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風靡華中大的學術「萌新」修煉指南請收藏|新時代教育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2018年“學術新人獎”新鮮出爐啦!10位獲獎者雖是學術“萌新”,創新能力和研究潛力卻不容小覷。究竟是什麼讓他們從“初學乍練”,到“略有小成”?今天這份修煉指南為你解惑!


有料!風靡華中大的學術“萌新”修煉指南請收藏|新時代教育

嚴凱 數學學院

從事數學理論研究就是把冷板凳坐熱、坐燙的過程

在研究中,我經歷最多的都是失敗和返工。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件事情。其一是2012年元旦前後,我考慮在Besov空間框架下做雙分量的DP系統的初值問題,有一個臨界指標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我在圖書館不知道換了多少個座位,驗算用了很多張草稿紙,一直解決不了那個問題。有些時候運氣也很重要,那天我在外文館翻閒書遊逛的時候,突然覺得內插不等式也許可以一試,便迅速回去嘗試,半個小時後,困擾我多日的問題居然解決了。當時我既興奮又覺得自己真的好笨,忽然有一種“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還有一次,我考慮做帶高次非線性項的雙分量CH系統,連續兩三個月的計算和驗證卻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後來,我改用幾何觀點利用守恆量終於解決了關鍵問題。那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真是讓人回味和享受。

有料!風靡華中大的學術“萌新”修煉指南請收藏|新時代教育

李大偉 電氣學院

一個學科本身無所謂“冷與不冷”,只有你“專不專業”之分;知識本身無所謂“相關與否”,只有你“活用與否”的差別

我在2010年進入團隊開始做永磁電機本體方面的研究。那時候,電機本體在同學口口相傳中是枯燥、晦澀難懂的研究方向。導師又給了一個很新穎的課題,能參考的文獻寥寥無幾。我的電機研究可以說是從“恐慌”與“焦慮”開始的。於是,我堅持查閱大量文獻,閱讀內容不限於課題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內容,還去工廠與工程師進行交流,雖然他們所開發的技術也看似與我的課題並無直接聯繫,但這些前期的工作成為了我課題的基礎與靈感來源。後來,我的博士論文裡關鍵一章的工作是將多種不同類型的電機歸為一類,建立基礎模型。這就得益於大量“看似無關”的閱讀,與實際工程項目給我的“感覺”。

有料!風靡華中大的學術“萌新”修煉指南請收藏|新時代教育

陳修國 機械學院

科研帶給我的最大收穫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和一種不唯上、只唯實的工作態度

我本科和碩士階段所學習和接觸到的都是傳統機械方面的知識,未曾想到會在博士階段陰差陽錯地從事光學(特別是物理光學)測量方面的研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投稿期刊論文的經歷。那時候第一次寫期刊論文,完全不知道論文是什麼章法,結果論文投出去後被不同雜誌拒了4次,每次都被審稿人批得體無完膚。至今我依然保留著這篇論文所有的審稿意見,有時我還會將這段投稿經歷拿來鼓勵學生。時至今日,我親自撰寫和指導學生撰寫了很多論文,有時想想,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正是得益於這一次次的打擊,使我逐漸學會了如何去組織一篇科學論文。

有料!風靡華中大的學術“萌新”修煉指南請收藏|新時代教育

胡潤 能源學院

“0-1理論”應用在科研中,就是做了總比不做好,做了一部分也比不做好

我們在文獻調研的時候,可能會發現這個別人也做了,那個別人也做了,感覺自己沒有什麼可做的。做科研,需要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持之以恆的堅韌力和雷厲風行的執行力。做科研一忌好高騖遠,認為只有顛覆傳統、革命性的創新點才是科研,才值得動手去做。我在計算熒光粉的雙向散射的時候,發現別人做了很多工作,建立了很多模型,我就深入下去,先把別人的工作重複一下。結果發現,原來別人的模型做了大量的簡化,不是忽略了熒光粉的散射,只考慮吸收和轉化,就是忽略了轉化,只考慮吸收和散射。發現這個問題後,我建立了一個同時考慮熒光粉的光吸收、散射、轉化的模型,接著就發表了一篇論文,然後基於這個模型又做了很多新工作。所以說,當我們浮在表面的時候,只發現什麼都被做過了,自己沒有東西做;只有深入下去後,才發現問題有很多,有很多東西可以做。

有料!風靡華中大的學術“萌新”修煉指南請收藏|新時代教育

代胡亮 土木學院

科研是持久戰,永遠沒有終點

我初入科研,是在2010年轉為博士時承擔某研究所關於複雜殼體結構強度、穩定性及振動模態分析的科研項目,要求用嚴格的理論推導和計算分析,為結構設計安全提供理論依據。當時拿到項目我不知所措,但在導師指導下一步步查閱相關文獻,探索研究思路,尋求計算方法,最終完成了理論公式推導,採用半解析法進行理論計算,並與仿真和實驗結果進行了對比。以問題為導向從事科學研究,這樣會激發科研興趣,研究目標也更加明確。91歲高齡的黃克智院士曾說過,他大部分且突出的科研成就是在50歲以後取得的,所以各位科研人員一定要保持健康的體魄,這樣才能做出更加出色的科研工作。

有料!風靡華中大的學術“萌新”修煉指南請收藏|新時代教育

馮仲愷 水電學院

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挫折,定會有所收穫

古人云“見賢思齊”。自2016年加入水電學院這個大家庭以來,身邊可愛的師生時刻鞭策著我奮力前行。這裡既有學識淵博、嚴於律己的學者,細心到連標點符號都不放過;又有勤于思考、善於創新的同事,時常從貌似不可行處迸發出奇思妙想;還有尊師重道、勤學好問的青年學子,全年近乎無休的堅持就是最好的證明。我仍然記得,在進行某重大項目技術攻關時,時間緊、任務重、基礎薄弱、積累不足。我和大家連續3個月日均工作超過16小時甚至多次連續通宵,中間屢次推倒已有工作從零開始,只為將系統性能提升0.1%。在這個痛苦的過程中,我曾幾乎放棄,但是大家以實際行動激勵著我堅守在科研之路,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科研激情鼓舞我走過每個日夜,最終圓滿地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有料!風靡華中大的學術“萌新”修煉指南請收藏|新時代教育

李渝舟 電信學院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

從事科學研究,並致力於做出一點成果是一個痛苦與歡笑交織的過程,需要我們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首先,選擇一個前沿而不是隨波逐流的研究方向,要立志於攻克所在領域中的關鍵科學或技術難題。其次,圍繞選擇的研究方向,廣泛閱讀、修煉內功。堅實、深厚的積累能使我們看問題更有深度,更易產生靈感。我不贊同急功近利、竭澤而漁、一味追求短平快的科研方式。在讀博士的時候,我用了近3年的時間打基礎,當時一篇論文沒發,承受著難以想象、難以言表的不能畢業的心理壓力。但經過積累,我用一年多的時間就在國際權威期刊上投了8篇論文。這個階段的積累我認為會讓人終生受益。再者,付諸行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唯有不懈的奮鬥和持續的思考方可攻堅克難。最後,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科研道路坎坷曲折,在挫折面前,要創新思變、樂觀豁達。

有料!風靡華中大的學術“萌新”修煉指南請收藏|新時代教育

溫世平 自動化學院

只要辛勤付出,一定會有收穫

記得我在讀博二期間,研究時遇到了瓶頸,工作一籌莫展,當時我感覺特別迷茫和困惑,認為自己不太適合做學術研究,都準備放棄了。但導師和同門察覺了我的異樣,紛紛開導和鼓勵我,讓我重拾了信心。為了更好把握研究領域的動態發展和最新研究成果,我將當時所有的相關文獻都下載下來,先泛讀摘要,把重要的、有前瞻性的工作保留下來,然後再打印出來,每篇認真精讀做好筆記,並重覆上面的實驗,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並進行驗證。那時的我感覺像是打了雞血,每天堅守在實驗室,工作到凌晨兩點左右,累了就把椅子拼在一起,躺著休息一會,早上7點左右起來接著做研究,中午在實驗室繼續趴一下,有時兩三天才回寢室洗一次澡。那時候雖然很累,但特別充實,研究工作終於也取得了突破。我堅信“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科研沒有捷徑。

有料!風靡華中大的學術“萌新”修煉指南請收藏|新時代教育

高翔 社會學院

社會工作,關注最弱勢的群體,我愛這個利他的職業,這個有“溫度”的學科

社會工作是一個堅守職業倫理,用科學方法助人的學科。我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讀博的時候,那裡老師們的研究領域都關注著社會上最弱勢的群體。如家庭暴力受害者、性工作者、流浪兒童、痴呆老人等。他們以無比的熱情關注著這些群體,也尊重著他們,服務著他們。這種熱情“點燃”了我,讓我愛上了這個利他的職業和這個有“溫度”的學科。我國的社會工作教育,目前還在積極地學習歐美國家的課程體系和設計,面臨著社工本土化的問題。在科研方面,社會工作專業甚至沒有一本權威期刊去發表高水平的研究性論文。我選擇在國內社會工作專業的起步階段回國,希望通過不懈努力,為我國社會工作教育本土化奉獻力量,培養越來越多的社會工作教師和一線社會工作者。

有料!風靡華中大的學術“萌新”修煉指南請收藏|新時代教育

廣泛閱讀文獻,才能在現有的研究中發現一個空白點

如何將藥學院所擅長的實體腫瘤的遞藥研究和我本身的血液科知識背景進行整合,一直困擾著我。通過大量的文獻閱讀,我發現很多腫瘤局部是一個持續凝血的狀態,是一個長期遷延不愈的傷口,因此平時的研究中就儘可能地去往凝血相關的方向進行。直到博士研究最後半年,我終於發現可以將這些研究全部整合起來,並最終和導師商定博士論文的主題為“凝血相關分子為治療靶點的腫瘤納米遞藥研究”。後來,這篇論文有幸獲得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獎,為學科交叉作出了貢獻。這個經歷讓我明白,無論是系統性的研究生論文還是單篇的研究性論文,只有廣泛地閱讀文獻,才能在現有的研究中發現一個空白點,併為其賦予研究意義。


整理 :梁曦 張雯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