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95式步枪要用5.8mm口径?

昕129158621


其实,早在70年代初,在中央军委常规兵器工业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研制国内小口径步枪的思想。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总后装备部在轻武器科研工作会上确定开始研制小口径弹枪系统,随后小口径步枪论证工作开始了。

国内论证的口径有5.6毫米、5.8毫米、5.81毫米、5.98毫米和6毫米5个品种,但在文*革的环境下,科研几乎处于停滞阶段。

70年代末,国内第一次提出发展5.8毫米枪和弹的要求,并以[79]军字第2号文件批准立项研制,由此正式开始了5.8毫米口径枪械的研制工作。

当时国际上已开始流行苏联5.45毫米AK-74和美国5.56毫米M-16两种小口径的自动步枪,军方有人提出仿制美国5.56毫米或苏联5.45毫米枪弹,既有国外成功经验可借鉴,又利于外贸出口创汇。

由于国内口径争议,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导致小口径枪弹的研制工作停滞不前,80年代初,军委首长批示小口径枪族系统应尽快研制定型,争取早日装备部队。

经研究决定,在81式7.62毫米自动步枪基础上,将口径改成5.8毫米,于是,87式5.8毫米枪族,于1986年通过了设计定型试验,被命名为QBZ87式5.8毫米枪族和DBP87式5.8毫米普通弹。

87式枪族,量产不多仅装备了少量部队试用,但87式枪族是国内小口径步枪的开端,解决了发射小口径枪弹特有的技术难点,为国内实现步兵枪械小口径化做出了贡献。

1986年 11月,提出了采用5.8毫米口径,发展成一种口径5种枪械,即自动步枪、短自动步枪、狙击步枪、班用机枪和通用机枪,通用两种弹即普通弹和机枪弹的小口径枪械系列。

次年,中央军委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小口径枪族口径问题,与会者一致同意选定5.8毫米口径,发展新一代小口径枪族。

1989年,根据部队试用所提的意见,87式自动步枪不能完全满足军方使用要求,因此部队又提出研制第一代5.8毫米小口径班用枪族的要求。

于是,1995年,新型枪族中的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设计定型,分别命名为QBZ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以及QBB95式5.8毫米班用机枪。

综上,以上都是网上可搜索到的95式步枪为什么要取5.8毫米口径的原因,当然,作为军迷细细想来,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包括整个过程都非常详细,但却乏深层次的探索,也没交待清楚为什么军方最终一定要采用5.8毫米口径。


至于当初军方提出的仿制苏系5.45毫米以及美系5.56毫米枪弹,最终未被采纳的原因,作为军迷个人判断应该是高层出于大国情怀的考量,毕竟中华是泱泱大国,在轻武器领域,其实已经没必要再邯郸学步,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口径,才能彰显大国威仪,倘若一把步枪都搞不定,确实有失大国的风度。

所以才有了今天,在世界小口径步枪中,美俄中三强三种不同口径引领风骚的局面,也符合三大国的鼎立之势。

另外,非常重要的深层次原因,与国内的战略思想分不开,当时高层有许多都是战争年代过来的人,强调以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为主,即在本土遭到攻击时,让敌方无法就地补充弹药。

国内采用5.8毫米口径弹药,既可拥有较高的初速和动能,又可避免战争中敌方获得枪弹补给,事实上,这就是为何国内小口径步枪采用极具特色的5.8毫米口径,而非国际主流的苏系5.45毫米以及美系5.56毫米口径弹药的最根本原因。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枪-弹是个系统,这个系统是以弹为核心的,是先确定弹,再围绕弹设计制造枪械。

之所以在已经有了5.56和5.45两种子弹之后再搞一种新弹,是因为当时这两种弹已经表现出了局限性,弹头太轻,m193连4g都不到,中远距离存速低,而且穿透力小。军工从一开始就是要搞一种优于这两种弹的子弹。当时有好几种方案,5.8、6.0、6.2,5.8弹综合性能最好,因此定了这个。

从目前来看,5.8弹是比较成功的,潜力也大。但是现在未臻佳境,什么重弹轻弹通用弹,有点乱。希望能做好优化,随着炸药技术进步和埋头弹、塑料壳、无壳弹等技术发展,5.8弹能进一步完善。

5.8mm弹头,5g上下,是个比较恰当的重量,基本能保证八百米之内的杀伤,对无甲目标杀伤效果很好,有一定的破甲能力,而且有进一步增重弹头优化装药增加射程增加威力的潜力。作为2000j能量级别的步枪,很恰当,很称职。更高能量、强调破甲能力的子弹,就交给7-8mm、10g左右、4000-5000j级别的弹药吧。没必要一种子弹打全场。这世上无甲的敌人远比重甲敌人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