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重庆成都几乎很少有人说普通话,几乎都是当地方言?

吉鸡1


重庆话四川话本来就是相当于普通话。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四川人可不是说的现在的四川话。现在的四川话是在湖广填四川之后慢慢形成的。要知道,当时移民来四川的有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方的人,他们相互交流,长期生活,慢慢就形成了一种大家都可以听懂的方言:现在的四川话。现在的西南地区基本都是以四川话为官方语言,四川话不仅仅限于四川重庆,还有云南贵州也是和四川话差不多的发音(少数民族语言除外)。

所以在西南地区,说四川话不仅仅不是没有文化,不是经济发展水平问题,反而是当年经济发展和民族大融合的结果。说四川话,就是西南官话。话说当年国民政府投票国语的时候四川话差一票当选为国语的(估计是误传,反正老一辈都在这样说)。

其实,你到广东,人家说粤语、客家话、潮州话;你到福建,人家说闽南语;你到上海,人家说上海话;这些和经济发达关系不大。地方语也需要传承和保护。

相反,如果一个地方以普通话为主,可能是地方话的魅力不够吧。哈哈哈。


精益六西格玛学者


我是在成都生活的重庆人,回答题主这个提问,估计最有发言权。

俗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虽有点夸张,但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四川人说普通话普遍很难,二是说出来的“普通话”听起来吓死人!

一、为什么四川人说普通话很难?

1、两个腮帮子会很痛!

四川人讲话木有卷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后鼻音……之类约束,舌头永远笔直的,任何字词都不会在口腔里圆一下润一下再吐出,直直接接,无拘无束。但是,你让他说普通话,腮帮子各种肌肉一下就会紧急集合,表说讲多久,就几分钟,腮帮子就很痛,这个痛,是四川人说的经痛!

2、任何习惯会成自然,不习惯就绝对不自然——讲普通话不是四川人的习惯(一生中99%的时间没有讲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叫他讲普通话,马上各种与发音有关的器官包括表情全部紧张起来,然后什么都不自然了,然后脖子开始红,青筋开始冒,然后因为紧张,说话就显得结巴,一结巴,就更紧张,紧张到高潮时,说了上句,下句就忘了,因为脑袋出现短暂性空白……

3、四川人(包括重庆人)说普通话普遍有挫败感

上述两条原因是关键。而这两条原因一般都反复循环,循环的结果就是语言表达的自信心消失,一讲四川话信心爆棚而且滔滔不绝妙语连珠,但一说普通话,立马就有挫败感。于是,为了表达上有自信,心理上就抵触普通话,所以就不愿意讲普通话。

二、为什么四川人说出的“普通话”听起来吓死人?

1、四川话与北方官话相似度不到一半

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话(包括重庆话),虽然是西南官话,大家印象中四川也属于北方语系,应与普通话很接近,其实,这是普遍认识区里的一个盲区。接近,只是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字、词、句等方面绝大部分一样,但在汉语表达的词缀、句法、音韵的声调、发音的声母和韵母以及音节数量等方面,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基础—北方官话相似度只有47.8%。

2、四川话中的大量词汇在普通话里没有相同词素

最重要的是,四川话中的形容词和构词方式,远比普通话多得多,而且表意更加丰富,感情色彩浓烈,使用频率更是很高。因为一讲四川话就很溜,一讲普通话,就语塞。

正是因为这些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加上之前所讲的四川人说普通话的紧张和挫败感,说出来的“普通话”往往词不达意,因为语言表达上一时半会儿可能找不到普通话对应的词汇(有些普通话里根本就咩有),于是就可能把最熟悉的四川话的字词用普通话的音标发出来,结果听的人一脸懵圈,自己也觉得表达得很“阴阳怪气”,表情上就很难为情。

比如,普通话:我跌了一跤,踝关节扭了。

对“踝关节”表达,四川人一辈子只说“螺丝拐”,一说普通话,因为紧张就脑壳里出现空白,根本记不起“踝关节”这书面和口头一致的表达,于是说出来就是:我跩了一匍爬,螺丝拐崴到了——而且这些个字,个个都是普通话音标!

再看两个个例子:

普通话:等一会儿。

四川人表达粗来的普通话:“等一哈哈儿”(最要命的是这5个字都是普通话音标!)

普通话:傻帽、傻逼、二货……

四川人表达粗来的普通话:瓜不兮兮,瓜得伤心……

还没崩溃?(四川话说出来是“奔溃”),那再来看看一个北方人与四川人问答:

北方人:请问:春熙路怎么走?

成都人:(形态方位+语言)端端走,抵拢倒拐(伴随手势)。

北方人一脸懵逼。

北方人:请问:地铁2号线春熙路站怎么走?

成都人:(形态方位+语言)往喉头走,抵拢倒拐(伴随手势)。

北方人一脸懵逼。

为什么会这样纸?

四川地处盆地,对方位,市民脑壳头只有身体面向的方位+左右手,没有东南西北的概念。成都人以身体面部的朝向+左右手指引,自认为已经非常热情非常认真指路了,但问路人依然懵逼。为啥成都人不用普通话?因为成都人自己都不知道当时处于什么方位东南西北在哪儿,叫成都人用普通话说:向东100米,遇见红绿灯折向南100米然后向东50米……这比让成都人直接喝药还难受。因为,成都人,天生就不是GPS的料。

三、四川年青一代讲椒盐普通话已经毫无压力

其实,以上说得都是老四川(成都、重庆)人。70后及其以后的人群,普通话虽然不标准,但基本从小就已经开始接受普通话教学,虽然老师们的普通话是椒盐普通话——上个世纪80年代全川开始强制推广普通话,虽然进程较慢,但从90年代起,从幼儿园到大学,普通话教学不仅是强制的,而且普及程度已经相当高(虽然发音也不标准),这个群体在任何场合讲普通话,虽然椒盐味,但都毫无心理压力。

但是,在四川年青一代普通话水平比他们父母祖父母两辈人高很多的同时,他们也逐渐遗忘了很多传统的四川方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他们一代很可能出现断层,这是非常令人堪忧的。

四川、重庆的朋友们,你们认为呢?


勒克儿


我是重庆本地人,我在重庆几乎不说普通话。其实我与你一样,发现重庆人在重庆很少会讲普通话,而是讲重庆的方言;哪怕是与外地人说话,重庆人习惯性的讲着方言。

重庆的方言,是西南官话。有一个统计,西南官话使用最为广泛的地方是哪里,结果是重庆,超过了成都与贵阳。

那么重庆人,为什么那么爱说方言,而不喜欢说普通话呢?我个人认为,会存在这些原因。首先,源于普通话的普及,导致重庆人并没有人人接受普通话的学习。同时就存在普通话不标准,普通话不普及的情况。在普通话不够标准的时候,重庆人又会更少的说普通话,导致了这样一个循环。其次,在自己的城市,特别是中老年人,会第一时间反应的就是自己的家乡话回答,才会有为什么重庆人对外地人也说方言的情况。另外,西南官话的重庆方言,与普通话较为接近,重庆人认为大家都能听懂重庆方言,因此更少讲普通话。

其实,我是90后,我接触普通话是小学时候;但是我在中学时期,老师都用方言讲课。也许重庆的普通话,是真的不够普及,才导致现在人人都说方言。另外,重庆人普遍的普通话不太好,不够标准,我个人也是如此,我们害怕说普通话。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虽然重庆人不爱说普通话,但不影响重庆人的热情;虽然重庆人对外地人也讲方言,但不代表重庆人不欢迎外地人哦。其实方言也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传承,至少这方面,重庆还做得很好,是不是。


阿苏看世界


川渝地区的方言属于西南官话,这是中国使用最多的方言,其中川东和重庆全境几乎都讲四川话,虽然调调有些许差异,但大体相同!

为何成都、重庆两个地方很少有人说普通话?

和中国的很多城市有不太一样,成都、重庆并不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在这两座城市工作、生活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四川、重庆本地人,四川、重庆各地的方言差异不大,因此用方言交流完全没有障碍,人们使用四川话反而显得亲切,也更加通畅。

其实中国人多有乡土情结,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郑州等城市的本地人也爱讲方言,但是这些城市移民比较多,而且本省的方言都各不相同,交流起来比较费劲,因此城市方言的使用很局限。

四川话好懂、好听、好学!

在当年将那种语言定为普通话时,川话就是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之一。四川话好听是得到公认的,几乎能听懂普通话的人都能听懂四川话,特有的川味也并不讨厌,反而十分耐听。

很有意思的是,很多在成都、重庆生活比较久的外省人也慢慢习惯了讲川话,而且讲的有声有色,让人很难分辨出他的省份,这是四川话所特有的魅力。

四川、重庆的人不仅喜欢在本地讲方言,到外省也改不了自己的习惯,酷爱讲四川话,除非情不得已,是不愿改变的。


一起时尚去旅行


实际上本地人之间说话用普通话更让我诧异。大学的时候同寝室河南的同学跟我讲,在郑州,说河南话的都是男生,女生都要说普通话,因为觉得普通话比河南话好听。

我不是说河南人或河南话怎么样,我们来分析下原因,把另外几个现象放到一起看。第一个,广东人不讲普通话,不止不讲普通话,粤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时髦。第二个,中国人讲英语,特别是美国调调。很多人喷说话夹带英语单词很low,但这说明这个现象很普遍。第三个,边远地区的人也不说普通话。

那么事实是什么?北方在北京周边的省份,普通话说得多。原因是被北京影响大,没办法,北京有钱,漂亮,令人向往。范围再大,北京的影响力就得减弱,到东南沿海,人家不稀罕你的。

在重庆,用普通话的场景,一是有外地人,交流需要,二是开会,做节目等比较严肃正经的环境,普通话是官话嘛。其他时候一律方言。老实说,重庆人讲普通话,连思维反应都要变慢,还是跟方言最配。


4254136


前几年,一位学长告诉我说他曾经非常有幸地与方舟子先生并肩战斗。

当时,方舟子应邀赴重庆参加一个关于中医的电视辩论节目,辩论的一方是方舟子,另一方则是重庆的中医名士。

在辩论开始时双方还都是用普通话交流,可是辩着辩着,中医名士们全部改说重庆的本地方言,令人气愤的是主持人居然没有制止他们这样做。

"可怜的方舟子'',学长动情地说:"也不知道他听不听得懂重庆方言、理不理解得了重庆方言。被中医名士欺负到这份儿上了,换作是我,我就用福建方言来回应他们。可是方舟子没有这样做,为了把问题说清楚,他仍然坚持使用普通话。那一刻我觉得他特別像舌战群儒的诸葛亮;那一刻我觉得他特別伟大"!

在电视节目现场的学长说他们一众方粉不止一次地向主持人抗议中医名士们在辩论中使用重庆方言,因为这对福建长大的方舟子特别不公平。主持人耸耸肩说他不能强求中医名士说普通话,而且人家中医名士说了只有用方言才能清楚明了地表达他们想表达的意思。

福建人方舟子不使用福建方言而是使用普通话一样可以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土生土长的重庆中医名士却非要使用本地方言而不是普通话才能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看来他们真真是吃透了什么叫"天时地利人和"!


麗郎的故事


这个问题是个实话,有句俗话说得好: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重庆人说普通话!(这说明在这方面重庆比成都更甚)。原因估计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在重庆和成都(特别是重庆)全国多数地方通用的普通话确实说得不好,即使勉强说出来也很拗口/很累,外地会听正宗普通话的客人听着也累,还经常友好的给我们重庆人纠正发音~卷舌还是不卷舌/有没有鼻音/几声......搞得大家都觉得很累,所以至少在重庆(可能成都这方面还好点,说得还标准点),绝大多数人不论对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说重庆话,如果外地人听不懂,宁可多说两遍/说慢一点,也不愿意说重庆版的普通话,因为自己有时在电视上刚听了普通话又有电视是重庆版的普通话都觉得有点“乡土味”过重,有时都觉得有点搞笑。感觉重庆话更直爽,更好听,更亲切,更适合重庆人。

第二:在重庆和成都(特别是重庆)缺少说普通话的环境,整个重庆的官方语言就是重庆本地话(重庆方言),甚至再进一步,西南地区很多地方都能听懂重庆话和成都话(包括贵阳/遵义以及云南的部分地区),所以重庆人很少说普通话,多数本地人不太会说。

第三:重庆人没那么虚的东西愿意去装,大山大河造就了重庆人的直爽的性格,他们愿意怎么表达就直接表达出来,他们不会为了去迎合某些事情而去假装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包括不愿意说普通话),他们就饿得怎么开心怎么轻松就怎么来,所以重庆人心里面活的不累,活得自然。而且整个四川人都有一种感觉,四川话本来就很标准,说四川话的人占全国至少五分之一,可以很多地方通用,为啥还要说普通话?据说四川话只差一票到两票就成为全国的普通话了。(关键在很多地方你说现在的普通话人家也听不懂,自己还累,何苦为难自己?!)


正宗情流感


我身边有很多四川和重庆的朋友,说实话,我觉得他们在不说话的时候真的都挺不错,男的帅,女的美,四川和重庆地区的朋友皮肤响当当的好,又白又水嫩,果然是天府之国的先天基因优良,虽然嘛,他们个子都不算高。



但最可怕的还是他们讲普通话,99%都平卷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还带着一股特有的椒盐味儿,听得人哭笑不得,还不如直接让他们讲方言呢,反正四川话和重庆话如果慢慢说,大家一般都能听懂。

况且,四川话和重庆话本来就挺好听,还很诙谐,有一种特别的幽默感,叠词特多,总感觉他们在跟你撒娇一样,比如碗不叫碗,叫“碗碗儿”,盆不叫盆,叫“盆盆儿”,连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都被叫作“男娃娃”,是不是莫名有种喜感?



而当四川和重庆人憋着嗓子讲普通话时,这些方言里的特别趣味都没了,只剩下略带土味的强调,就让人感觉十分别扭了。

虽然我不是四川或重庆人,但我特别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如果我是四川或重庆人的话,我也不愿意没事说不标准的椒盐味普通话啊,卷舌卷得多累啊,反正你又不是听不懂,我讲方言还能逗你笑呢,是吧?你也会挺开心的,那又何必为难彼此呢?对不对?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刘小顺


作为一个重庆人,回答这道题真的太有发言权了,本人是地道的重庆人,其实很早的时候我就已经发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只要身边出现了说普通话的基本上都是外地的,那为什么重庆人不愿意说普通话呢?我想原因大概有几个。

大家从小都是说着方言长大的,而且生活工作也是在这个圈子,说方言更有亲切感!如果突然换成说普通话,会感到不方便,很别扭,再加上语言的发音问题,所以对说普通话有一定的排斥。重庆以前也是属于四川的,所以四川话在整个西南地区基本上都是属于“官方语言”了。包括贵州以及云南部分地区,基本上也属于四川方言的范围,只是个别的发音会有一些不同。

还有一个就是普通话的推广,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说普通话,那相互交流的人也会跟着说普通话,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说话的模式。但现在问题就在于重庆成都这些地方大家都不太愿意说普通话,即使跟外地人交流,也是用方言。我老公就常常感叹说,生活在说方言的环境里,自己就快被同化了,慢慢的也开始说四川话。而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身边的人,已经有好几个认识的朋友,虽说是外地的,但现在也开始说四川话了,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方言的影响力。

尤其是老一辈人基本上很少会说普通话,那是因为他们受教育的限制所造成的,随着现在教育的大力发展,其实普通话相比以前已经很大众化了。我觉得普通话和方言都要掌握好,相辅相成,因为方言也是我们成长的一个记忆。


玩转西藏


前段时间刚从成都回来,对这种现象感受颇深。其实吧,我觉得不是他们不说普通话,他们说的是成都普通话啊,他们在对待外来游客时,很热情,为了让外地人听懂,已经尽力说普通话了,但是由于地域问题,不管怎么说都带有成都口音,你听听他们本地人之间交流你就明白他们真的是尽量给你好好说普通话了,当然成都有很多普通话特别好的人,这些主要是景区的导游之类,一般商店,饭馆的人都说不好。


给大家讲个有意思的亲身经历的故事。

在去成都的车上遇见一个四川大叔,聊得挺嗨,他说的普通话就带有四川口音,聊到家乡的时候,他说他是来自四川徐林市,我一听就懵了,从来没听过四川还有这地方,于是我想,或许不是地级市而是县级市吧,出于好奇问了一下。


大叔您说的徐林的徐是哪个徐?

就是那个火车走过的徐道的徐。

火车走过的徐道?是隧道对吧?您说的是遂宁?

对对对,就是那,我家就在那。


于是我和周围的人都打消了疑惑,至今为止,这也是见到的四川口音最重的人了,可能是大叔年龄大了,口音一直重吧。见到的其他四川人说的都能听懂。

尽管见到的四川人普通话大多都不好,但是人是真的好,特别热情,尤其是服务行业,真的感觉用心服务,不坑你,你有需求都会尽力满足,成都旅游一趟,没遇到一个坑,感觉这个城市满满的都是诚意,都是真诚,希望有机会再去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