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草藥能「補一補」的韓國人

相信草藥能“補一補”的韓國人

中醫界有些人總愛抱怨中醫發展受打壓,說是中醫在國外如何如何吃香,再這麼下去,要被日本、韓國超過了。關於中醫在日本的現狀(日本稱為漢醫),介紹材料比較多,不難了解其基本情況,即在明治維新之後,漢醫就被廢止了,現在的日本醫生都是西醫,但還保留了100多種“漢方藥”(中成藥),佔的市場份額很小。關於中醫在韓國的情況(韓國以前也叫漢醫,1987年後改稱韓醫),資料就比較少了。這次參加“中國互聯網意見領袖訪韓團”,我就想借機瞭解一下韓醫的情況。

但這次的行程安排並沒有與韓國醫學界人士(除了整容醫生)座談的內容,所以我只能是通過一些非正式途徑瞭解韓醫的情況。有一次韓方人員請吃“新羅參雞湯”,做法是童子雞的肚子裡塞了糯米和一截新鮮的人參,熬成湯。小時候我在國內也吃過人參燉雞,加幾片人參就滿是參味,但這個“新羅參雞湯”不知為何,嘗不出一點參味。我問年輕的翻譯:“你相信喝參湯會很補嗎?”她說:“當然是相信的。我們在‘福日’(大概指某個民間節日)要專門吃參雞湯補補身體的。”“你平時生病了,是去看韓醫還是洋醫(韓國將現代醫學稱為洋醫,也就是中國人說的西醫)?”我繼續問。“我們年輕人都是看洋醫的。老年人才會去看韓醫。韓醫效果不好。”她接著說,好像中醫效果也不好。她在北京留學時,有一次感冒,到藥店找藥吃,店員向她推薦了中成藥。她吃了後一點效果都沒有,去問店員,店員說:中藥效果比較慢,要過一星期才會見效。“過一星期感冒不吃藥也自己好了。”她笑著說。

我問了其他幾個韓方接待人員,年輕的也都說相信韓藥會很補的,但是有病都看洋醫。只有年紀最大的導遊(50多歲)說她有病首選看韓醫,比如接受針灸治療、吃韓藥,儘量避免看洋醫,但是檢查還要去洋醫醫院做,因為韓醫一般是小診所,做不了檢查。她說她的子女都是有病去醫院看洋醫的,一聽說她去看韓醫就覺得好笑。不過她說韓醫這幾年發展很快,有兩個大學建了很大的韓醫醫院(不知真假)。在和韓國記者共進午餐時,我也問了同桌的兩個記者對韓醫的看法。他們的年齡在40歲左右,也是有病只去醫院看洋醫,但是有時也吃韓藥補一補。去韓國最大的電視臺KBS參觀時,提供的飲料包裝上用漢字寫著“紅參”,看來和中國一樣,吃草藥補身體已成韓國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在知識界也是如此。

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和日本一樣,國家只認可一種醫學體系,即現代醫學體系(所謂西醫),只有接受過現代醫學教育的醫生才能獲得行醫執照,而傳統醫學只是在民間存在。但是中國、韓國卻不同,國家同時認可現代醫學(西醫或洋醫)和傳統醫學(中醫或韓醫)兩種醫學體系,二者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韓國稱為“醫療二元化”。但中國和韓國在具體做法上又有不同。中國的政策是中西醫結合,把二者混在了一起,中醫可開西藥、做現代醫學技術檢查,西醫在正常處方之外也喜歡同時開中成藥賺回扣。患者上中醫院看病,實際上主要接受的還是現代醫學的治療,甚至吃的中成藥,往往也是或明或暗添加了西藥。其結果是,患者以為是在看中醫、吃中藥,實質還是在看西醫、吃西藥,只不過他會把療效歸功於中醫、中藥。

韓國則是實行嚴格的“醫療二元化”,洋醫不能開韓藥,韓醫不能開西藥、做檢驗,韓藥裡也不能添加西藥。患者找洋醫,知道自己在接受純洋醫治療,找韓醫,知道自己在接受純韓醫治療,不會搞混受到誤導。這樣,兩種醫學體系的優劣就很容易被患者的親身體驗辨別出來。其結果是,大部分患者,尤其是年輕的患者,選擇了看洋醫,韓醫佔的份額很小,在全民醫保的報銷金額中只佔大約4%。但是韓醫在其他領域,主要是在保健、美容這些效果難以判定的領域,找到了廣闊的市場。即使是生病只看洋醫的韓國人,包括受過很好的現代教育的文化人,也都普遍相信韓藥的保健作用,時不時地要吃點韓藥“補一補”。

相信吃傳統草藥能“補一補”的,當然不只是韓國人,中國、日本也有這樣的傳統。在首爾仁川機場,我見到一家賣人參、鹿茸之類的韓藥的免稅店,用中文和日文兩種文字大作廣告:“春藥、增強性功能,皮膚美容,抗老化劑,減肥藥,護肝藥(解酒)。”好色想要春藥,好吃怕增肥,好喝怕損肝,有錢有權想要長生不老……只要有這樣的社會環境存在,不管是中醫還是韓醫,都不用擔心失業。

2013.9.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