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筠松有三寶:趕山移嶺的趕山鞭,無字天書,能舀干河水的鐵燈盞

楊筠松有三寶:趕山移嶺的趕山鞭,無字天書,能舀幹河水的鐵燈盞

民間傳說楊筠松曾得到過異人傳授的三件寶:能趕山移嶺的趕山鞭,能指點觀龍察穴疑難的無字天書,能舀幹河水的鐵燈盞。

楊筠松有三寶:趕山移嶺的趕山鞭,無字天書,能舀幹河水的鐵燈盞

相傳,贛州沙河周圍原是層巒疊嶂,群山連綿。百姓住 在白雲處,耕作的田地是依山勢排成的一小塊一小塊的梯田,進出大山的通道比羊腸還細小。雖說*山吃山,但山太多老百姓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人們常常心中生出奇想,如能將這裡的山趕到缺山的地方去,給百姓一方平展的家園,該有多好!

楊筠松有三寶:趕山移嶺的趕山鞭,無字天書,能舀幹河水的鐵燈盞

有一天楊筠松走崆峒,越酒罈,日已當是,仍在大山裡轉,抬眼望去還是一眼望不到頭的山山嶺嶺。

這裡前面傳來一陣豬的嗷叫聲,定眼一看,原來是幾個彪形大漢抬著一頭肥豬,大汗淋漓,在狹小的山路上步履蹣跚地行走。

楊筠松有三寶:趕山移嶺的趕山鞭,無字天書,能舀幹河水的鐵燈盞

楊筠松一打聽,原來是去趕集賣豬的農民,他們半夜動身,已走了7、8個小時,無奈山多路窄,離圩鎮還有不少路。

楊筠松由此及彼心想,大山擋道,還有多少百姓受陰。他立即叫來幾個徒弟,察看四周山形,研究哪裡的山可留,哪裡的山該移。

勘察完畢,楊筠松揮起趕山鞭,像趕牛驅羊般,把贛州東邊的一大片山趕到山少的福建。一個個山被移動,一座座嶺被趕開。倏地,峰山腳下出現一馬平川的土地。從此,崆峒山周圍的人們安居樂業,百業興旺。

楊筠松有三寶:趕山移嶺的趕山鞭,無字天書,能舀幹河水的鐵燈盞

贛州沙河除了無數和大山給百姓帶來諸多不便外,貢水氾濫也曾經危害百姓。

有一年正是臨近早稻收割的時候,山洪奔瀉,貢江河水突然暴漲,水面高出河床,洶湧灌進農家田園。猝不及防的眾多百姓,來不及帶任何東西,只顧扶老攜幼兒往高處跑,保命要緊。

眼看喜新厭舊到手的莊稼淹了,眼看著用一輩子積蓄建好的房屋被洪水浸泡著,雞啊、豬啊、牛啊在波濤中掙扎呼號,老百姓心裡痛啊!

楊筠松此時正在生病,躺在床上。得到徙弟報告,他連忙支撐虛弱的身體,乘著一葉小舟,迎著風浪察看水情。

楊筠松有三寶:趕山移嶺的趕山鞭,無字天書,能舀幹河水的鐵燈盞

這時,映入楊筠松眼簾的是汪洋一片,山崗上,屋頂上站滿了絕望的人。此時由不得楊筠松多想,他立刻舞動趕山鞭,迅速調集幾座大山,形成大壩堵在貢江邊上,擋住 洶湧洪水,貢江之水立即改道向他處奔去。

洪水是堵住了,但存積在大壩內的洪水怎麼辦?“拿鐵燈盞來!”楊筠松說。徒弟從他的布袋中取出一盞油膩膩、黑乎乎的燈盞,交給楊筠松。只見他將鐵燈盞往水中一沉,舀起一盞水。說來也怪,剛剛還是四處橫溢的山洪,立即消退下去,地面的積水一下子 全乾了。房子照老樣子還在,田裡的稻子也未受損失,雞鴨牛羊也回到了自己的窩。老百姓真是歡天喜地啊!

楊筠松有三寶:趕山移嶺的趕山鞭,無字天書,能舀幹河水的鐵燈盞

回到家中,楊筠松正翻開無字天書,想從中找到治理贛州山水的良方。這時,贛州節度使差人請他前去商談要事。後來發生了楊筠松受節度使謀害而死之事,無字天書從此失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