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鑑賞之三——西江月·井岡山(持續更新中,請加關注)

毛澤東詩詞鑑賞之三——西江月·井岡山(持續更新中,請加關注)

西江月

井岡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毛澤東詩詞鑑賞之三——西江月·井岡山(持續更新中,請加關注)

【註釋】

井岡山:在江西、湖南省邊境,跨寧岡、永新、遂川(以上屬江西)、酃(屬湖南)四縣。屬羅霄山脈萬洋山北段。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山勢雄偉險峻,中多盆地。1927年10月,毛澤東同志率領秋收起義部隊挺進到此,創建了全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陳毅等同志帶著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一部分軍隊和湘南起義中組織的農軍來與毛澤東同志領導的隊伍會師,兩軍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不久,根據黨中央指示,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同年2月至11朋,井岡山軍民先後粉碎了江西國民黨的三次"進剿"和湖南、江西國民黨軍的再次"會剿",根據地在全盛時期共擁有寧岡、永新、蓮花(屬江西)三縣的全部和吉安、安福(均屬江西)、遂川、酃(líng)等四縣的部分地區,方圓275公里。12月,彭德懷等同志率紅軍第五軍主力到來。1929年毛澤東、朱德、陳毅等同志率紅四軍主力出擊贛南後,紅五軍與第三次前來"會剿"的湘、贛敵軍浴血奮戰,井岡山失而復得。1930年2月,由於當時的黨中央特派員和湘贛邊界特委負責人執行"左"傾政策,錯殺了綠林出身的紅軍指揮員袁文才、王佐,導致其舊部叛變,井岡山遂淪為白區。井岡山根據地雖然只存在了兩年零幾個月,但毛澤東同志所開闢的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井岡山道路,卻引導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一步步走向新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此詞謳歌的是井岡山第二次反"會剿"戰鬥中的關鍵一仗——黃洋界保衛戰。1928年8月30日,湖南、江西兩省國民黨軍各一部乘毛澤東同志及紅四軍主力尚在贛西南欲歸未歸之際,向井岡山進犯。我紅軍守軍不足一營,憑藉黃洋界天險英勇抵抗終將來犯之敵擊退。9月毛澤東同志率紅軍大隊回到井岡山,旋作此詞,以此紀其捷。本篇首次公開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

【賞析】

在毛澤東同志的詩詞中,以山為題的不下四、五首,直接寫山的則更多了。然而詩人涉想奇絕,筆姿多變,絕不雷同。即如這首詞題為"井岡山",卻不循慣例去對山作細節描寫,甚至無一筆涉及山水、木石等具體形態,而是用遠鏡頭攝取大場面,渴筆飛白,大揮大斥而又準確生動地傳達出南山的總體形象——超邁凌雲的聲勢,不可撼動的威嚴。是軍威如山?抑山壯軍威?兩者已渾然一體難以區分了。古人所謂"體物得神"、"意在筆先"也許就是指這樣的境界吧?

全詞自上而下的藝術視角和自下而上、層層推進的革命激情二者交織而成一種藝術張力,既造成對讀者視覺感官的衝擊 ,同時也深深撞擊著讀者的心扉。

先說前者。首二句詩人即置高山之頂,而取俯視群小的藝術視角,頗具先聲奪人之效。次經"敵軍圍困萬千重"等四句,總攬敵我雙方對峙的情勢,使這五藝術視角得到進一步強化。氣魄之大,讀之令人動容。從內容上看,四句中"我自巋然不動"六字,為全詞意脈,靈魂之所在。上片前數句為它作鋪墊,下片也因了它成果鋪排開去,順理成章地再突出"巋然不動"的根本原因在於軍民有備無患和眾志成城。而末尾"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二句,更平添一種既"俯"且"遠"的視覺效果。至此詩人而兼政治家、軍事家的博大胸襟和恢宏氣度,化為一股巨大的視覺衝力,讀之令人的靈腑朗然之感。

再說後者。沿情緒遞進這線索,詩人自下而上另闢一徑。上、下片各為一階,每片內部亦自成遞進之勢。上片由前二句營造氣氛推進至"巋然不動"句止。人情感邏輯上看,這是一波湧起之後的必要間歇,宛如書法中的頓筆、音樂中休止、登山時的駐足。從詞法結構上看,上片尾句,承前,即為"蓄勢";啟後,則為再凌絕峰作"接引"。下片二句承前平推再蓄勢,至"宵遁"句凌空一躍,振起全篇。從情感邏輯上看,下片二起句是一種情緒的堵塞效應,使感情的閘門陡然增高,從而增強後句的情感衝擊力。從詩詞作法上看,這二句往往左右掣肘,頗難下筆。古人名作常於此轉接之處見功力。例如辛棄疾《醜奴兒》上片以"少年不識愁滋味"起,下片則以"而今識盡愁滋味"起,構成自我縱向對比;而呂本中《採桑子》上下片起句分別為"恨君不似江樓月"、"恨君卻似江樓月",形成他我橫向對比,令後人擊節讚賞不已。而此處,詩人則棄"工巧"一路,專以厚勢取勝。"早已"句隱涵照應上片,"更加"句壯其聲勢,最後貫注千鈞之力於末尾"宵遁"兩句,恰與"敵軍圍困萬千重"形成鮮明對照。勝利的喜悅寓於對敵軍的輕鬆調侃之中,高亢的激情源自革命必勝的信念,從而構成了全詞令人蕩氣迴腸的主旋律。

陳毅同志說:"此詞表現出我軍以少勝眾不可震撼的英雄氣概······讀此詞令人增長志氣,可視敵軍如土芥"。"長志氣"者得之於情緒的推進,而敵"如土芥"者,得之於居高臨下的藝術視角,二者熔於一爐,正是此詞成功之處。

(王愷)

毛澤東詩詞鑑賞之三——西江月·井岡山(持續更新中,請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