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有偿退出,什么时候能大面积推广?

土地有偿退出,什么时候能大面积推广,这是好多人关心的问题。每次提及这个话题,都有人问我们这个地方什么时候搞,巴不得早点退。土地问题,历来复杂,即便对当代社会来说,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也是国家执政之基础。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说起土地退出,得从我们国家的国情说起。我国是个人多地少的国家,18亿亩耕地,9亿多农民,人均占有耕地不到2亩,虽然有2亿多农民外出务工,甚至属于城镇常住人群,但他们之中很多不享受城镇社保待遇,土地在依然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土地有偿退出,什么时候能大面积推广?

从宏观环境来说,要实现大面积有偿退出,至少得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城镇化率达到相当水平。近年来,我们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与2012年相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5.95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增加10165万人。相当于每年实现2000万农民进城。即便按照这个进度,到2050年我们国家依然有农民四五亿人。何况,现在很多进城农民,实际上并没有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待遇。从人与地的关系来看,短期内大面积推广有偿退出并不现实。

第二,土地退出,最关键的是要找到出处,退出来干嘛?土地退出,说白了就是土地使用价值的交换,有人掏钱,把农民用来种粮食、蔬菜、水果的地买去,用作其他用途。一般而言,就是建厂房、建房子。目前经济不景气,许多厂家经营举步维艰,扩张厂房,从面上情况不容乐观;盖房子,同样面临市场空间有限和产业调控的限制。

第三,土地退出,最核心的是谁来掏钱?承接用途不明确,谁来掏这个钱都不现实。现在一些地方搞有偿退出试点,掏钱的要么是政府,要么是集体,但根本在于那片土地价值已经显现,有的面临征地,有的可以为开展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便利条件。

从个体情况来说,农民根本不需要着急土地退出。现在多数地方搞试点,农民永久退出土地,每亩能拿到3万—5万一亩的补偿,从长远来说,农民能够拥有土地的承包权,本轮还有十多年,下轮再延长30年,这四十多年每亩的收益加起来绝对不止于3万—5万,因为土地价值肯定在增值,何况到第二轮、第三轮承包之后,农民还能继续承包,继续凭据承包地获取财产性收入。

有人可能觉得土地是种负担,种地不赚钱,流转出去又嫌麻烦,撂荒又容易被处罚。现在各地都在推进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只要给付一定服务费,农民可以将耕种管收乃至卖各个环节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基本不需要太费精力,值得考虑。

当然,有人一亩一次能拿到3万—5万,或许能用来投资做生意,能够撬动更多资本做起大生意,这个总体属于少数情况。有地在手,从当前来看,不应该是种负担,更多是种财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