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岁月——往事并不如烟之三

蹉跎岁月——往事并不如烟之三

原郭村知青点

亲爱的朋友,我想和你分享逝去的以往。生活的艰辛不用分享,它曾压过我们同样稚弱的肩膀;昔日的苦闷不用分享,你不见我们正在一起大声歌唱。我想与你一起分享,分享我们的第二故乡——丰收的郭村打麦场,美丽的钓鱼台下肥壮的牛羊,分享果园的沉醉,分享石榴美酒的醇香。

那是1977年的夏天,我刚刚高中毕业,便在那炙热的政治空气和挥汗如雨的大自然气候中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到广阔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还记得那一天,我们胸戴红花,肩挎背包,头戴草帽,雄赳赳气昂昂地登上汽车,向那未知而又憧憬的天地进发。三辆大卡车带着笑声、歌声、哭声,拉着我们30多名年龄不一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不谙世事的年青人告别家乡告别父母告别兄弟姐妹风驰电掣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山清水秀民风纯朴的小山村——渴口公社郭村大队。那年我刚过16周岁年轻幼稚自以为是但却很真诚,是30多名知青中年龄较小的一个。

这是一个小山村,不通公路,没有电灯,到处堆满了积水、麦秸和牲畜的粪便。我们来之前,公社党委和善良的村民已经为我们建好了知青大院,青石垒砌、水泥预制板顶的排房,还有一个大大的伙房以及猪圈。这在那个年代在当地已是最好的居住条件了。

当时正赶上农忙季节,经过简单的整理,大家便开始了割麦、挖沟、种玉米、打砖坯等简单的体力劳动,几天下来,知青们的手上都磨起了血泡一腔豪情化为乌有体力也支撑不住了,一些女生开始偷偷地哭泣。我作为知青组长(现在回头想想一个16岁的小孩子懂什么?呵呵),想方设法逗大家开心削减思乡之苦鼓舞斗志。那时我们最大的娱乐就是坐在知情大院皎洁的月光下伴着二胡、口琴和笛声大声歌唱,把自己所有会和不会的歌曲反复咏唱几遍,直到泪流满面筋疲力尽睡意朦胧才各自散去。就这样,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且相互鼓励着坚持着......

还好,经过几个月的艰苦锻炼,我们逐渐学会了挑水、播种、收割、砌石头等简单的农活,劳累痛苦而变得麻木不再想家......就这样环境也慢慢地适应了。

在我的记忆中最苦最累的农活还是下乡当年冬天挖河改造“大寨海绵田”,那时的齐村区一声令下调集所有人民公社劳力推着小车带着口粮战天斗地大会战,从工地大喇叭一响就必须立即上工“早起四点半,地头两顿饭,中午学理论,晚上加班干”一直到夕阳西下夜色朦胧伸手不见五指。白天工地上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歌声如潮场面很是壮观激动人心,夜里我们就在河边的草棚里吃大锅饭睡地铺听外面寒风呼啸看棚内滴水成冰冻得手足发抖小腿抽筋疼痛难忍偷偷流泪。待河工结束庆功会后回家时,我们的手上脚上都长满了冻疮嘴唇不是起泡就是裂口但没有人叫苦喊累,简单而艰苦的劳动使我们对生活有了刻骨铭心的感悟,对生存在社会最低层的老百姓有了一些了解和逐渐深厚的感情。

即使在那超负荷劳动体力不支前途渺茫看不到希望感觉无助无奈的岁月里,我也没有放弃读书。在周围打牌嬉闹声中牢记父亲的教导要求自己每天晚上要看燃完一墨水瓶煤油灯时间的书再入梦乡孤独痛苦谁人知? 俗话说走尽那暗淡无奇之路必有那光明平坦之途功夫不负有心人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感谢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恢复高考使我又有了进校门学习知识的机会。

一生难忘那一刻当我接到入学通知书打起背包离开知青点的时候,看到送行的兄弟姐妹羡慕和不舍的眼神,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转过身去一直向前走向前走......再也没有回头。

三十年来每当想起那段火红的年代如歌的岁月吃苦就是财富的时光,都会笑声中含着泪花,我深深地怀念着那段镌刻着沧桑步履的知青岁月......

往事并不如烟,时间也不会让记忆风化,它们只会在岁月里发酵成一首诗、一坛酒,让人感叹,让人痴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