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洪志:「降准」後的投資方向——樓市、股市和人民幣

把降準理解為更長期的貸款,就是央行給商業銀行的貸款;

降準的效果顯然大於MLF(麻辣粉)等短期信貸工具,但要遠遠小於直接降息;

除了股市,早已是金融衍生品的樓市現在也有風險,入市必須要謹慎。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破7是大概率事件,人民幣的資產價格都將下移。房子是人民幣資產,A股也是人民幣資產,股市的價值還要繼續“迴歸”。

怎麼理解“降準”?

我們先看看中國央行的降準,這次是一次性降低1%的存準率,是今年的第四次降準,幅度比較大。一般每次是降50個基點,就是0.5%,而這次是兩次的量並作一次,加量不加價。今年以來,已經累計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250個基點。本次降準之後,大型與中小型存款類金融機構的準備金率分別為14.5%與12.5%。

存款準備金,或現金準備金率,是世界上大多數(但不是全部)中央銀行採用的中央銀行監管,規定了商業銀行必須持有的最低儲備金額。最低準備金一般由中央銀行確定,不低於商業銀行欠客戶的存款負債金額的特定百分比。商業銀行的儲備通常包括銀行擁有的現金並存儲在銀行金庫中(金庫現金),加上該銀行在中央銀行賬戶中的商業銀行餘額。

需要指出的是,在全球國家中,除了巴西,中國,印度,俄羅斯以外,由於準備金率的變化對金融市場的短期破壞性影響較大,其他國家通常不會經常改變準備金率以實施貨幣政策。

本次降準大約釋放資金1.2萬億元,其中用於償還10月15日到期的MLF(中期借貸便利)4500億元,此外還能釋放7500億元的資金。這個要怎麼理解呢?

MLF(俗稱麻辣粉),是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的簡稱,學名是中期借貸便利,於2014年9月為央行所創設,屬於抵押貸款,不過貸款期限長一些。期限3個月且可展期,屬於定向投放。要求各行投放三農和小微貸,它的目的就是刺激商業銀行向特定的行業和產業發放貸款。

比MLF(麻辣粉)更短期的借貸工具是SLF(酸辣粉),學名常備借貸便利。

根據央行官方表態,這次降準的目的在於,一是通過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二是優化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流動性結構。

我們可以

把MLF(麻辣粉)理解為一種向市場釋放流動性的工具,只不過期限較短,而降準則是把商業銀行存在央行的保證金還一部分給商業銀行,因為本來就是商業銀行的錢。這樣一方面商業銀行手裡的錢多了,可以擴充信貸,社會上的流動性也相應提高;另一方面,如果將來央行想收緊流動性,讓存款準備金再回到正常水平的話,商業銀行還要把這筆錢還給央行。

所以,我們也可以把降準理解為更長期的貸款,就是央行給商業銀行的貸款,在合適的時候還可以拿回來。而降息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降息往往意味著通脹預期上行以及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上升,導致存款從銀行搬家進入風險資產,例如股市。我們可以把降息理解為把真金白銀的流動性從銀行口袋裡掏出來注入市場,因為想讓存款再搬回銀行就要等下一輪加息週期。所以,從釋放流動性的力度和時間上來比較,降準的效果顯然大於MLF(麻辣粉)等短期信貸工具,但要遠遠小於直接降息。

眼下咱們需要考慮的是,這次降準會對人民幣和人民幣資產,以及我們的投資會有什麼直接影響?

“降準”後是否可以買股票?

這個需要結合最近這段時間的具體情況來做具體分析。當“美墨加新自貿協定”USMCA簽署之後的次日上午,出於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擔憂,亞洲早盤一片綠油油大草原,幾乎所有亞洲主要股指全線下挫,恆指更是大跌超過2%!但是隻有A股躲過一劫,因為國慶長假,休市。

今年的經濟數據顯示國內經濟整體處於下行通道,本次降準的宏觀背景,是實體經濟增速的進一步放緩。不出意外的話,2018年第3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將回落至6.6%,而第四季度可能進一步回落至6.4%左右。中美貿易摩擦的加深將會進一步削弱進出口部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一旦出口增速由於貿易摩擦的影響有所回落,這將會影響製造業投資增速。

白洪志:“降准”后的投资方向——楼市、股市和人民币

(圖1:中國GDP年增長率)

而民企負擔普遍過重則導致代表中小企業的深圳中小板和創業板等股票早就臥倒。中證500指數跌至5000點以下,基本上回到至少10年前的水平。

白洪志:“降准”后的投资方向——楼市、股市和人民币

(圖2:中證500指數)

那麼主板企業是否就可以挑起重任呢?他們中絕大部分可是國企和央企。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從價值投資的角度而言,有機構認為,股市裡所謂“漂亮50”或許改名為“漂亮10”更合適一些,也就是說,真正可以投資的企業不會超過10家。

所以,亞洲市場在我們的長假期間跌了一週之後,A股的這種狀態讓全體股民都等著週一開盤的暴力補跌!雖然週一的結果最終也是大跌,但畢竟週日的降準還是在心理上起到了一個緩衝墊的作用,否則週一當天A股的市值就不止蒸發近2萬億。(本文寫作期間,隔夜美股大跌,導致A股大盤指數創下2015年股災以來新低,靴子落地)

如果以大盤指數點位來計算,目前的位置近乎腰斬。按市值計算,2015年鼎峰時期A股市值10萬億美元,如今為5.7萬億美元,也近乎腰斬。現在基本上4-5個蘋果公司,就抵得上中國A股的全部市值!

雖然媒體一直在報道A股被納入明晟和羅素指數,美國著名的橋水基金進入中國,還有銀行申請獲得私募牌照等各種利好消息,但是對於手握幾萬幾十萬的普通投資者而言,投資股票是為了賺取價差,而不是做“左側”的抄底交易。

左側交易,簡而言之,就是認為目前的股價低於公司實際價值,,於是股價越跌越買,越賣越跌,直到買出底部,然後當股價一旦底部形態構築完成,投資者也完成了建倉。底部放量形成向上突破基本就可開始獲利,而此時則是廣大散戶的標準入場點。

左側交易適合手上錢多且有追求的機構而不適合大部分的普通投資者,況且現在很多機構也在做散戶常做的短線高拋低吸的右側交易。所以,現在的A股顯然不適合大部分普通投資者,因為你買的股票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漲。所以,現在琢磨著買股票,時機還是有點太早。

“降準”後是否可以投資買房?

今年以來,“房住不炒”的說法其實就是房地產調控趨嚴,而這將會導致房地產投資增速逐漸回落。假期之中有新聞報道開發商為了儘快回籠資金降價拋售存量住房,結果遭到早些時候買房的業主們上門拉橫幅“維權”。

白洪志:“降准”后的投资方向——楼市、股市和人民币

(圖3:房主“維權”)

如果房子降價銷售就要維權,那麼前幾年房子漲價的盈利是否要給開發商分一點?這就類似經常出現很多買了股票被套的股民會去證監會門口維權,誓與領導們共存亡,但從沒見到賺錢的股民也去證監會門口主動要求把利潤捐獻一部分出來給國家。所以,除了股市,早已是金融衍生品的樓市現在也有風險,入市必須要謹慎。

人民幣是否要貶值?

利率方面,美元的利率更高,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現在是2-2.25%,人民幣和美元的利率倒掛。美國10年期國債名義收益率已經到達3.2%,而我們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是3.6%。中美在國債收益率方面的利差也在縮小。

美國目前加息是為了遏制過熱的經濟以及通脹,而且在可預見的一年多時間至少再加息5次至3.5%左右。而我們則為了保證市場資金不足,在通過降準釋放流動性。這樣,在利率倒掛、公債收益率利差縮小、迭加貿易摩擦、國內經濟調結構、去槓桿和防風險的背景之下,人民幣存在較大的貶值壓力。

週末的時候,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降準仍屬於定向調控,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基本穩定,銀根是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週一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世錦發表的文章。在文章中他提到,爭論人民幣是否“破七”還是“保七”,根本是搞錯了重點。只要人民幣可以在均值平衡的基礎上進行“動態調整”就符合要求。他表示“重要的不是具體點位,關鍵是匯率機制要正確。只要機制正確,不怕“點位”不回來”,其實意思就是人民幣可以再跌。

如果人民幣貶值,人民幣資產也會相應貶值,而股票和房子都屬於人民幣資產。現在還有個爭論是“保匯率還是保房價”,股市已經近乎腰斬,如果一定要在匯率和房價中進行選擇,似乎是個兩難的選擇。這有點類似“蒙代爾不可能三角”標準答案一直是三選二,而易剛行長則把標準答案發展為每個角都來一點,取得均衡。

蒙代爾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angle),現代金融理論一個非常著名的定理。即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實現資本流動自由,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的穩定性。也就是說,可以擁有其中兩項,而不能同時擁有三項。如果一個國家想允許資本流動,又要求擁有獨立的貨幣政策,那麼就難以保持匯率穩定。如果要求匯率穩定和資本流動,就必須放棄獨立的貨幣政策。

作為研究蒙代爾不可能三角的專家,央行行長易剛根據中國實際情況發展了這套理論,從“三選二”修正為一種動態的均衡策略。

所以,如果從動態均衡的角度來進行選擇,那麼比較穩妥的方式似乎是匯率貶一點,房價跌一點。

基於以上邏輯,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破7是大概率事件,那麼人民幣的資產價格都將下移。房子是人民幣資產,A股也是人民幣資產,所以下跌是情理之中。再疊加外貿順差減少、經濟週期下行以及其他“你懂的”因素,能符合現在市值的上市公司其實不多,賺錢的大都是銀行和房地產企業,剩下的3000多家上市企業中90%以上都不應該值現在的價格,所以,股市的價值還要繼續“迴歸”。

股市要走牛,必須要滿足至少兩個條件:一是解決一個問題,例如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以及2014年的國企改革;二是配合解決這個問題放鬆銀根,製造賺錢效應,吸引各路資金入市。現在這兩個條件都不滿足。所以,外圍股市一有風吹草動,我們就會順勢跟跌。

而由於近兩年人民幣錨住了黃金,那麼黃金的下跌就會在情理之中;美元走強,非美貨幣將繼續下跌,尤其是商品貨幣澳元和紐元,如果已經做空這兩個貨幣的同學現在應該有非常幸福的感覺。

個人投資的命運

經濟發展、資產價格乃至每個人的生理都有自己的週期,例如每個月總有那麼一兩天你覺得怎麼都不舒服。最近這兩年週期論比較火,可能很多人看過周金濤的週期論,他的預測是明年(2019年)是資產價格最低的階段。但我想他當時在2016年時不會預測到現在的中美貿易摩擦。周金濤最後的結論是國家乃至個人,很多時候運勢都非人力所能為。

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所謂“氣數”的說法,簡單講就是呼吸的次數是註定的,大至國家,小至個人,莫不如此。這個就是“命”,而“命”是不能改,但“運”是可以改的。命和運是兩個東西。

有種說法叫“同命不同運”,例如,溫州一家作坊生產出兩個同樣的打火機,一個在五星級會所裡面,一個被扔在廁所裡面,絕對同命不同運。

按行業內一種說法,想在交易這種投機行業賺錢,命裡得有這種“偏財”你才會有,否則賺錢了也未必是好事,要麼加倍還給市場,要麼出點其他什麼事。

命雖然不能改,但運可以改,民間有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的說法。易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要想改運就要“積善”。什麼是“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依循“道“去賺錢,就是”善”。那麼什麼是“道”?《中庸》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呼吸是道,吃飯是道,賺錢也是道。《中庸》還說,道不遠人,但是人會為了有心求道反而偏離了本來的方向。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說得出來的就不是道。他老人家等於佛祖的拈花,需要我們自己去體會。金融交易是一項非常好的修行,一種實證實修的行為藝術,只能自己去經歷和體會。在做交易的決定時,不要怕;而做了以後,無論結果好壞,不好悔。做了就做了,對就對、錯就錯了。箇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