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學會計:會計計量屬性及其5項構成!附運用原則!

零基礎學會計:會計計量屬性及其5項構成!附運用原則!


會計計量屬性是指會計要素的數量特徵或外在表現形式,反映了會計要素金額的確定基礎,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

1、歷史成本

歷史成本,又稱為實際成本,是指為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實際支付的現金或其他等價物。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稱現行成本,是指按照當前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金額。

常用於:盤盈固定資產

3、可變現淨值

可變現淨值是指在正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和預計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淨值。

常用於:存貨

4、現值

現值是指對未來現金流量以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後的價值,是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一種計量屬性。

常用於:資產可收回金額

5、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是指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

常用於: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計量屬性的運用原則:

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採用歷史成本。採用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持續取得並可靠計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