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蒲|乾隆过白蒲佚事

老白蒲|乾隆过白蒲佚事

/01/

乾隆过白蒲佚事

| 文:向阳轩主

乾隆六次下江南,每到好玩处,总是尽情玩耍,到处风流,闹出不少逸闻趣事。民间添油加醋,越说越玄乎。

乾隆第一次南巡:十六年春正月;第二次南巡:二十二年春正月;第三次南巡:二十七年春正月;第四次南巡:三十年春正月;第五次南巡:四十五年春正月;第六次南巡:四十九年春正月。传说中,乾隆曾路过白蒲,也不知是六次南巡中的哪一次。

旧日,白蒲镇北三里处十分出名。蒲塘十景之一的“北楼秋获” 就是指此处通扬运河西侧的范越山,范景颐兄弟二人读书处,园名“古柏山庄”,中有“夕佳亭”为山庄胜景;与之相对,通扬河东则有顾绍祖家的东园。顾绍祖字衣言,年轻时很有文名,是白蒲文学社团“起社”七子之一。他在东园楼上读书,书声琅琅,送达河下,船家、客商经常听到绍祖的读书声,因此这里称“顾家三里楼子” 。绍祖英年早逝,他的妻子吴氏(白蒲知名学者吴北研之女)对三个儿子严格要求,朝夕督课。后顾云中举人,顾人骥、顾炯成为进士。

某一年的早春季节,乾隆皇帝的船由通扬运河南下,不巧天色昏沉沉的,纷纷扬扬降下雪来。船从白蒲镇三里楼子经过时,乾隆看到一河两岸青砖粉墙的一片建筑,十分欣赏,便命停下船在此歇脚。乾隆微服登岸,来到顾家,顾家男主人不在,女主人热情接待这位客人,并以酒食招待。斟酒时,乾隆从腰间一袋内取出一只酒杯来自斟自饮。饮罢,乾隆道谢告别,那只杯子却留在桌上。主人举杯审视,见杯壁外侧烧有“花雨”二字,杯底烧有“乾隆”二字,方知这位来客是当今皇上,追至门外,船已冒雪挂帆而去。因此,乾隆饮酒的客厅取名“花雨堂” 。白蒲三里楼顾氏不用传统堂名,而改称“花雨”堂。此处顾氏后人金棻、金棻子庆鸿世居,顾金棻号半舫,举人,有文名。当时许多诗人对雨花堂多有题咏。

话说乾隆的船继续南下,因雪大风紧,行进缓慢,到傍晚时分才到白蒲的北渡船口,到了北渡船口进镇就快了。有词《媚儿眼》写渡口情况,词曰:

渡船口路逶迤斜,傍岸小商家。

粮油豆饼,香烛纸马,获利微些。

轻舟来往白帆挂,激水泛银花。

渡头日暮,萧森草树,弥漫烟霞。

身累口干腹中咕噜噜叫的乾隆与亲臣张玉书商议,不再往镇上行驶,就此登岸,找点吃的东西,便舍船登岸,踩着碎琼乱玉前行,情急中推开一渡工柴门。

老渡工银髯飘拂,精神矍铄,十分好客,将他们迎进草堂。亲臣张玉书说明来意:来讨点吃物。老渡工用“乌骨豆” 招待他们,客官要问:何谓乌骨豆?就是将蚕豆放在锅里用文火炒得豆皮略带焦黄时,加清水一煮便成,如有茴香、八角调昧,则更好吃。

好客的渡工因家境不好,动了一番脑筋,想到用此物招待。不一会儿工夫,一大碗香气四溢的乌骨豆便盛上桌,他们连皮吃了水煮炒蚕豆,看见桌上还有一盘四角方方薄薄片儿的东西,乾隆忙问:“此可食否,什么名称?”老渡工忙答道:“可吃,本地的茶干。”二人便抓起茶干一片一片的品尝起来,乾隆感觉此物五香扑鼻,柔韧可口,不同一般,又看到屋外大雪一片一片地在飘落,那浪漫的本性又露出来,情不自禁地大声唱起来:

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

七片八片九十片,掉进嘴里都不见。

... ...

这是前奏曲,在什么情况下乾隆御题了“只此一家” 使小小的白蒲茶干荣登盛筵 ,名传千秋,那是后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