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乱谈:回到100年前,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比较靠谱?

最近朋友们讨论比较多的事情是投什么,怎么投?确实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毕竟内忧外患的时候,说啥都可能是错的,也可能是对的,毕竟我一直以为这是个迷局,正好前几天同学说到在看书,我也觉得挺靠谱,也拿出了老书看看吧,因为看书,所以思考,自然就有了这样一个

想法:假设回到100年前(即1918年),拥有1万两黄金,并且你可以一直活到现在,允许可以在任何国家、任何市场投资,将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

不管真假,历史还是有人记录的,在风起云涌的20世纪中,1918年可谓波澜壮阔了,因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着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美国的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的42%。欧洲沉浸在繁华和希望之中,日本、德国兵强马壮,如日初升,乱战。那时候,中国正式对德宣战,成为参战国,最终就有了著名的五四运动了,有关细节就不说了,是否和某个时期似曾相识呢?

扯远了,显然,站在一百年的任何一个天才,都不可能预测100年内的世事沧桑。今天我们同样处在一个非常的时期,2018年注定是个某些事件的元年,同样作为证券市场的我们,也无法预知未来100年。那么,有没有一种投资策略,可以在无法预测未来的情况下,仍然长期有效呢?

每当遇到难题,中国人的智慧就是去看历史,看书,我也不例外。从过去的一百年来看,确实存在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策略,它不需要复杂的技巧,只需要理性、谦虚和坚持。接下来我就把我最近在看的书里引用的很多数据拿来说说了,这是来自于很多年前荷兰银行和世界伦敦商学院出的一本小册子,书名叫《投资收益百年史》,做这件事情的两个教授,叫Elroy Dimson 和Paul Marsh,他们管自己干的活叫“金融考古”,从尘封的报纸和古老的记录中,重新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这些教授可谓功德无量,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我们知道,投资的头号天敌是通货膨胀,政府利用它的刀剑枪炮作后盾,印刷货币是主业,把老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真货实物统统弄走。

就像现在,很多人在说,拥抱现金最安全!

但回想一下100年前来的事情,如果你真把钞票埋在自家后院的树下,那肯定是20世纪最大输家之一,因为根本无法对抗通货膨胀。简单地算笔账,假如当时你有1万元,就算通货膨胀率是5%,20年以后,其购买力只剩下35.84元;如果通货膨胀率是10%,那太不幸了,20年以后,你的1万元血汗钱,购买力只剩12.16元了。

同样也是现在,因为各种暴雷,把钱存到银行也成为了很多人的想法了!

但同样的道理,如果把钱存在银行收利息,相当于把钱借给银行,这比埋在自家后院树下略强一点,不过,银行利率常常比长期国债的利率低,那么,不妨直接看一下投资国债(借钱给政府)在20世纪的收益率。

先以20世纪国运还算不错的英国为例。荷兰银行/伦敦商学院(ABN AMRO/LBS)长期债券指数,这个指数基本可代表英国长期国债。如果你在1900年初,以1万英镑投资于这个指数,到了2000年,它将变成188万英镑,按年折算,就是5.4%的年均增长率。听起来还不错,是吗?可是,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就远不是这么回事了。在20世纪的100年里,英国的零售物价年均增长率是4.1%,用这个物价涨幅去减国债收益,就很失望了。这100年里的英国长期国债年均收益率,仅仅是每年赚1.3%。

长期国债赚得太少,短期国债就更不用讲了。如果你在1900年拿1万英镑投资,买入英国短期国债,100年后将会变成140万英镑,相当于每年5.1%的增长率,扣掉4.1%的通货膨胀率,仅仅为1%的年收益率。20世纪英国的国债投资者,看来收益不佳。其他国家呢?有一项调查研究了12个国家,它们在今天看来,都算是20世纪残酷的国家间竞争的赢家: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典、瑞士。如果投资这12个国家的长期国债,年收益率的前三名都是欧洲小国:丹麦2.7%、瑞典2.3%、瑞士2.1%。小国的百姓有时是幸运的,20世纪没经历过那些大国的动荡劫难,没有一统天下千秋万代的雄图壮志,也就逃过了德国、日本狂发货币盘剥百姓造成的灾难。

在这12个国家里,长期国债收益率最差的,就是三个野心勃勃的国家:德国-2.3%;意大利-2.3%;日本-1.5%,全都是负数。更可怕的是,德国的统计数据中,还剔除了1922和1923那灾难性的两年。1923年初,2万德国马克可以兑换1美元;10个月后,需要用6300亿马克才能兑换1美元。这种通货膨胀让所有的国内债务都一笔勾销,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国债都一文不值,几乎造成长期国债投资者100%的损失。这三个国家有个共同点,在20世纪都出过很多雄才大略的枭雄,可惜,枭雄辈出的国度,百姓往往不幸。

不过,话说回来,这学费也没白交。因为20世纪上半场吃的亏太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对通货膨胀视如洪水猛兽,至今仍未放松警惕。尤其是德国,它在20世纪上半场的通胀是最凶的,结果下半场却是这12个国家中最低的。物极必反的理论再次起了作用,20世纪下半叶,长期国债收益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中,德国、日本均占前几名。

我们从20世纪的历史课中,学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借钱给政府,尤其是别借钱给雄心勃勃枭雄辈出的政府(现在的大国是不是呢,我不敢回答,也不想回答,更不愿意回答,哎),当然更不用借给利息更低的银行。不过,如果由于爱国感情借钱甚至捐赠给政府,不在我所讲的范围之内。既然是由于爱国,不是为了获利,当然不算是投资,他们将获得精神上的丰收。

现在呢,我们的国家是什么样呢?相信看过我的文章的人都知道,地方债的危机不是说说而已,国债也只能是寄望的信用而已了,地方融资平台一旦允许破产,相信大家都无法避难,所以,悠着点是对的。

怎么办呢?回归到本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吧,上帝制造了通货膨胀这个坏蛋,也留下了股票投资这条活路。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尝试了各种社会制度的试验,造成数以亿计人口的非正常死亡,体验了眩目的繁荣和恐怖的萧条。在这100年里经历了最好的和最坏的时代,风暴过去之后,我们发现,最“安全”的国债,其实是不足以依靠的陷阱;而“高风险”的股票,居然是最好的避难所。假设你在1900年初,将1万英镑投资于英国的整体股票(仍然以荷兰银行/伦敦商学院指数为标的),100年后它将变成1.6946亿英镑。

要提醒一点,在刚才讲的股票投资里,你必须用每次分红得到的钱,再投资回股票中。拿红利进行再投资,是这种策略成功的秘密。假如你同样在1900年初,拿1万英镑投资英国股市,但是你把每次分红都消费掉,用来改善生活,那么,100年后,它仅仅增长为161万英镑,还不到1.6946亿英镑的1%,实在是天壤之别。你把钱投到上市公司里,牺牲你目前的消费,让它为社会多创造点价值,上帝会奖励自制而利他的你。

巴菲特曾经说,他的投资原则只有两条,“第一条,不要亏损;第二条,牢牢记住第一条。”事实上,巴菲特所说的,并不是百发百中的股票神射手,而是说,只要保住本金,去享受复利,哪怕是缓慢的复利,都会是最终的赢家。

即使是从1万到1.6946亿的惊人增长,也只是10.2%的年收益率。20世纪英国整体股票投资的名义收益率,是10.2%;英国长期债券、短期国债分别只有5.4%和5.1%的名义收益率。这项调查中12个国家的股票收益率排名中,前四名是瑞典8.2%、澳大利亚7.6%、美国6.9%、加拿大6.4%。殿后的四个国家,虽然在20世纪曾大起大落饱受摧残,但其股票收益率仍然超过其他工具,德国达到4.4%、日本4.2%、法国4%、意大利2.7%。这些数字看起来很平常,但是,把它们变得不平常的,是100年的长期复利。

当年欧洲金融的统治者罗思柴尔德曾说过,“我不知道世界七大奇迹是什么,但我知道第八大奇迹是复利。”如果你今年才25岁,一分钱也没有,但是,在看我这篇文章的朋友,一般来说,只要稍微省点儿,每年存个1.8万元,也就是每月存个1500元,应该不算太难,第一年存1.8万,第二年再存1.8万,第三年再存1.8万……,如此坚持不懈,存下来的钱全都用于投资。如果年收益率是10%,你25年后(50岁时)将拥有187万元,35年后(60岁时)将拥有492万元;如果年收益率是20%,50岁将拥有878万元,60岁将拥有5482万元。你退休时就不用担心养老金的不足了。

可是,你也许会问,通货膨胀呢?如果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岂不是这些10%、20%的收益率变得微不足道?不用怕,即使发生这种情况,股票仍然是惟一的避风港。比如,德国1923年发生恶性通货膨胀,但德国股票市场也上涨了300亿倍。上帝庇佑了那些在灾难中持有股票的人们。

房地产呢?房地产是否比股票更牢靠呢?错了,房地产比股票更不“安全”。在中国人的印象中,似乎买房买楼总是不会亏的,但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经历实在太短,而且,这一二十年,既赶上了国内的特殊地产牛市,又正好碰上全球房地产的牛市,短期(一二十年仍然属于短期)的数据,如果拿来作样本得出所谓规律,是会害死人的。美国的房地产,曾经在100年的时间里原地踏步,而那段时间美国经济同样是在迅速发展。退一步讲,即使在房地产的牛市中,地产公司股票的增长,仍然可以分享房地产的繁荣。

说到这里似乎还漏了一个:黄金。其实不提也罢,这东西远远不如股票,因为它是自私的人收藏的东西。你把财富变成黄金藏起来,退出创造增量财富的公司,不冒这个风险,怎么能够奢望分享社会的增量财富呢。

知道要投资股票只是第一步,如何投资才能成为100年的赢家,又是另一个难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简单得多。任何头脑健康的人,只要具有小学三年级的学历,经过三分钟的沟通,就能掌握这项投资策略。

一般人通常错误地认为,股票投资无非两种策略,一种是聪明地选择时机,另一种是聪明地选择股票。其实,这两条都是歧路,都不能确保你成为100年后的赢家。你恰恰该忘记时机、忘记选股,埋头持有好股票,然后根本不理会市场如何波动、不理会大势如何变化。也许你也少了很多“观察、分析、判断、博弈”的乐趣,不过,人生苦短,与其把时间空耗在这种赌博里面,不如去做点你爱做的事情吧。

非常遗憾,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几乎所有投资书籍,都在教大家怎么选择时机、怎么选择股票。要想练真功,就得先废掉原来的武功,把这些邪门外道的内力散去,你应该把这些书籍卖给废纸回收站(因为贸易战,废纸价格飙升了,趁机支持一些国家,也发点小财,两全其美了),也算对循环经济作点小贡献。

妄想发现股票波动的规律、从而判断买卖时机,这是不可能的。认为自己能够预测涨跌的人,如果给予他100年的时间,去做这种实验,惟一的结局就是失败。在这个混沌的市场,哪怕是绝顶的天才,他们寻求涨跌确定性规律的努力,都以惨败而告终。对这种时机选择的努力,马克·吐温在《傻瓜尔逊》中写道,“十月,是投机股市最危险的月份之一,其他危险月份依次是: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在南海泡沫中亏损严重的牛顿哀叹:“我能够计算天体的运行,却无法想象人类的疯狂。”统计数据表明,你只有大约10%的机会,猜中市场处于波峰还是波谷,而一次成功的买卖,就需要连续两次猜中,成功的概率是10%*10%=1%。(作者:卢顺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