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社區」怎樣熟起來?一起來看看禪城經驗吧!

“陌生人社區”怎樣熟起來?一起來看看禪城經驗吧!

禪城向全國介紹共享有效社區創建經驗

“禪城經驗”再一次驚豔全國!

“陌生人社區”怎樣熟起來?一起來看看禪城經驗吧!

禪城區祖廟街道同興、同華、塔坡、福賢等社區通過打造共享社區,鏈接資源,解決了家長們暑期的“煩惱”。圖片來源:珠江時報

在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街道,居民只要註冊登錄“共享社區”APP後,就可以與社區鄰里共享技能和物品等。完成共享後,還可以獲得積分獎勵,獲取服務。

今年7月,在前期試點基礎上,禪城區全面啟動“共享有效社區”黨建項目,旨在通過黨建引領,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共享理念強化社區聚合力,推動社區治理向基層下移,構建社區信任機制,讓睦鄰友好關係重回城市社區。

截至目前,共享有效社區建設的試點工作得到有序推進,共有2844名黨員、超2.3萬名群眾參與,提供共享物品超1.2萬件,共享技能9大項20餘種技能,受益人數超1.3萬人次。

用“區塊鏈”搭建互信橋樑

9月15日,第三屆中國社區治理論壇在南京舉行,禪城作為廣東唯一受邀代表,在主論壇上分享了打造共享有效社區的經驗做法。

“陌生人社區”怎樣熟起來?一起來看看禪城經驗吧!

禪城區民政局負責人向來自全國的政府代表和專家推介共享有效社區建設經驗。圖片來源:南方+記者孫景鋒

“跟以前相比,現在我們進了家門後,手機和電視就成為我們聯繫外界的唯一紐帶,我們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誰,不關心周圍鄰居發生了什麼事情。”禪城區委書記劉東豪認為,這種“陌生人社區”成為了基層治理的隱憂。

針對這些痛點,2017年下半年開始,禪城以城市老舊社區最集中的祖廟街道為試點,以黨建為引領重構社區信任機制,逐步構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有效社區。

“陌生人社區”怎樣熟起來?一起來看看禪城經驗吧!

禪城祖廟街道北江社區內的共享物資專區。圖片來源:佛山日報記者甘建華

以共享打造有效社區,關鍵在於讓群眾真正成為社區治理的主角。為此,禪城以社區黨組織為龍頭,充分發揮小區在職黨員、離退休老黨員、流動黨員、“三官一師”等群體的領頭雁作用,先亮身份和技能,率先提供服務,帶動身邊居民參與。

為了在社區“陌生人”間搭建互信的橋樑,禪城有效社區建設創新引入“區塊鏈”理念,通過IMI身份認證進行實名註冊確保共享有效社區建設能在互相信任的情況下開展。禪城還在共享有效社區引入“積分銀行”,居民提供服務可獲得“愛心積分”,存入“愛心銀行”,居民可支取“積分”獲取服務。

“陌生人社區”怎樣熟起來?一起來看看禪城經驗吧!

禪城北江社區共享空間,社區居民在跟黨員志願者學習扎花,參與技能共享。圖片來源:佛山日報記者甘建華

通過一系列探索,禪城初步理順了共享有效社區的運作模式。在祖廟街道的同興社區,通過前期技能錄入,就發掘了轄區內的名師7人,他們積極參與到社區的志願服務中,通過組織社區書畫、舞蹈、樂器等活動活躍社區互助氛圍。

社區APP喚醒“沉睡”資源

在禪城的探索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是重要一環。為進一步激活社區“沉睡”資源,促進社區居民互惠互利,禪城專門打造了共享有效社區APP,將居民群眾可共享的資源、所需的服務信息發佈在平臺上,“需求清單”和“服務清單”可在系統上智能對接,讓共享行為簡化為“掌上動作”。

“陌生人社區”怎樣熟起來?一起來看看禪城經驗吧!

在禪城塔坡社區,工作人員指引街坊下載共享社區APP。圖片來源:南方+記者 戴嘉信 攝

在線下,禪城積極拓展社區互幫互助渠道激發社區活力。以塔坡社區為例,“共享+”小屋的搭建讓居民可以相互共享圖書、工具、玩具、衣物等閒置在家的物品,也可以與鄰里分享自己的技能,甚至共享彼此的空餘時間。通過在鄰里之間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共享模式”,讓社區資源充分利用,架起鄰里之間聯絡溝通的橋樑。

“陌生人社區”怎樣熟起來?一起來看看禪城經驗吧!

在禪城塔坡社區“共享小屋”共享物品室,社區黨委副書記、居委會副主任楊穎賢(右一)在指導幫助居民胡仁(左二)和黃瑞林(左一)用手機下載有關“共享社區”軟件。圖片來源:佛山日報記者甘建華

此外,針對社區老人、兒童較多,以工薪階層為主的特點,塔坡社區也積極開展各類互助活動。“通過開展圖書共享、公益微課堂、物品共享、兒童助託等活動,我們以鄰居之間的互助共享,營造了良好的社區氛圍。”塔坡社區黨委書記譚翠嬋說。

“陌生人社區”怎樣熟起來?一起來看看禪城經驗吧!

“陌生人社區”怎樣熟起來?一起來看看禪城經驗吧!

“陌生人社區”怎樣熟起來?一起來看看禪城經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