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梁山108將征討方臘時折損了70位,爲何損失如此慘重?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書中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聚義梁山的故事。

在梁山起步階段,宋江帶著諸位好漢不斷髮展壯大,不僅沒有折損一位好漢,還不斷吸納敵方的高手,到後來兩勝童貫,三敗高俅,可謂是兵鋒強勁,一時無兩。但宋江在招安後,征討方臘時,卻結結實實的踢到了一塊鐵板,傷亡慘重。

征討方臘的過程中,梁山一百零八將陣亡59人,病死11人,總計折損70人。這到底是為什麼?

水滸傳中梁山108將征討方臘時折損了70位,為何損失如此慘重?

我們先看看梁山好漢在征討方臘之前的一些大戰:三打祝家在,復仇曾頭市、聚義打青州、打東平、東昌二府。這些戰鬥,規模都不大,祝家莊和曾頭市只是兩隻地頭蛇,只有幾位武藝高超的猛將,大部隊的戰鬥力還是很差。在打青州、東平、東昌時,也只是一郡一縣之地,守衛力量不足。

只有宋江兩勝童貫、三敗高俅才真正的顯示了梁山好漢的實力。童貫、高俅雖然看著很強,但終究是紙老虎,沒有什麼鬥志,一旦受挫就崩潰逃跑,保命要緊。方臘可不一樣,打方臘是生死存亡之戰。方臘敗了,就身死名裂。童貫和高俅敗了,只是挨一頓批評而已。

即便如此,為何方臘集團的實力如此之強?能讓108位梁山好漢折損70位?下面我簡單分析一下原因。

水滸傳中梁山108將征討方臘時折損了70位,為何損失如此慘重?

1、方臘自身實力很強,猛將如雲

方臘自己的實力其實已經超過了宋江的梁山集團。梁山好漢佔據的不過是一方水泊,方臘呢?據水滸傳中的描寫,方臘當時佔據了江南的歙州、睦州、杭州、蘇州、常州、湖州、宣州、潤州八州和八州管下的二十五縣。

方臘佔據這麼多的江南富庶地區,兵馬錢糧數不勝數。此外,方臘麾下猛將如雲,有幾位的武藝絲毫不弱於梁山五虎。

我們先說方臘麾下的“江南四帥”:石寶、厲天閏、鄧元覺、司行方。石寶和鄧元覺有梁山五虎將中上游的水平,厲天閏和司行方是馬軍八驃騎中游的水平。再說方臘的兵部尚書王寅和“南國第一將”方傑,這兩位也有梁山五虎將中上游的水平,秦明就是死在了方傑手裡。

水滸傳中梁山108將征討方臘時折損了70位,為何損失如此慘重?

2、梁山好漢中的兩位關鍵人物沒有參戰

梁山好漢中的兩位關鍵人物並沒有參與南征方臘的戰鬥中,一位是入雲龍公孫勝,一位是神醫安道全,這讓梁山好漢實力大損。

先說公孫勝,他在征討方臘之前,給宋江留下書信一封,飄然遠去,歸隱江湖。這讓梁山好漢再面對法師時,根本無法抵擋。混世魔王樊瑞雖說也是法師,但是跟公孫勝根本不在一個檔次。烏龍嶺大戰中,包道乙用飛刀砍斷了武松的胳膊,鄭彪用法術擊殺了王矮虎、扈三娘夫婦。

再說安道全,安道全因為醫術高超,被留在皇宮中,沒有出征方臘。這導致了很多梁山好漢病死,張橫、穆弘、孔明、朱貴、白勝、朱富、楊志、林沖、楊雄、李立、湯隆等十幾位好漢都是因為病重、傷重而亡,如果安道全在話,死傷絕不會這麼慘重。

水滸傳中梁山108將征討方臘時折損了70位,為何損失如此慘重?

3、分兵迎敵、地形不熟

導致梁山好漢折損如此嚴重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分兵應敵。宋江和盧俊義兵分兩路,將領和兵馬也分為了兩半,分別進攻方臘。這其實是一個非常不明智的選擇。

孫子兵法: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方臘很強,兩方最多也就是勢均力敵,只能智取,怎麼還可以分兵強攻呢?這也說明吳用這樣的軍師真的是“無用”。吳用也沒在征討方臘時有什麼妙計良策。

另外梁山好漢離開了易守難攻的梁山,沒有了地形優勢,對方臘區域的地形也不熟悉,沒有了主場優勢,這也算其中一個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