候扶欄杆嗎?”

“不扶。”

“那麼,欄杆對你來說就沒用了?”

“當然有用了,沒有欄杆護著,掉下去怎麼辦?”

“可是你並沒有扶欄杆啊?”

“……可是……可是沒有欄杆,我會害怕!”

如果在股市中我們可能會說:“我會恐懼,我會貪婪,”這是造成我們自以為是的內心的原點。有人說投資成敗在於對價值的堅守,而我卻說:“投資的成敗在於用價值去堅守”,因為投資成敗的原點在你的內心而不在價值,當然這還需要藉助合理的方法。投資中自以為是不可取,建立價值信仰不斷自我修正才是投資的跟本途徑。

都說知行合一,其實這世間沒有知行不一,每個人的行為最終是這個人思想的產物,人是什麼樣心就是什麼樣,心是什麼樣人就是什麼樣,所謂知行不一其實是偽知。

投資知不抄則贏,很多炒股的人都不知道什麼是炒股,但都在做因為炒股是順人性(是一種非常主觀的行為),雖然她他滿口投資,但他並不知道什麼是投資,因為投資是一個非常客觀的的行為(是逆人性的,是信仰的)。

投資如果不從主觀上接受價值投資,那麼你就不會去思考,更不會去學習,即便是學習你也很難真正的去思考,那麼主觀行為如何符合客觀要求,炒股你的主觀慾望在金錢,而投資你的主觀慾望在價值,只有你的主觀慾望開始探求價值之時,你的投資才有可能脫離炒股。

其實什麼是投資人人都明白,只是當我們進入市場你面臨兩個選擇,其一築基,其二隨波逐流,前者需要你不斷的學習與領悟,要付出努力!而後者只需要你膨脹的慾望,所以我們往往成為後者。

結語:

語言的貧乏使我對此不能徹底的表達清楚,但是沒有信的心是不能承載投資的步伐。人性不可改,人心卻可塑。投資之道有點像渡河之筏,要以心解性,非明心見性而見道者而不能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