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瓦良格号时,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蓝海巡弋


瓦良格号是中国从乌克兰购回的一艘完工率达到68%的航空母舰,在瓦良格号之前,中国并未造过航母,所以选择完工了一大半的瓦良格号,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因为瓦良格号的主体结构已经完工,只需要继续进行翻修,就可以达到使用标准。而事实也证明,选择瓦良格号是正确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不仅成为了后来的辽宁舰,而且也为后来国产新航母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当然,引进改装瓦良格号的过程中,也是遇到一些问题的。最开始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关于动力系统的问题。瓦良格号使用4具TB12燃气轮机,总输出功率高达20万马力,当时已经是安装好的,但是有消息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的动力系统已经损坏。如果真的损坏了,引进瓦良格号航母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动力系统没法用。然而这个问题已经让乌克兰解决了,乌克兰对动力系统进行了精心的维护,瓦良格号的4具TB12燃气轮机实际上都没有损坏,改装好了直接就能用。

另一个问题是舰载机,以前中国没有造航空母舰,自然也就没有造舰载机。而俄罗斯虽然有库兹涅佐夫号,但是俄罗斯也不太愿意出口为数不多的苏33航母舰载机。这个问题也是乌克兰帮忙解决的,中国当时从乌克兰买到了苏33的原型机,再结合既有的歼11战斗机技术,逐渐找到了舰载机的研发方法,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歼15舰载机。值得指出的是,乌克兰当时是把降落尾勾等设备一起卖给中国的,这对于瓦良格号的改装工作有极为重要的帮助作用。

总结而言,乌克兰在中国航空母舰事业的发展初期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从出售瓦良格号航母到转让苏33的原型机,乌克兰的支持帮中国解决了不少问题。如今随着国产航空母舰技术的成熟,中国已经可以依靠自己的技术实力造新航母了。


白虎堂


改造瓦良格号时候遇到的问题多如繁星,最大的问题不是动力,不是雷达,不是近防武器,不是导弹,而是简简单单的拦阻索,拦阻系统!!


首先是大多数中国武器都跑不了的心脏病问题,乌克兰将瓦良格出售给中国的时候虽然对动力舱室进行了破坏,但是!乌克兰再被欧美坑了一次后已经学精明了,在出售瓦良格的时候只是破坏了表面的一些设施,锅炉核心舱室并没有受到多严重到破坏,维修不算太难。

其次库兹涅佐夫级航母原先装备的天空哨兵雷达中国没有,但是在当时中国已经有了052c,已经有了346系列主动相控阵雷达,所以拾掇拾掇装上去也没什么问题,至于电磁兼容方面的问题了,既然天空哨兵是这么安的,换装346雷达也没什么问题



至于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甲板前部那硕大的反舰导弹舱?没事,焊死!下面舱室当食堂和仓库什么的

但是拦阻索问题么,这东西别看就是一根钢缆,但是这个东西不是一般的难!更何况拦阻系统远不是这么简单!

俄罗斯都是靠库存!没有自产能力!用一根少一根!

除了美国和瑞典乌克兰以外没有任何国家能给中国提供借鉴!

中国只能自主研发!

至于舰载机!有乌克兰亲情赞助的t10k系列试验机的3号机作为原型从j11的基础上研发自己的舰载机!。

但是拦阻索真的是不是一般的考验国家的整体工业,涉及到方方面面!拦阻系统,能研发拦阻系统的国家比研究航母的国家都少!


寻找丢失的方向盘


因为一般人都没参与过辽宁舰的改装工作,所以,很难说哪个是最大的困难。

只能列出几个比较大的困难,供参考。

第一个困难,就是去了解它。

一个外来的庞然大物,如果不了解,何谈改装。



辽宁舰于2002年3月3日达到大连港,直到2005年,才做了除锈工作,这就意味着,科研人员用了至少3年时间,才基本掌握辽宁舰的情况。

据报道,从乌克兰方面获得的图纸多达30多万张,重达20吨。要将这些材料全都吃透,并且对应到舰体上,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归类哪些能用那些不能用,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第二个困难,就是航母用钢。

别看都是钢材,可不同级别的舰船需求的钢是不一样的,而航母,无疑是最高级别的。



早在瓦良格时候,其实舰体已在无维护状态下在海水里浸泡了相当长的时间,而中方检查舰体的时候,仍认为腐蚀较轻,接近新船,说明当时苏联造舰用钢就有着非常高的科技含量。

辽宁舰到达中国之前,我们还没有生产这种钢材的能力,为了修复辽宁舰,我国鞍钢集团耗时一年半,刻苦攻关,终于研制成功,并于2009年,交付了200吨航母专用钢。

第三个问题,是舱室布局。

瓦良格这一级航母,虽然外形已经接近现代航母,贯通斜角甲板,右侧舰岛,但苏联骨子里的火力至上,还是使瓦良格拥有了威力巨大的反舰导弹。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并不需要这些导弹,不需要,那它就占地方,而改装导弹这一部分,不光是要做摘除手术,还要进行舱室整体的重新规划和布局。这就需要将导弹仓和现有舱室的联动改动。

第四个问题,是阻拦索。

看似只是小小的一根钢缆,却需要达到非常苛刻的条件。

阻拦索的钢丝绳对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要求高,要到1500兆帕以上,同时延伸率不小于20%,冲击韧性大于150焦/平方厘米,屈强比至少要保证0.85。此外,钢丝绳还要具备防锈(适于海洋环境)、无磁(防止铁磁性粒子吸附混入绳内发生磨损而降低寿命)、耐高温(短时耐800-1000摄氏度,以适应战时甲板可能起火的高温影响)性能。



当时中国政府想从国外进口,但对方一口否决,促使了中方自力更生,最终研发出自己的拦阻系统。

辽宁舰从1997年开始动议购买,到2012年9月正式加入中国海军,前后经历了15个年头。这15年,无数人为之殚精竭虑,甚至有人为之捐躯,最终换来了中国人自己的航母。厉害了,我的国!



在这里,我还要对徐增平先生表达一下我个人崇高的敬意,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辽宁舰。


路漫漫呐喊


瓦良格号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此后三年未曾发生变化,这三年中国技术人员通过研究从乌克兰获得的30多万张,重达20吨的设计图纸基本吃透了瓦良格号的设计布局和内部构造,2005年12月,涂上了浅灰蓝色海军涂装的瓦良格正式出现在了大连造船厂,正在外界猜测瓦良格的改造就要大刀阔斧进行的时候,时间却仿佛如停顿了一般,整整三年,瓦良格号丝毫没有动静,直到2008年底,才有脚手架出现在甲板,瓦良格号的改造才正式开始。


那么到底是什么难题导致了瓦良格号的改造停顿了如此之久,外界众说纷纭,直到多年后张召忠将军的一席话道出了尘封已久的秘密:“我们想造航母,于是拿出4000多万美元给造船厂,修路、建船坞、盖工房,只是等这些基础设施都搞完了,才发现我们没有造航母用的钢。”这道出了我们拥抱航母时所遭遇的最大无奈—没有合适的钢材!

长久以来,我们虽然贵为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国,但是特种钢却长久依赖进口,正因为我国军舰用钢性能一直不佳,防锈蚀能力比较差,所以每隔上几年总要进行重新上漆,时间上比西方和日本都要短。



而航母作为军舰翘楚,除了耐腐蚀和抗磁化,还要能承受舰载机起降的沉重强大的冲击力,以及几千摄氏度的尾焰烧蚀,而航母属于全球活动海上平台,还必须适应各种低温和高温环境,在导弹和鱼雷袭击时,航母钢板还必须有良好的韧性来抵抗袭击,有了这些变态性能后,为了尽可能的减重,航母用钢还不能太厚,特别是甲板,通常只有40~50毫米,且要求不平度在5毫米/米以下。而这些条件都满足了,航母用钢还得附加一个苛刻的条件,不能是高碳钢,因为高碳钢焊接性能差,但是一般强度高的钢都是高碳钢,于是这几乎就成了一个死结,可见航母用钢制造难度之大!





而瓦良格航母用钢到底有多好?辽宁号航母的新舰长刘喆在央视“开讲啦”栏目中曾称“拿手套擦去钢板上的浮锈,里面是锃光瓦亮,跟新的一样。”而当时瓦良格号已经历经十数年的风吹日晒,可见苏联工业基础之深厚!在瓦良格号开始改建之时,美国媒体曾不无嘲笑的讽刺:如若没有俄罗斯或者乌克兰提供钢材,中国人永远也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


而在接到辽宁舰用钢任务后,鞍钢技术人员无眠无休攻坚用时两年方才完成了航母球扁钢技术攻关,而后又攻坚完成甲板钢制造技术。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可以生产航母所有部位特种钢的国家。根据报道,鞍钢不仅为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修复生产提供了200吨航母用钢材,更是为第一艘国产航母提供了70%的航母专用钢。

从上面我们也能得知,瓦良格的改造最难的就难在了航母用钢之上,祖国有今日之强大,是背后无数军工科研人员的默默付出和牺牲,我们务必要牢记!



军史吐槽君


瓦良格在改造的时候,世界各国都将他们的目光集中在这一艘因为苏联老大哥没钱而被抛弃的大家伙上面,许多人也开始纷纷猜测我们在改造瓦良格时会出现哪些困难。的确改造瓦良格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这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便是他的动力系统,我们都知道苏联老大哥的武器装备最被人诟病的就是他的每款装备几乎都有心脏病,但是动力还不是瓦良格最大的难题,最大的难题就是舰载航空。

航母没有舰载机那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但是在此前我国压根就没有合适的舰载机,歼十不堪大任,于是一款合适的舰载机便成为最迫切的需求,沈飞的罗阳教授在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后,终于我国第一款舰载机歼十五被研制成功,但是这时候却发现有了飞机却没有合适的飞行员,于是空军开始大批量的培养舰载飞行员。

经过了许许多多不懈的努力,改造之后的瓦良格终于成为了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他的最后一块短板也被补上了。


楠竹一


苏联解体,乌克兰继承了前苏联的“瓦良格”号航母,当时的完工率达到了68%。由于乌克兰缺少资金,无力继续建造。瓦良格号就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晒太阳,该厂更是把能拆掉的设备全拆了下去,到我们手里的时候就剩下了一个空壳子。澳门创律集团老板徐增平(总参退役)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竞得“瓦良格”号(包括建造图纸在内)。

根据我总装备部(原国防科工委)某专家的回忆录记载,他化名为“创律集团聘请的船舶专家”,赴乌克兰协助徐增平就购买瓦良格号航母与乌方谈判。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为竞拍瓦良格,徐增平不止一次给乌方负责人好处”,“回国后对建造图纸进行了仔细查对,有几处重要部位的图纸缺失。最终确认是乌克兰国防部人员同俄罗斯情报人员私自取走了部分图纸”。当他们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厂长的陪同下第一次登上瓦良格号时,“看到的都是切口”。

该厂长解释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把这些设备卖掉了,或者是装到了其它的舰船上。那些成天说乌克兰卖给我们的瓦良格号藏着这样那样“宝贝”的人,纯属是睁眼说瞎话,为了吸引眼球,也真是够可以的了!瓦良格号本就未完工,乌克兰方面又将船上设备拆了下去(拆不掉的也进行了破坏),对其进行续建、改造的难度非常大。我国之前只建造过6000吨级的驱逐舰,很多专家甚至是第一次登上6万吨级的航母,根本就没有建造、改进航母的经验,所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

因没有参加过瓦良格号续建、改造的工作,只能是把一些比较难以解决的困难罗列出来,供大家讨论。航母建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最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总体方案设计。我们当时是“两眼一抹黑”,别说是建造经验、使用经验,很多设计人员甚至是连6万吨级的航母都没有摸过,这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瓦良格到达我国后,三年未有动作,一是需要根据乌克兰提供的建造图纸将其“吃透”,二是需要完成续建、改造的总体方案设计。

在航母设计中,依据的各种军用标准、军用规范等,主要依据就是200万美元买回来的建造图纸。除了总体方案设计之外,瓦良格的设计理念也与我国对航母的理解、定位大不相同,前苏联设计的航母实际上就是“航母与巡洋舰的结合体”,瓦良格虽然已经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航母了,但其仍有巡洋舰的影子——自身反舰等火力依然强大,这些发射装置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航母有限的空间。

在保证船体结构的条件下,进行优化设计,使之更符合“载机平台”的设计理念——取消了反舰导弹发射装置等。其它方面包括:航母用特种钢材的研制,动力系统的解决方案,电力分配的重新设计,拦阻系统的研制(拦阻索由民营公司巨力集团制造),舰载机的研制,航空保障系统,岸基保障设施,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这时候就体现出了综合国力的作用,凭借着我航母设计师、建造人员的不懈努力,各相关部门、单位、企业的全力配合,我们完成了对瓦良格号的续建、改造工作。



瓦良格号的设计思路或者说是理念,符合前苏联的作战需求,却并不完全符合我国海军的需求,在已经成型的瓦良格号上进行符合我国需求的改进,这个难度相当大。从设计难度上来说,其没有重新设计一艘航母的难度大,但也不会小到哪去。儒道之主认为,我们当时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总体方案设计。至于其它如拦阻系统、动力系统等子系统,尽管都很困难,但相比总体方案设计还差很多——任何一款武器装备,方案设计都是最难的。


设计完成后,建造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而且这些子系统对于我国来说,并不是最难的,很多子系统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举个例子来说,拦阻索的制造难度相当大,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大部分遗产,却造不出来拦阻索,用一根就少一根,而我国巨力集团在很久之前就生产、出口过类似的东西。再比如说舰载机,我国从乌克兰搞到了一架苏33的原型机T-10K-3,沈飞仿制、改进苏27系列多年,以歼11为基弄出来个歼15也不算多难——就是老出问题,已停产,弹射版歼15B已经做过弹射试验。



儒道之主


本舰来说就是动力系统的修复,而整体来看,是航母舰载机的选择。

全速航行在西太的辽宁舰编队,辽宁舰的动力系统可用是一个非常大的好消息。


瓦良格自91年停建后,一直到21世纪才开始续建,中间有十几年处于封存状态,动力系统是蒸汽轮机系统,航母上的动力系统从当时改建瓦良格来看是没有更换的,在没有更换动力系统的情况下,把复杂庞大的蒸汽轮机系统和驱动轴系修复难度很大,十多年没有运转的机械必然存在大量的问题,在不破坏舰体情况下,如何修复更是难题,甚至航母锅炉的隔热砖更换、驱动轴系的复位和保养,蒸汽轮机的检验和故障排查,对于我国而言,在航母上进行这些工作就是头一次。

辽宁舰上的舰载机选择对于我国而言是一个难题,不过已经悉数解决。


另外舰载机的问题也不小,修复瓦良格的时候,我国并没有舰载机,在没有舰载机的情况下去建设航母,考验着我国的国力,我国需要整体推进航母工程和舰载机工程,而不是先出一个等另外一个。我国此前没有研发舰载机的经验,而瓦良格当时最合适的舰载机选型是俄罗斯的苏33战斗机。俄罗斯当时为苏33这个陈旧不堪,且毫无进攻能力的舰载歼击机开出了天价,这是我国难以接受的,苏33毕竟老了,就算是买来也是解决有无问题,无法应对现代战争。

当年辽宁舰海试时的照片,那个时候歼15还没有上舰,辽宁舰在进行大转弯测试。


关键时刻,我国作出英明决策,从乌克兰直接引进了苏联时期苏33的原型机--T10K,要知道苏33就是从T10K发展而来,我国获得T10K后马上就能吃透把陆基战斗机改装为舰载战斗机需要修改的部分,包括机体强化、鸭翼的安装、着舰钩的机械结构和起落架的强化,都看的是明明白白,此后,沈飞直接推出了歼15战斗机,在T10K带来的舰载机改进基础上,用歼11B战斗机改装而来,获得的战斗力是现代化的,不是苏33可以比拟的,歼15是多用途战斗机,他挂载YJ83可达4枚,而且早已经进行过空对舰火力打击演习,真正使辽宁舰从服役就具备了完整战斗力。


回答者简介:张浩,亚太智库研究员,《舰载武器》杂志评论员,在《兵器》、《舰载武器》等多家军事期刊发表《现代山地战怎么打》、《共和国炮艇小传》、《夺滩奇兵》等文章30余篇,在海军作战理论和海上作战武器装备等领域有独特见解,著有《预警机、电子战机》一书,获得军迷群体一致好评。


海事先锋


最大问题还是舰载机问题!由于我们的航空工业相对落后,使得我们在获得航母的时候,还没有生产舰载机的能力。而航母没有舰载机就等于裸奔,是不具备任何战斗力的。所幸的是当时乌克兰还有数架未拆毁的苏33舰载机,这对我们借鉴研究舰载机十分的有帮助。

其次,舰载机上舰问题!我们都知道,俄罗斯是苏33舰载机的母国,但是俄罗斯本国自己的苏33舰载机生产线也已经关闭,现在俄罗斯航母的主力战机是米格29。这与苏33不是一个概念机种,米格29属于轻型舰载机,同比之下,更容易上航母起降。而我们一下子就从重型舰载机下手,这个难度更加巨大,且我们在获得的苏33根本没有备用设备(俄国设备厂已经关闭)我们全部要靠自己研发自己造。由此可见我研究人员工作任务之艰巨!


优己


我国在船只制造行业如今已经略有所成,“雪龙”2号的双向破冰技术更是让我们的极地探索技术领先世界。但是中国的国产航母还没有摆脱辽宁号的影子,也就是说在这方面还有很大技术短短板。所以在购买了瓦良格号时,对其大规模改造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想不到的技术难题,那么在改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理念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改造才能改造出适合我们自己的航母呢?关于航母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有人说航空母舰无用还十分烧钱,还有人说航母还不如巡洋舰等等。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中国就需要和结合自身的情况,总结经验再来探索提炼出符合自己国情的海军发展道路。

还需解决的困难就是动力的问题。瓦良格号使用的是TB12燃气轮机,据说可以达到20万的马力,但是辽宁号卖到中国时仅仅完成了60%左右,动力系统还远远没有完成安装,不然他也不会被拖船拖回中国而不是靠自己的动力行驶回来。但万幸的是在乌克兰技术人员帮助下,辽宁号的动力系统已经修护好了,现在可以正常使用。

然后还有的困难就是舰载飞机。中国没有制造航母的经验,那么自然没有制造相应的舰载机能力。俄罗斯不想出售苏33舰载机,事实上他自己的舰载机都不够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从乌克兰引进了苏33的原型机做技术参考,再结合已有的歼11技术制造出来歼15舰载机。

虽然我国目前的航母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但在不久的将来,有了瓦良格号的借鉴,我国不仅能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航母发展道路,还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制造新的航母!


利刃军事


直到2005年12月,瓦良格号才开始有所动作。而我们国家对于建造航空母舰和改装航空母舰,我们是一张白纸,一切几乎都是要从零开始。虽然我们在乌克兰得到了30多万张重20多吨的图纸,但是在关键的部分,依然没有获得。最后在乌克兰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最后唯一的备份图纸,至于过程我们这里就不再复述了。我们就说说我们在改装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当然,我们只能取其中的一某一部分而已。



对于一脸茫然的我们来说,从来没有接触过航母的建造和改装工作。而唯一能让我们获得经验的就是,我们在80年代拆解过墨尔本号。在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我们先后购买了前苏联的3艘基辅级直升机航母。也算是提前对航母有所了解。但是这与真正的改装有着天壤之别,说白了当时的我们只是会看而不会干。那么大家可尔比想象一下,对于当时的我们是多么的困难。


瓦良格号航空母舰之所以能够在大连港一呆就是三年,主要是在于我们的部分系统适应没有研制成功,我们无法进行改装。其中最主要的一块就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钢材,最后鞍钢解决了问题。正是因为航母用钢的特殊性,我们在这方面还没有达标,导致了把良格号航母在三年后才开始正式动工。

鞍钢基本提供了“辽宁号”改装期间的70%的用钢量,没有航母钢材的突破,改装根本无从谈起。我们不可能走印度航母的建造道路,建造了一半没有钢材了的国际笑话。我们认可等也要把所有的子系统全部突破,而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海军才会有了下饺子的现象。



整个航母系统包含了很多很多,被拖回来的瓦良格号动力核心系统并没有遭到破坏,在动力这块我们并没有出现多大的困难。而是在其它的子系统当中,比如拦阻索的研制上我们就相当困难,对于当时,就有传言我们是购买俄罗斯的拦阻索,又说我们是跟乌克兰接洽。总之,我们突破拦阻索技术让我们花费了太多的功夫。在这顶尖的技术当中,只有自我研发,根本不要指望谁,好在我们的科研人员不负众望,获得了突破。如果只是购买,想必我们的第二艘航母都无法建造了。谁有都不如自己有啊!



在“辽宁号”的改装工作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我们没有想到的问题。不过还好我们都一步一步解决过来。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我们的科研人员,还是我们的产业工人,都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甚至有人付出了生命。而我们可能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只能说感谢那些为了祖国航母事业而奋斗的中华儿女,是你们的智慧和双手成就了我们祖国的航母事业,你们是最值得尊敬的那些人!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大家的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